卷首语 创造航天新秩序
近十年来,全球航天产业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航天活动驱动者由政府为主转向市场为主,商业航天成为全球航天活动的重要驱动力。曾几何时,航天活动的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让民营资本望而却步,最初的航天活动大多数由政府发起,基于国家战略。而随着航天技术的成熟,以及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来自于市场对航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政府投资航天不再仅仅是出于国家战略,更多地开始考虑商业和经济因素。商业航天成为航天活动发展的趋势。这一点从各国加速推进新一轮商业航天立法得到充分证明。2015年5月,美国参众两院不约而同地加快推进新一轮商业航天立法进程,分别审议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法案。众议院的法案甚至提到太空资源开发等未来商业航天发展的问题,实质是明确小行星采矿所获取矿物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中国在今年两会之后也加速了航天立法工作,并将会深入推进商业航天立法工作。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公布的2016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曾经在商业航天领域踯躅不前的遥感产业也取得了突破,新兴对地观测公司不断涌现,得到资本青睐,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和快速更新的图像,确保用户快速获取卫星遥感图像,卫星对地观测产业迈向市场化、开放式、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初创航天公司是商业航天道路上的“黑马”,挑战既有规则的同时创造新秩序。2015年初创航天公司获得的投资总额创纪录新高,共计23亿美元。
本期推出的《从〈航天报告(2016)〉看全球航天发展态势》一文指出,商业航天是实现航天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费比航天能力的重要手段。2015年,商业市场收入已占全球航天经济产值的3/4强,并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收入占据主流,商业航天发展重心向产业链下游转移成为重要趋势。在《2015年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一文中提到,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在过去的2015年保持平稳增长,取得营业收入810亿元的成绩,在整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算是发展不俗的行业。中国航天商业化道路刚刚开始,这样的成绩说明商业航天的巨大魅力。中国航天 “国家队”在经历一系列军民融合、兼并重组之后,营业收入位列三甲,兼并重组对于处于商业大潮的企业来说是必经之路,采用何种兼并重组模式,怎样让企业的“精气神”得以发扬而不是在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中消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各类航天产业园是探索实现商业航天的途径。如今,在国家要政策出政策、要土地出土地、要资金出资金的前提下,卫星应用产业园遍地开花,但能否结出硕果,还是一个未知数,产业园孵化的不仅有技术,还有经营模式,但产值是产业园评价的最重要标准。本期将推出两家产业园的介绍,让读者有深入了解。
《卫星应用》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