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生态水利的科学内涵

2015-12-31 07:09朱海生
唯实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水利洪水水资源

朱海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鉴于水对生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生态水利的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生态水利本质上是指“生态文明”时代科学治水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以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把人和水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要素来考虑,兼顾到人和自然对水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水生态改善的建设、管理和保护运作机制,从而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立场深刻认识生态水利的内涵,分析发展规律,思考人水和谐关系,更好地指导生态水利的实践。

生态水利的唯物论内涵

生态水利的发展充分尊重水的客观存在以及人对自然的能动性,着眼于人水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打造,其内涵主要有:

尊重水的客观存在。水作为自然界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水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水借助于大气运动和蒸发、降水、径流等现象,遵循客观规律,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作周而复始的水文循环运动。唯有水造就万物生长、兴衰,被誉为生命之源。另一方面,水具有资源属性。水是生产之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无论是农耕时代,还是工业化生产,生产过程都离不开水。同时,水具有生态属性。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的优劣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最为直观。太湖蓝藻危机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水遭受污染后对生态造成的危害严重性。因此,发展生态水利必须尊重水的客观存在,充分认识水的自然属性、资源属性和生态属性;治水活动必然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使水资源持续满足人类的需求。

发挥人类治水的能动性。人与自然的现实统一,不是像动物那样存于自然中。人作为有意识的高级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自然以适合人的需要的方式提供给人。生态水利要求我们在尊重水的客观存在的前提下,科学把握自然规律,合理地趋利避害,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为整个自然界造福。在防御洪水中,通过各类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既减轻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加大对洪水的利用力度,让洪水成为发电、供水等有效的资源供给;在水资源调度中,通过工程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减少干旱对生态环境的侵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在水生态环境改善中,通过水生态修复技术的采用,打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让百姓看得见清水,忆得起乡愁。

生态水利的辩证思维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生态水利要求我们充分运用辩证思维,以系统观、发展观、矛盾观等方法论为指导,合理治水,科学治水,着力打造优美水生态。

生态水利与系统观。生态水利从系统观的角度,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水的有机结合。长期以来,我们许多地方重开发建设、轻生态保护,开山造田,毁林开荒,侵占河道,围垦湖面,造成生态系统严重损害,导致生态链条恶性循环。发展生态水利,就是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努力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效应;就是要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治理,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就是要统筹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城市用水、地下水等,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水利与发展观。从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发展观来看,人类的治水活动正是呈现螺旋上升的进步。人类治水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农业文明时代,人们逐水而居,靠天吃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整体上还是被动地适应水,与水的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步开发利用水资源,但是由于对大自然过度开发,特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治水活动,对河流健康带来严重伤害。现代文明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水的关系是既要改造利用,更要适应和尊重。生态水利既汲取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也扬弃了工业文明时代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追求人与自然的一种新平衡,追求的是一种主动的和谐,而非农业文明下的原始和谐。

生态水利与矛盾观。矛盾的运动、变化、解决构成了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发展生态水利,一方面要抓住水资源危机的基本矛盾——治水活动与水资源的矛盾,并以此为基点,全面、客观地把握与此矛盾密切关联的水与生态、水与经济等其他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及其条件。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诸多矛盾之间和矛盾的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注重研究矛盾转化的条件,促使矛盾向良性方向发展。如在防洪上依靠科学调度进行防汛,把与洪水抗争变为与洪水和谐相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生态水利与人水和谐

水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伴随着人类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水的治理按照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程水利阶段。这一阶段水利建设的特点是通过兴建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避害趋利,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安全。第二阶段是资源水利阶段。这一阶段是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科学管理为标志,依靠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水资源,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三阶段是生态水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在人类对水生态环境破坏反思的基础上,转变治水观念,转变治水思路,尊重河流生命,维持河流健康,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社会持续繁荣。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到生态水利,并不是绝对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是治水过程的有序提升,是实现人水和谐的不断进步。

生态水利的构建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必须约束人的行为;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在以工程措施治理水的同时,必须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制定相应的管理运行制度,严格规范执行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系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水利洪水水资源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向水而生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切实保护水利遗产法律须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