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国,管 颖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世界羽毛球优秀选手李宗伟VS谌龙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颜炳国,管 颖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世界优秀羽毛球选手发球、发球区域、接发球、前场、中场、后场各项技战术的使用特点,比赛前场、中场、后场的得失分等技术特征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与统计,旨在探索世界优秀羽毛球选手个人的技术特征的异同,技术制胜规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而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期有益于羽毛球技战术的进步、有利于探索出优秀羽毛球选手在重要赛事致胜规律、有助于探索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从而能够为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制胜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依据。结论表明:1)李宗伟全场比赛都是积极主动的,通过积极争抢网前,迫使对手失误或起高球,从而为自己的后场进攻创造机会;2)谌龙整场比赛偏稳,通过网前推挑后场调动对手,避免与网前细腻的对手网前缠斗,限制对手同时积极准备防守反攻。
羽毛球;技战术;李宗伟;谌龙
随着羽毛球技战术的快速发展,男单技术在强化体能、提高速度、力量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网前技术的重视程度。随着羽毛球技战术的进步,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进攻更快更狠,网前技术使用上更加细腻,比赛中他们在主动进攻时威胁性极大。可以说我国羽毛球运动正朝着移动速度快、进攻犀利、扣杀凶狠、网前技术上更加细腻的方向发展。
在羽毛球技战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当下,羽毛球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表现在速度、力量方面,而且在灵敏、柔韧等方面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技战术的发挥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不仅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还受到对手竞技能力、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技战术的合理利用就极为重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世界优秀羽毛球选手发球,发球区域,接发球,前场、中场、后场各项技战术的使用特点,比赛前场、中场、后场的得失分等技术特征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与统计,旨在探索世界优秀羽毛球选手个人的技术特征的异同,技术制胜规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而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期有益于羽毛球技战术的进步,有利于探索出优秀羽毛球选手在重要赛事致胜规律,有助于探索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从而能够为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制胜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世界羽毛球优秀选手李宗伟vs谌龙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在中国知网、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藏书、硕士博士论文库等查阅近100篇羽毛球理论以及技战术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对此知识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归纳,为论文选题和文献综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材料。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视频观察,详细记录谌龙与李宗伟在比赛中的发球与接发球采用的方法与区域、前场、中场、后场所采用的各项技术,总结双方技、战术的使用特点及比赛前场、中场、后场的得失分情况,为本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录像观察所选用的比赛见表1。
1.2.3 数理统计法 录像观察出来的数据输入电脑,采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合Excel进行图表制作。通过图表分析说明李宗伟与谌龙技战术特征,为本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1.2.4 对比分析法 本论文通过对李宗伟与谌龙的6场比赛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2位选手技战术特征的异同。
2.1 发球与接发球的分析
2.1.1 发球落点区域示意图
图1 发球落点示意
发球落点示意图(图1):为了便于接发技战术的统计与分析,特将男子单打发球区域分为图1所示6个区域,靠近中线的为1号为6号位,靠近单打边线的为3号与4号位,其中,1号与3号之间的区域为2号位,4号与6号之间的区域为5号位。1、2、3号位为前场区域,4、5、6号位为后场区域。
表2 李宗伟区域发球点
2.1.2 李宗伟与谌龙发球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如表2、表3所示:李宗伟与谌龙的发球战术均为反手发球,发球区域均是网前区域为主,后场区域为辅。
李宗伟的网前区域发球,左右区均以发1号位(即近网前中线位置)为主,分别为63.41%与78.40%,其次为2号位,分别为27.64%与11.20%,少有3号位落点球;李宗伟的后场区域球发球,左区以5号位为主,4号位为辅,无6号位变化,右区以4号位、5号位为主,少有6号位落点球。李宗伟的发球稳定,出手快,球偏软。
谌龙的网前区域发球,左区以发1号位为主,2号位为辅,分别为66.12%与21.49%,少有3号位落点球,右区以发2号位为主,1号位为辅,分别为64.75%与29.51%,少有3号位落点球;谌龙的后场区域发球,左区以5号位为主,少有4号、6号位落点球,右区以4号位为主,少有5号位落点球,无6号位落点球。谌龙的发球相比李宗伟耗时长,出手慢。
表3 谌龙发球发球点
在发球时,李宗伟与谌龙在发球时均采用发网前小球为主、结合后场平高球的战术。双方前场均以1、2号位为主,是因为1、2号2个区域发球线路较短,给对手的反应时间也变少,故对手的的回球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为自己创造主动进攻的机会;后场的比例非常小,是因为球发至后场的球线路较长,因此给对手的反应时间也变长,如果对手有所察觉,发球方容易陷入被动,2名运动员都是在发球有变化是才会选择后场发球,以此来打乱对手接发球的节奏。
表4 李宗伟接发球技术
2.1.3 李宗伟与谌龙接发球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如表4所示:李宗伟的接发球以搓放球为主,挑球为辅,结合勾球,搓放球与挑球的比例分别为43.21%与32.92%;在接发后场球的处理上,以高球为主,辅以吊球,少见杀球。李宗伟接发球形式多样,手法细腻。
在李宗伟胜局时,接发球主要采用的是搓放技术,为49.47%,其次为挑球与勾球,分别为26.32%与16.84%,而在负局时,搓放技术运用明显减少,为39.19%,挑球运用增多,为37.16%,李宗伟网前手法细腻,高质量的搓放球往往使对方不能回击具有进攻性的球,而挑球相对来说进攻性比较小。李宗伟如果想在比赛中取得优胜,应该扬长避短,多运用自己擅长且相对具有进攻性的搓放球,谨慎使用挑球。
表5 谌龙接发球技术
如表5所示:谌龙的接发球以挑球为主,其比例高达55.06%,其次是搓放球,为24.10%;在接发后场球的处理上,以吊球和杀球为主,少见高球。谌龙的挑球多为大角度挑球,既可以调动李宗伟,消耗李宗伟的体力,并增加其回球的难度,又给了李宗伟主动下压进攻的机会,可谓有利有弊。
通过谌龙接发球胜负局的对比,可见谌龙接发球技术相对稳定,对比赛的胜负影响较小。在接发球的处理上,李宗伟采用的是以我为主的接发球技术,李宗伟的网前细腻是李宗伟的强项,李宗伟在处理接发球时,也是以搓放、勾网前为主,其目的是为了与谌龙缠斗网前,造成谌龙下一拍被动接球,迫使谌龙起高球后利于自己的进攻;谌龙主要是采用根据对手的发球质量处理接发球的战术,当李宗伟发球质量较高时,谌龙避免勉强接球,往往采用过渡的技术去处理接发球,然后在下一拍积极封住李宗伟的回球线路以此来争取主动。
2.2 李宗伟与谌龙前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如表6、表7所示:在对阵谌龙的比赛中,李宗伟前场技术运用在胜负局中变化不大,搓放和勾对角在胜局与负局中的比例分别为43.07%和47.21%;推球、挑球分别为5.62%、46.07%和8.64%、41.89%;扑球使用率分别是5.24%和2.26%。
表6 李宗伟胜局网前技术统计
如表8、表9所示:在对阵李宗伟的比赛中,谌龙的前场技术运用在胜负局中变化不大,搓球与勾球在胜负局所占比例分别为38.93%与42.02%;推球、挑球分别为3.89%、52.62%与5.25%、47.90%;扑球使用率分别为4.56%、4.83%。
表7 李宗伟负局网前技术统计
表8 谌龙胜局网前技术统计
表9 谌龙负局网前技术统计
在前场球的处理上,李宗伟主要采用的是控制网前的战术,谌龙主要采用挑球后进行网前抢攻的战术。网前搓放球的特点是飞行中的球通常处于翻滚等不稳定状态,落点近网,回球难度大,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球较高或者下网。李宗伟在处理网前球时,不是特别被动的情况下很少主动起高球,多采用搓放、勾等技术,以控制网前为主;而谌龙挑球数量明显多于李宗伟,但谌龙在挑球时,往往选择的是线路较平、速度较快的推挑球,从而破坏李宗伟的节奏,使其失去最主动的击球点,这样,不仅迫使李宗伟不能进行最主动的进攻,而且为自己封抢网前创造机会。
2.3 李宗伟与谌龙中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如表10所示:李宗伟的中场技术正反手均以挡球为主,分别占56.57%与66.39%,其次为中场抽球,中场抽球的使用率分别为29.48%与26.64%,再次为挑球与拦截球。
如表11所示:谌龙的中场技术,正反手均以挡球为主,抽球为辅,少有挑球与拦截。谌龙挡球的使用率分别为65.00%与64.29%,其次是抽球,正反手分别为22.31%与19.35%,少有挑球与拦截,正反手使用率分别为5.77%、6.92%与8.93%、7.44%。
表10 李宗伟中场技战术运用统计
表11 谌龙中场技战术运用统计
在中场球的处理上,谌龙与李宗伟的差异不大,均采用挡球为主,抽球为辅。中场技术多发生于双发均处在进攻状态下的相持局面,并且中场直接得分的情况相对前场与后场较少,故中场挡球位居第一,主要是因为可以将球处理到前场并破坏对手的节奏;双方的中场抽球均非常积极与主动,中场是双方组织进攻与摆脱围困并防守反击的重要区域。
表12 李宗伟后场技战术运用统计
2.4 李宗伟与谌龙后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由表12所示:在与谌龙的比赛中,李宗伟在胜负局中的后场高、吊、杀球使用率分别为25.13%、33.42%、41.45%与23.27%、26.29%、50.44%,对比可知,李宗伟在负局时杀球使用率明显增多、吊球使用率有少量的减少。结合谌龙身高臂长,防守面积大,防守能力强、擅长防守反攻的特点,李宗伟在负局时杀球数量增多,在谌龙的有效防守下反而容易造成被动而失分;在胜局时,吊球使用率高于负局,结合李宗伟技术全面、移动步法快的特点,李宗伟在吊球后能很快回动并掌握主动。
如表13 所示:在与李宗伟的比赛中,谌龙在胜负局中的后场高、吊、杀球使用率分别为24.49%、26.89%、48.63%与23.15%、41.84%、35.00%,对比可知,谌龙在负局时杀球使用率明显减少、吊球使用率明显提高。结合李宗伟技术全面、移动步法快的特点,谌龙在负局时吊球数量增多,首先吊球本身的进攻性非常低,其次谌龙的吊球在李宗伟的步法前并不能带来优势,反而容易被李宗伟抓住机会,获得主动;在胜局时,杀球使用率明显高于负局,结合谌龙进攻凶猛、落点刁钻的特点,谌龙的杀球效果非常的明显,令李宗伟也难以防守。
2.5 李宗伟与谌龙全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如表14所示:在球的处理方面,李宗伟与谌龙均以前场为主,分别为43.26%与40.32%,其次为后场球,分别是31.92%与31.84%,再次为中场球,为16.65%与19.68%。
李宗伟与谌龙处理前、中、后场球的比例非常接近,但是结合本文对李宗伟与谌龙网前、中场、后场的统计,可以得出以下差异:李宗伟的技战术特点,是积极主动的,李宗伟的后场杀球非常凶猛且具有很高的得分率,在比赛中,李宗伟通过争抢网前球,迫使谌龙失误或被动起高球,从而为自己创造后场进攻的机会;谌龙在网前球的处理上,通常是通过挑球来把李宗伟调动至后场,自己则积极主动准备防守反击,这样既可以避免与李宗伟在网前进行缠斗,又可以消耗李宗伟的体力,并且在到位的后场球前,李宗伟也很难通过杀球直接得分,但是这样也导致了谌龙的后场下压杀球数量低于李宗伟,主动进攻次数较李宗伟少,整场比赛的防守时间过长。
2.6 李宗伟与谌龙在比赛中技术运用得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2.6.1 李宗伟与谌龙得分原因 在羽毛球比赛中,双方运动员主要依据得分多少来决定比赛胜负,而得分的途径无非是靠自己直接得分,即打出使对手无法还击的球;再就是对方失误送分或迫使对方失误送分。如表15所示:李宗伟在胜负局中的直接得分率分别为57.34%与51.43%,数据表示李宗伟具有很强的直接得分能力,杀伤力较强;谌龙在胜负局中的直接得分率分别为47.29%与52.63%,对方失误率分别为52.71%与47.37%,数据表示谌龙具有不错的直接得分能力,并且迫使李宗伟失误的能力也很强。
表14 李宗伟与谌龙全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表15 李宗伟与谌龙胜负局得分原因统计
图2 李宗伟与谌龙得分区域统计
2.6.2 李宗伟与谌龙杀球使用率与得分率对比分析 如表16所示:李宗伟的杀球总数明显多于谌龙的杀球数,可见李宗伟进攻意识强,积极寻找机会进行下压进攻,而谌龙的进攻意识相对李宗伟较弱,全场多处于防守状态。李宗伟在胜局时,杀球数较负局要少,但杀球得分数较高,这样使得李宗伟的杀球得分率在胜负局中差异明显,其得分率分别为21.54%与10.84%,因此,在比赛中,李宗伟的杀球得分能力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谌龙在胜负局中的杀球得分率相对李宗伟要稳定一些,分别为15.00%与17.61%,可见谌龙的杀球得分能力稳定性比较强,但是,不管是在胜局还是负局,谌龙的进攻意识都若于李宗伟,比赛过程中更多地将自己处于防守状态寻找机会;从杀球的使用率上来说,李宗伟胜负局差别不大,分别为15.29%与17.11%,而谌龙在胜负局中的杀球使用率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9.5%与10.26%,可见谌龙的杀球使用率对比赛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谌龙想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不应一味地模仿林丹等人的技术,应该增强进攻意识,发挥自己年轻、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更多的下压进攻来给对手施加压力并提高自己的主动得分能力。
表16 李宗伟与谌龙杀球效果统计
图3 李宗伟与谌龙直接得分原因统计
2.6.3 李宗伟与谌龙得分区域 如图2所示:李宗伟的得分区域,以后场为主,其次是前场,再次为中场;谌龙的得分区域,则是以后场与前场为主,辅以中场。
2.6.4 李宗伟与谌龙直接得分分析 如图3所示:后场杀球、网前扑球、后场吊球以及网前搓球是李宗伟的主要得分手段,而通过视频观察得出,李宗伟的网前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比赛中在网前搓放质量比较高,具有搓放直接得分能力并且能够经常创造有效的进攻机会;后场杀球、网前扑球、中场抽球是谌龙的主要得分手段,通过视频观察可知,李宗伟在头顶杀直线与对角时威力巨大,但是在谌龙主动防守时,谌龙往往能够从容挡网,从而使得刚杀完球的李宗伟不能非常主动地回击网前球,这样反而给了谌龙网前扑球的机会,另外,通过视频观察得出,谌龙的中场抽球得分,通常是在接杀球时抽对角,其中正手抽对角效果更为明显。
3.1 结论
1)李宗伟全场比赛都是积极主动的,他通过积极争抢网前,迫使对手失误或起高球,从而为自己的后场进攻创造机会。具体在发球上,采用反手发球,以发网前近网小球为主,结合后场的平高球,李宗伟发球稳定,出手快,球偏软;在接发球的处理上,技术多样,以搓放为主,挑球为辅,结合勾球,李宗伟主要采用以我为主的接发球战术;李宗伟的前场技术运用在胜负局中变化不大,李宗伟网前技术细腻,形式多样,以搓放为主,主要采用控制网前的战术;李宗伟在中场正反手主要采用挡球为主,抽球为辅;在后场上,李宗伟多采用杀球,以进攻为主,非常主动;李宗伟具有非常强的直接得分能力。
2)谌龙整场比赛偏稳,通过网前推挑后场调动对手,限制对手同时积极准备防守反攻,避免与网前细腻的对手进行网前缠斗,消耗对手体力,谌龙网前多运用挑球技术,也导致自己的下压球数量偏少,可谓有利有弊。在发球上,谌龙采用反手发球,以发近网小球为主,后场平高球为辅,谌龙发球耗时较长,出手较慢;接发球上,以推挑球为主,主要采用挑球后进行网前抢攻的战术;谌龙在中场正反手均以挡网为主,在中场球的处理上,谌龙通过中场的积极与主动,旨在组织进攻与摆脱围困进行防守反击;谌龙后场以杀球和进攻为主;谌龙具有非常不错的直接得分能力,并且迫使对手失误送分的能力也比较强。
3.2 建议
1)谌龙想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不应一味地模仿林丹等人的技术,应该增强进攻意识,发挥自己年轻、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更多的下压进攻来给对手施加压力并提高自己的主动得分能力。
2)谌龙在对战李宗伟的比赛中,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旨在调动李宗伟的同时避免与李宗伟在网前缠斗,并为自己防守反攻创造机会,但也给了李宗伟主动进攻的机会,故建议在对战李宗伟时,可适当放远网球,使李宗伟无法回击高质量的搓放球,破坏他的节奏。
3)谌龙应加强步法灵活性的练习,谌龙虽身高臂长,防守面积大,但是身体却远没有李宗伟灵活,速度也没有李宗伟快,加强步法的练习,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回击球,从而提高回球质量。
4)谌龙应加强头顶击球能力的练习,尽量减少反手球的使用。
5)谌龙应该增强网前球的控制能力,注重击球路线和落点的变化,加强挡网练习的训练,对对手的习惯球路进行模拟接球。
[1] 戴金彪,管颖,卢志泉,等. “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89.
[2] 郭兴武.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3] 戴劲,钟建萍.羽毛球男子单打优秀选手前场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运动,2009(2):23-24+41.
[4] 刘波.对15分制与21分制比赛中林丹技术运用的比较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1):69-70+78.
[5] 孔丽娜,程勇民.21分新赛制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57+33.
[6] 钟建萍. 羽毛球新旧赛制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1):93-96.
[7] 程丽芬,钟建萍.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新旧赛制下中场技战术对比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38-40.
[8] 张博,满国辉. 林丹、皮特·盖德.单打回动位置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105-108.
[9] 周斌.论羽毛球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J].辽宁体育科技,2003(2):23.
[10] 陈兰婷.2008奥运后保持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优势地位的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11] 陈哲.高水平羽毛球男单项目比赛时间与击球位置特征分析及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12] 刘彦博,郑志刚.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运用对比[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129-134.
[13] 周志辉.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4] 雷巍,熊文颖,王珽珽.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以林丹VS李宗伟多拍相持技战术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107-112.
[15] 胡效芳,张元哲,王西营.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技战术特征探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2(3):25-26+30.
[16] 刘星玉,赵国彤,佘曦.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战术数据统计分析[J].体育师友,2012(3):34-37.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echnique and Tactic Characteristic of World Elite Badminton Player Lee Chongwei and Chen Long
YAN Bing-guo, GUAN Y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thesis makes systematic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of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like service, serving area, receiving, frontcourt, midcourt and backcourt of world elite badminton player, so as to explore personal techniqu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method of technique winning of world elite badminton player, propose valuable suggestion benefit to badminton technique and tactic improvement, winning rule of elite badminton player in importance competition, physical quality requirement of professional badminton player,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que reference to Chinese badminton men’s single technique winning. Result shows: 1) Lee Chongwei is proactive in whole competition, forcing opponent to turnover or lob by actively fighting for net, so as to create opportunity for backcourt attack. 2) Chen Long is stable in whole competition, through lift to control opponent, avoiding net struggle with opponent who is good at delicate technique, limiting his opponent and actively preparing for defensive counterattack.
badminton; technique and tactic; Lee Chongwei; Chen Long
G847
:A
:1004 - 7662(2015 )05 - 0063- 08
2015-04-10
颜炳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