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服务模式探索

2015-12-30 15:37陈君有
艺海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服务

陈君有

〔摘要〕传统图书馆固守“坐等借阅”这种被动、单一的运营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公众对图书馆功能的广泛需求。图书馆要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文化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理念,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积极有效整合自身资源,以新颖、人性化的形式,将图书馆拥有的海量资源与社会共享,全方位、多层次担当起普及公共社会教育的角色。

〔关键词〕服务流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人为本探索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四大社会职能。①由此可见,图书馆应当担负起社会公民素质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科学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的光荣使命。近几年许多新图书馆建筑拔地而起,辉宏壮丽,硬件设备先进并且实行免费开放,但与之俱来的不是读者爆棚的压力,而是免费也无人问津的尴尬。丰富的馆藏资源不能物尽其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社会职能。怎样利用图书馆海量的文化资源优势,全方位、多层次担当其普及公共社会教育角色,拓展其文化服务辐射面是我们图书馆人应充分重视的课题和终身追求的目标。

传统图书馆固守“坐等借阅”这种被动、单一的运营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公众对图书馆功能的广泛需求。当今社会,文化传播渠道多元化,随着新型大众文化传播媒介的兴起,公众更青睐于便捷、快速、人性化的文化知识传播手段。这需要公共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文化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理念,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积极有效整合自身资源,以新颖、人性化的服务形式将图书馆拥有的海量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让作为人类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图书馆,真正成为敏学者开拓思想、启迪灵智,求知论新的大平台,发挥图书馆独特的普及文化认知的教育职能,满足公众对高端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一、送文化到基层的图书馆服务———流动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国家事业类文化教育机构和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应担负起文化导向、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活在老少边穷地区的人们,很难获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而流动图书馆作为一种贴近基层、贴近读者、贴近实际的服务手段,很好地弥补了文化贫瘠地区图书资源的空白。流动图书馆是指那些由大图书馆按时派往小乡镇或其它缺乏图书馆的特定社区的一种服务,常常是一部小货车或者大型车辆,其中装满书籍、卡带、录影带等,又称流动图书室,或者图书巡回车。有时也较多地用于馆际合作。它作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服务模式之一,有以下意义:

1、促城乡文化资源平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文化与城市发展水平差异大,导致城市与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城市图书馆,财政投入大,设施完善,图书资源海量,服务功能全面、充分,而农村图书馆由于资金问题,图书资源贫瘠,硬软件设施落后,从而阻碍了图书馆功能的整体发挥。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图书馆设置与管理条块分割,每个馆都各自为政、自我一体,缺乏有效深度的资源共享合作,导致农村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相对滞后。流动图书馆的应运而生,打破了这种文化信息孤岛。它凭借其独特的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成为城乡间馆际合作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有效解决了农村图书馆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以最简约的方式实现了城乡文化图书资源的共享和共赢。

2、它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于民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践行中央“三贴近”思想、文化惠民精神的重要举措。

流动图书馆通过进社区、进部队、进福利院等活动,将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图书馆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它方便了群众,盘活了公共文化资源.在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又唤起了人们积极学习的热情,丰富了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营造全民读书,蔚然成风的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二、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

信息时代的来临,催生新的图书馆运营环境,深刻改变着读者的响应视角。信息技术以其高度的创新性、神奇的倍增性、广泛的渗透性、普遍的带动性为图书馆事业拓展出巨大的能量和空间。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②其服务是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③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量丰富,接收途径最方便、最快捷的学习科研平台,将非常有利于文化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图书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它打破了传统借阅方式的时空限制,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的用户,都可以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任意一个“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读者需要做的只是申请登陆帐号,就可足不出户地享受到检索快捷、借阅便利的电子图书远程借阅服务。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6亿,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领跑全球互联网。如此庞大的数字,给数字化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遇的受众市场。公众对数字图书馆的访问、利用将呈几何增长。做好数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三、“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

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图书馆未来服务工作发展方向的原则。读者满意度是衡量图书馆一切工作好坏的唯一尺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要以“读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工作方法,贯彻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1、打造图书馆硬环境,营造舒适和谐的阅读环境

馆舍建筑庄重环保,富有人文气息。内部装饰高雅、大气、简洁。内部布局应彰显人性化关怀。体现在:大到图书馆的功能分区要定位明确、科学、合理,能充分展示图书馆开放藏、借、阅、咨询及检索五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和功能。小到图书馆阅览桌椅的高低角度、阅览室窗户的采光和灯光布置,各种牌匾的准确醒目,都要能体现出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和爱护。在这样一个书香浓郁、学风蔚然的阅读环境中,驻目、驻足、驻心,体会人与书之间的交流,相信这样的图书馆一定是人们心中的文化圣地。

2、提升软实力,注重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培养。图书馆管理员是面对读者的第一线窗口。服务窗口应注意礼貌用语,业务操作应规范化、专业化。

3、提供各种高效、准确、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科研成果查询服务、科研项目论证服务、情报调研服务、论文文献服务。

4、注重弱视群体的人文化关怀。

弱视群体是在生理、心理上有特殊障碍的群体。图书馆应单独为他们提供贴心、方便的特殊服务,责无旁贷。在接待他们时,应多一些热情和耐心,少一些冷漠和等待。在借阅的时间和数量上,给予一定的宽松度,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公共文化普照的和煦阳光。

针对不同的弱视群体,图书馆可以提供各种特殊个性化服务如下:

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在馆内最便利的地方设残疾人专座。有条件的馆可为盲人群体配备盲文图书借阅专栏或盲人语音预览室。

老年人:为老年人配备轮椅,设老年人专座,书桌上配老花镜、放大镜。

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

结语

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接受文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图书馆时代的终结,反而赋予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新的生机和活力。公共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生活中所扮演的文化教育传播角色,应该是“关怀、亲民、发展”的。我们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文化服务理念,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馆内封闭式向馆外基层开放式服务延伸;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迈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符合现代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图书馆。

(责任编辑刘小红)

注释:

①李秀.浅谈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第2期

②王志文.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金山,2010年第6期

③陈国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群文天地,2010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服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