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经济与金融对策的视角
——基于污染型经济结构的分析

2016-01-01 03:31梁文凤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雾霾税负服务业

梁文凤

(江苏省淮安行政学院,江苏淮安223005)

雾霾治理:经济与金融对策的视角
——基于污染型经济结构的分析

梁文凤

(江苏省淮安行政学院,江苏淮安223005)

通过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污染型的经济结构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从经济与金融对策的视角来治理雾霾,即扭转政府行为对市场信号的扭曲,引导资源进入低污染行业,通过财税手段解决市场失灵,以达到解决跨区域雾霾的外部性问题目的,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雾霾;天气污染型;经济结构;雾霾治理

近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2012年冬,中国1/4国土面积、约6亿人受雾霾影响;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中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2014年灰霾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其中空气污染较重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根据达沃斯经济论坛公布的2014环境表现指数(EPI),在调查的178个国家中,瑞士排在第一位,中国排在第118位,远远落后于南非(第72位)、俄罗斯(第73位)和巴西(第77位)。

面对雾霾天气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反思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关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研究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以及如何从经济与金融对策的视角来进行治理。

一、雾霾与污染型经济结构的关系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表述。关于雾霾的经济成本,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中估计,环境污染退化成本占当年全国GDP的3.05%。亚开行与清华大学发布的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指出,由于空气污染,中国每年基于支付意愿的经济损失估算高达3.8%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的增长率来估计,仅仅是空气污染的成本就把一半多的GDP增长率损失掉了。

雾霾与经济到底有什么关系?最直接的联系就是我国的雾霾和污染型的经济结构有关。

首先,污染型的产业结构。这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所占比重过高。我国的重工业占比与世界上其他大国比较是最高的,而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行业,其每单位产出所导致的空气污染为服务业的9倍。此外,重工业污染物排放还比较集中。由于有的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增长速度,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严重过剩,重化工产能快速扩张,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这是导致雾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污染型的能源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据主导地位,煤炭与石油等化石能源在加工转化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燃煤导致的污染。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例在65%左右,清洁能源13%,这仅仅为发达国家所占比重的1/4—1/3,而每单位的燃煤产生的污染为清洁能源的10倍,因此,这是导致雾霾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再次,污染型的交通运输结构。这里指的是绿色出行和非绿色出行的比重。绿色出行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资源、提高效能、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等,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只要是能减少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属于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我国绿色出行比例较低,以深圳市为例,居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仅为19%,而在香港、东京和新加坡,这个比例却分别是80%、80%和71%。一辆公共汽车在高峰期的运载能力是小汽车的数十倍,但是只占用约3辆小汽车的道路空间,大大减少了人均乘车排污率;而地铁的耗能和污染更低,但运客量是公交车的7—10倍。

二、雾霾形成原因的污染型经济结构内在机制分析

根据上文,雾霾形成的很重要原因是污染型的经济结构,而它产生的经济学机制是什么?作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行为扭曲市场信号

1.工业用地价格太低。我国工业地价长期以来被行政手段严重扭曲、压低,虽然变动趋势与其他地价大体一致,但变动幅度相对平缓得多,仅仅是商业用地价格的1/8,而这个比例是其他国家的1/3—1/2,非常低廉。工业用地的低价自然激励工业的过度发展。

2.服务业税负过高。根据北京大学平新乔教授在《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6)》中的研究,目前我国越是发达地区,服务业的税负高于制造业税负的问题便越突出,尤其部分服务行业成了税负最高的行业。此外,服务业越是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其税负便越会超过制造业的税负。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升级,服务业必须要尽快实现现代化。但是过高的服务业税负挡住了这条升级之路,因为税负太高,各类资源能源就不愿流向低污染的服务业,而过多留在高污染的工业行业。

(二)市场失灵

本质上,在大陆区域竞争的发展模式下,雾霾具有很大的负外部性环境问题,它有很强的跨区域的外部性,可以漂流到两三百里以外的地区。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的研究结果,北京市大气污染来源中有1/4来自外来传输污染源。为什么污染会继续并过度排放,是由于雾霾产生的负外部性很大程度上由区域外居民承受,本地污染者又不充分考虑甚至忽视这种跨区域的外部性而导致的。

(三)企业和消费者缺乏社会责任感

传统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目标即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目标即效用最大化。但是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和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可以逐步培育的,他们正逐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也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可以将社会责任考虑在内,消费者也可以多花费一部分成本来消费绿色产品,这种行为就类似政府为绿色产业提供了补贴,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降低雾霾的目的。

三、雾霾治理的经济与金融对策

根据上文的分析,要想治理好雾霾,关键在于建立怎样的体制机制来解决政府行为对市场的扭曲、市场失灵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本部分将从经济与金融对策方面提供建议。

(一)扭转政府行为对市场信号的扭曲

1.完善工业用地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地价理论和土地市场发育的要求,在完善工业用地的价格形成机制方面,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确定工业土地价格的构成要素,二是进一步明确工业土地价格的形成方式。在工业土地价格的构成方面,主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成本费用、级差地价、土地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以及对土地未来升值的预期。总之,价格反映级差、稀缺、供求、预期的原则,要坚持成本体现补偿。要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就要合理制定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最低控制标准。要真正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形成透明的定价机制,使工业土地价格形成方式坚持市场化配置。

2.纠正行业间的税负扭曲。主要是指一些服务行业税负过高的问题,在营改增中应该得到纠正。“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对于某些服务业可能降低税负,但是对于高端服务业而言,以人工成本占重要比例的智力密集型服务业,“营改增”可能会增加税负。因此,在设计税率过程中要考虑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的要求,让服务业的税负真正下降,从而引导资源流出高污染的制造业,进入低污染的服务业。

(二)通过财税手段解决市场失灵

1.完善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开征碳税。对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的同时,适当调整其他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鼓励某些地区按照高于规定标准调整排污费征收,如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及经济发达地区,从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来促进环境保护和减排治污。通过实行差别收费政策来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企业污染物排放量高于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的,按照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排污费;相反的要减半。自2014年12月1日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后,目前已有25个省明确了资源税税率;改革后,大部分收费合并到资源税。但经财科所研究发现,改革力度并不大,仍需进一步加大税种改革力度,有必要推动环境保护税、碳税等出台。

2.改革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靠土地财政,二靠政府融资平台,以后会越来越困难,需要新的机制代替,从而支持如地铁这样的清洁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建设是走中间道路,介于完全市场化和全靠政府财政之间。一方面,允许市场资本进入,按市场的规律运作;另一方面,政府也给予一定的政策,如允许投资者在所投资的地铁沿线站点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此外,鼓励用企业债、公司债的形式对清洁交通项目进行融资。

3.建立PM2.5减排区域间补贴机制。例如,利用低成本的脱硫脱硝的治霾工作在北京市已经基本做到位了,而采取高成本的其他减排方式,如对电动车进行补贴,要达到同样的效果,与在河北省脱硫脱硝相比较,需要高几十倍的成本。这就要求设计一个区域间的补偿机制,解决前文提到的跨区域雾霾外部性的问题。

(三)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的,而绿色金融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使社会资金在绿色金融体系引导下进入绿色行业,从而抑制一些污染性项目的投资。一是从投资成本上,可以降低成本或者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难度;二对污染性项目,要提高其融资成本或者提升融资难度;三是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企业在相同回报率的项目中更倾向绿色项目,让消费者更喜欢绿色产品。

[1]马骏,李治国.PM 2.5减排的经济政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2]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4).

[3]茹少峰,雷振宇.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4]朱达.能源-环境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5]周茜,胡慧源.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困[J].科技管理研究,2014,(22).

【责任编辑 张宇霞】

F062.2

A

1673-291X(2016)23-0126-02

2016-08-30

梁文凤(1983-),女,山西五台人,讲师,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雾霾税负服务业
新德里雾霾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衡量一个国家税负轻重不能光看数字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