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化认知与辽沈文化拓展

2015-12-30 15:40赵功博李巍
艺海 2015年12期
关键词:契丹辽宁文化

赵功博+李巍

〔摘要〕本课题尝试将辽宁文化放在辽代契丹历史文化和地理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和考察,目的是为了更全面、深入地认知理解辽沈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在细致调查辽代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辽沈文化拓展的可行性措施,从而揭示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在提升我省辽代文化知名度,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辽宁辽代文化认知文化拓展

一、辽代文化与辽宁文化的关系

一说起辽宁文化,人们了解的多是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一宫三陵”为代表的清文化、张氏帅府为代表的民国文化、中国工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化等,这些文化共同展示着辽宁的成长史,在辽沈地区的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笔。其实辽宁的辽文化也颇具特色,辽宁是辽代契丹王朝统治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当时辽朝实行五京制,东京辽阳府即在辽宁境内。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经济、文化、社会空前发展、繁荣,定居在辽国境内的契丹人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的辽河文明。比如在辽宁的朝阳、辽阳、阜新和法库等地,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珍贵的辽代历史文物和精美艺术品,向世人展示了辽国独具魅力的游牧风情。如果将这些辽代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与挖掘出来,对提升辽沈文化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辽宁地域的辽代文化认知

(一)手工业。辽代手工业非常发达。阿保机在灭掉渤海国后,曾在铁州(今辽宁鞍山)、东平县(今辽阳)等地置有铁冶基地。圣宗时期特改铁州为“曷术部”(“曷术”义为铁),可见辽代鞍山地区冶铁就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银州(今辽宁铁岭)是辽代银冶所在地。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的双龙纹鎏金银冠,制作工艺精巧,是辽代金银工艺的代表作。马具制作也特别精良,以契丹鞍最负盛名。辽瓷也很著名,今天的建平、凌源、沈阳等地都是陶瓷器业的中心。

(二)教育。由于契丹族统治者积极推行有利于地方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辽海地区的学校教育和儒学等均得以快速发展,辽代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儒学的教育机构,在东京(今辽宁辽阳)重镇设京学,构成当时五个教育中心之一。在兴中府(今辽宁朝阳)曾设“府学”,在中京道川州(今辽宁北票黑城子)也建立了庙、学。

(三)建筑。佛教在辽代非常盛行,到处广建寺庙、佛塔。辽代在辽宁最多的也是最辉煌的遗迹为辽塔。辽宁省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辽塔共40处,计51座,约占全国现存辽塔数量的一半,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锦州、阜新、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等9个市。其中的辽阳白塔、朝阳北塔、锦州广济寺塔可谓是辽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是研究我国东北乃至北方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和古代建筑技法的重要依据。地处今锦州市境内的医巫闾山古建筑大多始建于辽,其中著名的有望海堂藏书楼。据文献记载,这里是辽太祖长子、东丹王耶律倍的读书处。它是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私人图书馆,对于保存中国古代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四)文学。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创制了本民族的的文字———契丹字。从辽宁省博物馆藏《辽道宗皇帝、皇后契丹文、汉文哀册并盖及拓片》可见一斑。辽代文学创作受中原文化影响,盛极一时,涌现出一大批诗人、文学家。特别是契丹贵族阶层,从帝后、宗室到贵戚、显宦,几乎个个能诗能文。从耶律隆绪(辽圣宗)的《传国玺》、耶律弘基(辽道宗)的《题李俨黄菊赋》、萧观音的《怀古》等诗作中,可以看到辽代契丹人的文学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五)绘画音乐。辽代统治者对绘画较为重视,曾设置翰林画院,设翰林画待诏之职。像东丹王耶律倍、世宗、圣宗、兴宗等,都称得上是著名的画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山弈候约图》、《竹雀双兔图》,充分显示了契丹绘画艺术成就。契丹的书法作品传后世者甚少,但从考古材料所见契丹文碑刻、印章、钱币和写经等,可见契丹人的书法功力。辽代泥塑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作品多是寺院内的佛像。如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中7尊大佛,庄严魁伟,具有时代的特殊风格,堪称辽代彩塑杰作。契丹族有其固有的民族音乐,其乐舞在墓葬壁画中有所反映,如法库叶茂台契丹妇女墓葬棺前壁画绘有执笛、拍板、排箫、琵琶的乐工4人,具有浓郁的契丹族风格。

三、辽沈文化拓展具体措施

辽代文化丰富、充实和维系着辽宁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未来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保障,因此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文化价值。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优势。

(一)组建辽代文化研究团队,密切关注辽史研究。近年来,在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西方和日本汉学界诸多学者仍然关注辽史研究。检视今天大陆学界的研究,在此方面确实还有很多空白。那么,对于我们辽宁乃至全国来说,就意味着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我们应立即组建文化研究团队,在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辽代文史。我们应充分挖掘辽代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质,以构建辽宁地域文化资源的符号表达体系,如遍布辽宁各地的辽塔,这些文化遗存,镌刻着辽宁祖先生活历程的鲜明印记,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特征。可以说,辽塔是古代人民留给我们辽宁人民的宝贵财富和有形资产,是我国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弘扬辽文化,对宣传振兴辽宁,让外界了解辽宁大有裨益。

(二)整合利用辽代艺术资源,提升我省辽代文化知名度。辽代文化中存储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是我们今天进行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民间口传故事方面,仍流传着很多关于契丹人作战、生活的民间故事,是难得的历史资料,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辽宁在过去的精神生活原貌,弥补了缺乏历史文献记载的缺憾。在音乐舞蹈方面,据相关专家考证,二人转和大秧歌源于契丹人的臻蓬蓬舞,即“舞者更无回旋,止于顿挫,举手投足而已”,节奏感较强,易于打击乐伴奏。演出是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辽宁各演出团体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打造品牌、拓展海外市场上,多下功夫。当下影视作品中反映唐朝、宋朝、清朝的作品很多,惟独反映辽代历史的极少。可在辽代文化核心地区打造具有辽代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推动影视剧制作企业进一步提升制作水平和能力,大力创作类似于《契丹王朝》这样史诗性历史题材精品。同时也可推出动漫游戏产品,来更好地宣传推广契丹辽文化。

(三)以辽代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学校教育。辽代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传统技艺、艺术精品资源,是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契丹民族的儒学教育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更是教育年轻一代正确地为人处事,培养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这些具有极高教育价值的资源为依托,在熏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能力方面下功夫。辽代手工业制品具有更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特征和知识属性。它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保留和反映,是后人获取科技信息的源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四)打造辽代特色旅游产业,促进我省旅游业发展。单一而零散的辽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很难形成产品规模。如果集合这些文化因素,并以传统节庆活动为载体,这样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就会主题鲜明、系统性强、独具文化特色。旅游节事活动的举办对举办地提高知名度,树立独特的旅游形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我们可以依托某一城市开展,打造主题鲜明,经济效应较好的活动性、参与性产品。另外,博物馆是集中展示历史文化精髓的绝好场所。将辽代文化遗产项目搜集于博物馆,展示给游人,是文化旅游中的集中之处,也是意境场最好的空间体现。目前,法库辽文化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它在揭示历史的传承性及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舍利塔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文化与旅游融合还不够紧密,仍旧缺少文化特色,我们还应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园区发展规划,就如何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人文景观,以及如何提升舍利塔品牌等众多问题进行广泛交流。

(五)大力开发与辽代文化相融合的新媒体产业。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辽宁应大力发展以互联网、高新数字技术为依托,提供和传播以辽代文化内容为主的新媒体产业,大力开展互联网电视、电子商务、动漫游戏等新媒体业务,实现网站业务由单一文字向多媒体采集转变。也可以在博物馆这样的场所推出新媒体艺术浏览。借由新媒体科技主轴,将展览的辽代文物变得很“新”,主题变得很“潮”。集结中外众多艺术家,跨领域结合摄影、动漫及装置艺术,打造成集声音、光线、影像于一体的奇妙展览。

总之,辽宁与辽代文化关系密切。在辽宁历史进程中,契丹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如饮食、居住、交通工具、发式与服饰、婚俗与葬俗、礼仪与岁时节日等风俗习惯都得到了辽宁各族人民的传承。对辽宁地域的辽代文化资源,应充分珍视利用。只有这样,才更能增强文化产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提高辽沈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契丹辽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谁远谁近?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