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俊
(河南省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河南 林州 456550)
发病兔场位于偏远山区,条件简陋,卫生状况较差。兔场共存栏獭兔1800余只,其中种兔105只,一月龄内幼兔380只,其余的为商品兔。此次发病的主要为幼兔、怀孕母兔和哺乳母兔,断奶兔最先发病,其呈急性、热性经过,病程为3~5d,病孕兔则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患病哺乳母兔则四肢瘫软、不能站立,最后衰竭而亡。怀孕母兔、哺乳母兔发病率达35%,断奶幼兔发病率为44%。
兔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39.5~42℃,其精神萎顿,瘫痪,废食,呻吟或嘶叫,肌肉颤抖,四肢抽搐,很快死亡,兔死亡后口、鼻流血,全身红紫(指压褪色),呈急性型经过。
随着病势发展,病兔数量增多,病獭兔精神呆滞,食欲减退,饮水增加,而后食欲废绝,饮水量明显下降,其后肢麻痹,颤抖,不能站立,前肢轻度水肿,转圈,离群卧地,尿少而黄。病兔先便秘后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其粪便带有黏液或黏膜。有的病兔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
病后期兔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点,病程长的有黄疸症状,严重的贫血,结膜苍白。少数患病乳兔不吃奶,流清涕,呼吸急促,发育不良,成为僵兔。患病怀孕母兔流产、早产或产出死胎。泌乳期病母兔四肢瘫软,不能站起,体温升高达42℃(死前体温下降),最后衰竭而死,病程 3~7d。
疾病后期病兔多呈隐性感染或转为慢性型,体质较好的泌乳母兔多属此类,其发病症状不明显,病程较长,这类兔逐渐消瘦,采食困难,有时出现四肢无力,趴卧不动,站立不稳,浑身瘫软等症状,若加强饲养管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部分病兔可好转。
病程较长的兔异常消瘦,皮肤弹性降低,尸僵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并有大小不等的暗红色出血点或出血斑,其眼角膜混浊、无光泽,皮下组织干燥或黄色胶冻样浸润。病兔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或灰褐色,其切面多汁,可见灰红相间或呈灰白色的髓样肿胀。患兔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皮下组织及肌间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其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质地脆弱。肺脏肿胀,有出血斑或小叶性肺炎。肝脏不同程度肿大、出血、黄染,表面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的坏死灶,胆囊膨胀,胆汁浓稠,胸腹脂肪、心冠沟脂肪轻度黄染。脾脏肿大,呈暗黑色,质地柔软,其切面结构模糊,边缘不齐,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的灰白色、黄色的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细小的出血点或黄色斑点,肾盂水肿,膀胱充盈,其黏膜黄染并有少量出血点。胃底出血、坏死,十二指肠充血,肠壁变薄,黏膜脱落,空肠炎性水肿,如脑回状,其他肠段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取病兔耳血或死亡兔心血滴于载玻片上,加2滴生理盐水混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见到损伤的红细胞及附着在红细胞上的附红细胞体。被感染的红细胞失去正常的形态,其边缘不整,呈齿轮状、星芒状等不规则形。
4.1 预防 夏秋本病高发季节要加强兔群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和环境卫生,加强灭蚊工作。注射疫苗或药物时,应加强消毒,并做到一兔一针头,以杜绝交叉感染。整个兔群可用阿散酸拌料,以提高兔群免疫力,阿散酸添加浓度为0.1%。
4.2 治疗 可用四环素,40 mg/kg体重,或金霉素,15 mg/kg体重,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用 7~14 d;血虫净( 或三氮咪),5~10 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溶液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 3 d;强力霉素,15 mg/kg体重,2 次/d,连用2d;贝尼尔,5mg/kg体重,隔日一次;咪唑苯脲,2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d;磺胺六甲氧嘧啶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连用4d;血虫杀(中药),每千克体重每天用0.5g,连用3d,停 3d,再用 3d。病情严重者还应采取强心、补液、抗贫血、安定解热,补充 VC、VB等辅助治疗措施。
5.1 流行特点本病多在高温潮湿的季节发生,尤其是吸血昆虫大量繁殖的夏秋季节多发。
在应激条件下,如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寒冷、患病情况下,隐性感染兔可发病,其发病症状较为严重。
兔附红细胞体病在一些地方的感染率非常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附红细胞体可严重破坏红细胞,使獭兔抗病力降低而诱发其他疾病。
5.2 加强管理 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瘦弱、抵抗力低下的獭兔发病症状严重并常出现并发症。预防本病除用药外,还要搞好兔场卫生,保持兔舍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同时应避免蚊蝇滋生,保持兔体清洁,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兔群抗病能力。
5.3 综合施治 控制或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很多,但由于多数患兔会出现并发症,因此,治疗时应尽量采取联合用药,即在治疗本病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治疗并发症。
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兔的免疫力下降,血糖降低,红细胞数大大减少,脏器受到损伤,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配合采取强心健体(如补液,补充电解多维)、提高免疫力(使用免疫增强剂)、保肝护肝、加速造血(补充铁制剂)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