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止境在哪里?

2015-12-31 03:30
南方周末 2015-12-31
关键词:住所恐怖袭击难民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岳剑

末日电影《The Road》中,父与子一路向南,躲避寒冬和更可怕的食人者。

现实的欧洲,难民们一路向北,拄着拐杖的,抱在怀里的,只为苟活于世。

但逾百万的难民数让欧洲遍地诚惶诚恐,有人估计,两年后,难民总数将变成300万。

困境,拷问世间每一个生灵:“善”的止境在哪里?

当你的生存受到威胁,你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是成为一只活下去的兽?

——这是人类的永恒命题。

换做是你,身处祖国生灵涂炭的境地,也想要选择逃往欧洲。

许多难民倾尽所有也只够负担从家乡到希腊的钱,但这样就已足够。在难民营,有帐篷睡觉,能分到免费的衣物、饭菜,而后会有巴士护送北上。

福利保障相对好的国家有德国、瑞士、荷兰、英国以及其他北欧国家。但像英国接收的难民数量很少(最近统计是2000人)。最理想的,当然是在计划接收80万人的德国落脚。

德国每个联邦州必须设立至少一个难民收容所(难民在收容所停留至多三个月)。每一个难民可保障6.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衣、食、住、疾病预防全免费。3个月后,开始住进集体公寓或私人住所。每个联邦州接收难民严格实行配额制,提供的住所或是大型集体公寓,或是私人住所。若是私人住房,由德国联邦政府向房主支付食宿钱,大概每月580欧元。

在希腊边境小镇艾杜迈尼口岸,往北缓缓移动的难民队伍中,总能看见只身一人的稚嫩面孔。他们或念完高中,或读过大学,能讲英文或其他外语。“有的小孩是全村集资送出来的,只因村里人说,这个小伙子能干,他到德国肯定能闯出天下,那我们在家乡的人也就能从中受益。”据德国媒体报道。

在留德学者、凤凰智库高级研究员杨佩昌看来,“德国老龄化很严重,且德国的互联网业相对落后,甚至还不如中国,这些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难民的流入,对延缓老龄化、充实劳动力市场、实现互联网业革新,反而是件好事。”

德国一些大型企业还开始为难民提供10-100个就业岗位。但很显然,面对已经涌入德国的近百万难民而言,这显然还不够塞牙缝。此外,尽管德国将难民的工作禁令缩短为3个月,但在这段等待期内,仍有三分之二的难民无法找到工作。

三分之二,意味着五六十万人晃荡在街头,无所事事。

这首先对德国的财政部门下了挑战书。德国每接收一位难民每年需要耗费1.2万-1.3万欧元,虽然可从欧盟获得6000欧元每人的补助,但全年还是将耗费德国100亿欧元。

更大的冲击或许来自“无序”“犯罪”和“文化差异”。

在希腊莱斯沃斯岛难民登记中心,一位难民插队,几个自发维护秩序的难民“执法者”对他一顿棍棒伺候——一群选择暴力“执法”的青年,来到向来视“人权”至高无上的欧洲大陆,将碰撞出什么?

常去德国的杨佩昌发现,越来越多朋友私下里对接收难民颇有微词。多数是生活琐事,比如买东西插队,上公交逃票,商店顺东西……“他们觉得原有秩序被破坏了,生活被骚扰了。”

而巴黎恐怖袭击之后一周,杨佩昌去德国出差,火车站、商场、广场却依旧人流熙攘。

“你们不怕恐怖袭击吗?”

“这是小概率事件。”德国人回答杨佩昌说。那段时间,在巴黎、比利时、希腊的人也有如此观感。长期居住在希腊的韵秋因此认为,欧洲不会改变接受难民的政策方向。

但调整却一触即发——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整个欧洲的右翼保守势力都在膨胀,就连向来更崇尚多元的西欧国家也不能幸免:

德国反对移民的党派选择党的支持率从3%跃升到10%以上。

法国极右“国民阵线”在12月选举中支持率涨了16%。

波兰右翼政党法律与公正党更是在议会大选中以39.1%的得票率获胜。

还有奥地利、丹麦、瑞士……

此前表示接收难民“不设上限”的“铁娘子”默克尔,她的决定因和56%的民意相悖,此刻正面临执政10年前所未有之信任危机。

刮在她脸上的风寒冷而刺骨。

一旦她领着欧洲“老大哥”德国对难民关闭“大门”,势必将招致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寒冬中还在行进的难民,将无处蜗居。

猜你喜欢
住所恐怖袭击难民
Love in shoes 鞋中有爱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住所与居所的区别是什么?
孟加拉 难民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系列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
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