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李嘉诚”打上大标题后

2015-12-31 03:42
南方周末 2015-12-31
关键词:李嘉诚李先生篇文章

南方周末记者 任重远

罗天昊,本名罗建法,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作者。2015年9月12日,这篇转发在新华社“瞭望智库”的文章曝光,使得对李嘉诚撤资的关注热度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

9月29日,李嘉诚及其公关部以一份长达3页的声明作出回应。李嘉诚说,“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罗天昊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我们同时摘录了李嘉诚公司的声明稿作为对照。

罗天昊:部分人曲解了那篇文章

1.当时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5年前就发表过,标题为《香港模式的瓶颈》,这次只是重新修订,开头加上了长实上海卖出地产的新闻做引子,以对香港富豪的建议为尾。

用李嘉诚做标题,利弊各半。媒体有其传播规律,跟李嘉诚本人的关系其实没有那么大,我关注的是根源、更深远的问题,但部分人曲解,甚至断章取义了。

有些话我不能说得太明白。很多人只看到两方面,官和商,说我批评商是不是为官说话。但被卷走的财富,其实是平民阶层、我们大众创造的。我在为谁说话?其实没有看懂。

2.是不是因为发表在新华社的“瞭望智库”上,被解读为官方的意思?

我不是“瞭望智库”的人,文章是8月份发的,9月份他们看到才转的。关于这件事,“瞭望智库”的总裁吴亮接受媒体采访时有个解释。(记者注:2015年10月27日,吴亮公开称,转此文的不止“瞭望智库”,但因有新华社背景被说是代表了国家意志,“其实我们也是躺枪的。”)

3.很多人批评这篇文章大量运用了“文革”话语,怎么回应?

这是因为很多人只是看了一个标题,我觉得正文没有什么“文革”语言,我主要是在说理。

我不是说李嘉诚的财富就不能转移,一定要拦下来。我着眼的其实是未来。以前的,非市场的财富创造不能揪着不放。但我们至少不能讳言,要明白这种财富产生的性质。文章中我也给了富商们三种建议,比如多做慈善。事实上李嘉诚也是这么做的。

其实我更多针对的不是商人,而是权力。主要不是警告商人远离权力,而是提醒权力远离商人,因为官商走得太近的话,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公众的利益。

李嘉诚:我心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选择离岸设立公司,我们做法相同,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

习主席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李先生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2006年,李先生宣布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把三分之一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投放于基金会。基金会致力推动奉献文化,至今捐出逾17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猜你喜欢
李嘉诚李先生篇文章
谁是最佳选手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已无头发可寄
文心悠悠步匆匆
李嘉诚的“无我”智慧
李嘉诚发名片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李嘉诚的司机
李嘉诚弯腰递名片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