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长
30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乡村小学一路走来,成为重点中学的校长。我一直把新加坡教育部写在校长委任状上的这段话铭记在心,“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校长使命和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教育规律和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教育——“人皆能大成”!
教育应当是“人”的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不同的个体来尊重与信任,教育者才能拥有真实和清晰的面孔,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我的手机里一直保留着学生发来的两千多条五花八门的短信:学习方法的迷茫,青涩早恋的烦恼,新同学的思家愁绪,人生观的探讨……我并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置之不理,每一条都耐心细致地回复。我鼓励那个被父母的矛盾困扰着的孩子,“你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相信父母内心都是疼爱你的,他们也一定有你所不知的难言的苦衷,愿志存高远,大有作为,用你优秀的表现去融化他们之间的冰河!”
“杨中”贴吧有这样一段话:“勇哥是我们的‘哥’,‘哥’也需要弟弟妹妹的理解和关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关心。”这也许正是我所做事情价值的最好注脚。
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杨中”人从校长到门卫,于细微处关爱学生,形成了“以爱育人”的氛围。我有一个习惯,在每一次的主题活动中,都要送给学生“一席话”、“一首歌”、“一份礼”,让这些成为他们一生美好的记忆!开学第一课、成人典礼、毕业典礼……我与学生分享过人生经验,唱过《好人好梦》,跳过“小苹果”,送过《致青春》电影票……每周的“校长有约”也让学生在迷茫中得到解惑,在逐梦中获得支持,在温暖中找到方向。
如果说家庭和学校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如果相互支撑、相互砥砺,用满腔的爱与真情去共同指引、塑造及培养孩子,那么两腰越近,意味着学生成长达到的高度就越高。在“杨中”,得益于“家长同学会”、评选“幸福家庭”等系列家校共育举措,一大批“中国式好家长”正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正从良好的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中受益并成长!老师们记录家校共育过程中学生成长“微变化”已成为教育常态,姜仕菊老师的“微变化”记录更是达四万字之多。
阅读是学生卓越成长的核心。为了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进而生长为一种力量,学校把图书馆搬到了每间教室里,99 个班级都有一个微型图书馆。每个班的书架上还有区教委专门为“杨中”学生精心挑选、赠送的《居里夫人传》等书籍,共计两千余本。
高一(12)班的刘虹在校报《新绿》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西线行》洋洋洒洒几千字,说尽西行无限事。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她对于文学的热爱。学校将她的作品结集成册,我也为她亲自撰写了序言。这本《虹梁雅梦》就是“杨中”鼓励学生阅读、倾情倾力为学生搭建摘星阶梯的见证!
蔡元培说过: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只要我们摘下以分数看学生的有色眼镜,你会发现学生中人才济济,56 个社团、校园吉尼斯、“校园百星”、“杨中”演说家、“杨中”好声音……我们努力从中发掘每个孩子哪怕最细微的闪光点。我们坚信,多一把尺子,多一方舞台,多一阵喝彩,就会多一批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项事业。一段教育历程,便是一段生命历程。“如何关注生命成长?”这是教育者必须回答的命题。“人皆能大成”的核心元素就是人人都可以成长,我们所做的一切探索都是想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挖掘学生的生命幸福,拓展学生的生命宽度,为每个生命成长提供最大支持。“大成”教育如涓涓细流浸润学生的心田,“人皆能大成”——我们努力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