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表情的舞台

2015-12-30 14:58严森焱
艺海 2015年12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戏曲舞台

严森焱

〔摘要〕荆河戏灵活地结合舞台美术设计,是顺应戏曲发展不可或缺的。它给古老的剧种带来新生命力。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澧州荆河戏传承发展

澧州荆河戏属于地方大戏剧种。荆河戏发源于澧州,明中期传至湖北沙市,几经锤炼,又南移湘北澧水流域各县。因处长江中游宜昌至石首监利荆河段,故名荆河戏,也叫汉戏、又俗称“大台戏”。荆河戏的传统剧目较为丰富,保存下来的有五百多出,其中包括整本戏四百五十多出,散折戏六十多出。这些剧目基本出于元明杂剧传奇、章回小说、民间故事,代表性剧目包括《百子图》、《楚宫抚琴》、《大回荆州》、《双驸马》、《沙滩会》、《翠屏山》、《反武科》、《秦雪梅》、《三娘教子》、《四下河南》等。荆河戏素重做功,讲究有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的内“八大块”、以及表现人物形体动作的外“八大块”。基本功有30多大项,数百种技法,纷繁复杂,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些是其它剧种所没有的特技,如单洗马、双洗耳恭听马、杀叉、八卦步等,都是荆河戏所独有的特技。荆河戏的唱腔,分北路和南路,北路高亢、激越,由秦腔演变而来。南路柔和、华美,由楚调与微调演进。旧分生、旦、花脸、小花脸(又称三花脸)四大行。它的综合性,体现出传统美学的审美主题性与和谐性。它在神与形、虚与实、象与意、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情感与理智等关系上都贯穿着一种辩证统一的美学原则。

荆河戏的武场以打双钹为其特色。过去多在野地演出,谓之唱“草台”。为了召引观众,必须由武场打一通锣鼓,谓之“闹台”。长期以来,荆河戏以它特有的唱、做、念、打,在不到三十平方米的舞台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兴衰起落,趣事轶闻。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澧州荆河戏,我们在保护和传承它的同时,还需要为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注入一些新的血液来延续和发展它的生命之光。我们要有创新和变化,“推陈出新”。想必大家不会忘了传统戏曲的舞台上约定俗成的审美模式———“一桌二椅”。它虽是前辈艺人从戏曲实践出发,领悟了戏曲个中滋味而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一种艺术创造,至今仍然是戏曲舞美设计的重要形式。不过,现代新编的荆河戏剧目已经大多不再是传统的“一桌二椅”的舞台摆设了,例如荣获文化部十佳小戏奖的《雁回归》、《心灵的魔术》等。这就是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

舞台美术设计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舞台布景、舞台演员化妆、舞台服装、舞台道具、舞台灯光、舞台特效等整体设计。它是从整体上来进行的。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从属性三大特点。注意因地制宜、因戏而异,注重对剧本内在精神的挖掘及与演员表演的结合,追求灵动、多变且富有诗意的创作。这里包含着设计者对戏曲的诠释和创造性表达。艺术以极富想象力的方式切实存在着。设计者必须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想象,也正是因为人们在不断的追求美,所以才会思考美、创造美,才会有各种形式的艺术美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个专业的舞美设计师要面对的是具有挑战和束缚的不自由。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以文本作品为创作的基石,将导演视为作品二度呈现的主导者。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绝对的自由创作其实是天方夜谭,不切实际的。当然,如果要进行有意义的创作,那么就必须尽可能对此有足够的认知,而不是回避自身的专业特性。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然,一个又一个毫无看点的灾难性的无聊产物就会接踵而来,让观众失望,让我们的这份工作变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可言。谋源于智,智赖于知。创作是一种行为,行为的动力是大脑的飞速运转。它是一个整体结构,来自对戏剧、戏曲本身的深入了解,来自对表演艺术知识的熟练掌握。舞台美术设计的创作是一种策划,是一个智慧与谋略的展示台,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展示台中,设计师要做到人无我有、人优我专、人绝我新的话,设计师不懂戏剧、戏曲的表演艺术是不行的。舞台美术就是要在尊重剧本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力量使观众“望”到一个美的形象。

在戏剧理论中,有“打破四堵墙”的说法,意义在于拉近现场观众与演员的关系,从听觉、视觉上加强场内的互动和交流。重视戏剧、戏曲造型空间的精神和心理,特别是观众的想象力,这在我国古代美术思想中早就有了。《道德经》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观点,有声又无声,有形且无形,用具象和抽象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来指出美的最高境界。在当下,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多元化的舞台美术设计中,这些理论运用到戏曲舞台中也是相通的。

观众越来越需要“用耳朵来听”、“用眼睛来看”、“用鼻子来嗅”,为传统的“看剧”、“听戏”附上更为新鲜的记录和体验。荆河戏《蒋翊武》的舞美设计也不忘在舞台的这些方面做出突破。

步入剧场,迎面而来的是一面黑色背景的蒋翊武人物形象大幕,雄浑沧桑的城墙石将革命烈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庄严且肃穆。让观众在台下也能若隐若现地看到在那片充满硝烟的战场上烈士们为国家兴亡英勇抗战的场景。黑幕升起,舞台灯光渐强,沉重无序的城墙层层推进,似旧如新的战时地图和沉静古朴的办公桌,虚实、动静的变幻,悄然把观众带入了那个红色时代。荆河戏《蒋翊武》便由此拉开了序幕。标志性的城墙石门结合特征性的布景讲述着时代的故事。在革命党的十八星旗帜下,众人物开始演绎着“武昌起义起风云,百年辛亥举世钦”。激昂的音乐奏响,腿功、跟斗功,尽展戏曲武功和表演的精华。舞台左侧成了湖北都督府大门,门前的两尊石狮活灵活现,右侧是烈士英勇就义的断头台,三位革命英雄令人痛惜……江风透秋凉,纤纤钩月映江波,灰暗的灯光,让观众感受到秋的隆重,心的彷徨。伴随着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打响,我们喜出望外的感受到了革命的希望。浩浩荡荡,洪山宝通寺前,共和旗满山遍野,革命军刀枪如林,十八星旗大小不一,五彩斑斓的布满全场,令观众眼前一亮。“推翻清廷,创建民国”战士们的口号声,将观众引入了“二次革命”时期……舞台后区与中区排列着错综密集的枪架与炮,把革命人物放入了一幅充满战火的画帘中,侧面垂下的革命旗帜,正闪动着火一样的光芒,烘托出一群血气方刚的革命之人,他们像黎明前的一抹红云,异常鲜活。在蒋翊武被俘后,为营造当年狱中的艰险和残酷的环境特征,舞台后区是一面通天大石墙,舞台右侧是扇扇深灰斑驳的铁栏杆,昏暗的灯光下整个舞台就好似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石墙铁笼,一束光亮从铁栏杆外投射了进来,似乎是希望之光,又或是死亡之门。在戏曲工作者与舞台美术设计的精彩合作下,将观众深深打动,并把观众引入了结尾的精彩时刻,一簇簇的红枫叶点燃了整个舞台,从舞台深处,无数的红叶从空中落下,无声的悲痛在心间升腾,一块巨大的英雄纪念碑沉甸甸的矗立在就义台上,英雄蒋翊武如雕塑般屹立之上豪气冲天。在这一刻,场内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震撼,感悟到革命英雄的英勇激昂与无私奉献。它寄托了老百姓太多太多的情感,拉近了剧中人物与现代观众的距离,引起他们的共鸣,台下掌声雷动。该剧在第四届湖南省艺术节上荣获了田汉优秀剧目奖,舞台美术设计获得田汉舞台美术设计奖。

在大型荆河戏《蒋翊武》的创作中,舞美设计师面对的是一个经典的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思考与解读。从题材上来说,该故事沉重,主题严肃。以体现“革命精神”为大纲,历史古城墙为设计元素,紧握时代特征,以现代的审美需求,将全新设计理念赋予作品新的内涵,需再现这位不计个人得失,高风亮节的覆清倒袁英雄策划指挥武昌起义、游说投身二次革命,最后惨遭敌手,英年早逝的革命史实。设计师用饱含深情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艺术而形象地诠释了《蒋翊武》所述的历史大背景,让历史遗留的痕迹来流露出浓重的革命气息,激发出观众的爱国情怀,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舞美场景变幻中引起的审美思考。将刚正不阿的视觉情感贯穿始终,为该戏剧增添了富有革命气息的质感。

戏在曲中,曲尽其情,唱尽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不平之事。舞美设计的每个细节都是环环相扣,在创作中,力求完美表现出剧中各场景的生动形象,为观众带来了最佳观赏效果,也为荆河戏再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戏曲舞台
美术设计作品欣赏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绘画构成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思考
美术设计在游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