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语涵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我又听见奶奶开腔唱起来了。以往呀,听到这声音,我不是躲开,就是溜走,这次,我却很有兴致地坐在奶奶身边,认真听起来。告诉你吧,如果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解家乡的特色,我才不愿意听奶奶唱呢。
奶奶一边择韭菜,一边唱,手中的菜来回晃动得极为规律,原来是在打节奏呢。你还别说,仔细一听,奶奶唱得有板有眼,该快快,该慢慢,该高高,该低低,特有韵味。一曲唱完了,我插上一嘴:“奶奶,您唱的是豫剧吧?”
“是呀!是呀!”奶奶连声说,“你听出来了?”
“那当然了,咱是河南人,还能听不出豫剧?”
“嗬,听口气你对豫剧了解得还挺多呀!”
“不不不,我哪里了解呀?奶奶,您给我讲讲呗。”
奶奶一听,可来劲儿了,把手里的菜往筐里一搁,挺起胸脯,仿佛找到了她当年登上讲台的感觉:“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激情奔放,有阳刚之气。咱河南人大气,所以就好演大场面戏,人人都爱听。”
我忍不住问:“那唱词一定很简单吧?”
“当然了!”奶奶一副很懂行的神情,“豫剧唱词,一般都是7字句或10字句。豫剧分四大板类,流水、慢板、二人板、飞板……”奶奶饶有兴趣,说起来滔滔不绝。没想到,一个退休的乡村小学教师对豫剧这么了解。
我又问奶奶:“奶奶,您都知道哪些豫剧名流,他们演的剧目是什么?”奶奶眯着眼睛,笑了笑说:“这个你可难不住奶奶。常香玉的《花木兰》、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胡美玲的《大祭桩》、贾挺聚的《三哭殿》、李树建的《程婴救孤》……”奶奶掰着手指说个没完没了。
跟着奶奶,我也喜欢上了豫剧。奶奶看《梨园春》,我也凑过来津津有味地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