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像博物学家那样生活

2015-12-30 16:23欣悦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杜邦标本生活

欣悦

“像一个博物学家那样生活”,这是北大哲学系教授刘华杰提出的概念。他开辟菜园,辨识身边的一草一木,认为与自然互通往来的能力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就带着对宗教的半信半疑,开始了探索自然的旅途。没有相机,没有视频传输,没有3D打印,绘画成为他们认识和记录自然的唯一途径。博物学家拄着拐杖,带着仆从,携画夹、标本册、草帽和驱虫水,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寻找写生标本和模特。

这就是那时博物学家的生活,一个集科学家、旅行家、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学者的生活。19世纪中期,博物学家贝茨在日记里写道:“我黎明即起,喝杯咖啡以后,便驾船起航追逐群鸟。我在10点用完早餐,然后在10点到下午3点之间全神贯注地钻研昆虫学。下午则忙着进行标本保存与储藏的工作。”

其实今天,优渥的物质条件给我们提供了像博物学家那样便利的生活,而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我们,更需要在花、草、树木和鸟儿身边找到心灵的慰藉。

的确,人人都可以像博物学家那样生活,以下是6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买个显微镜

作为一名博物学家,观察世界的角度是很讲究的,你可以去购买一个专业的显微镜,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从树皮上切了一片软木薄片,并放到自己发明的显微镜下观察。他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形状,类似教士们所住的单人房间,所以他使用表示单人房间的“cell”一词命名植物细胞为“cellua”。于是,他成了史上第一个成功观察到细胞的人。

科学仪器可以为博物学家提供更新又更精准的视野。显微镜帮胡克观察了蚂蚁、跳蚤,还让德国博物学家恩斯特·黑克尔得以记录到微生物的结构。显微镜生动地展现了微生物世界的美,各种对称和放射的黄金比例结构都被黑克尔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买个望远镜观鸟

观鸟是个优雅的爱好,想立刻开始过博物学家的生活只需以45°的视角仰望天空,观察美丽的小鸟。

19世纪有个鸟类痴狂者——美国著名画家兼博物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他被北美大陆上的各种鸟儿吸引,用大把的时间为鸟类作画。奥杜邦在经历了破产、入狱、离婚后,便一心扑在绘鸟之途上,每天他都带着枪和助手往来于森林深处。

如此过了7年后,41岁的奥杜邦带着自己的作品去英国印制了他的第一幅鸟类绘画《野火鸡》,精细艳丽的笔触和风格迎合了当时欧洲大陆浪漫主义思潮的需要,奥杜邦火了。之后他的作品《美洲鸟类》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成为美国的国宝级图鉴。

而今,英国还有这样一群“鸟人”,他们已经超出拿望远镜看鸟的级别,他们都有自己拍摄的、一定数量的罕见的鸟类照片,这些人自称“twitcher”。

不过如果真做了一个“鸟人”的话,“抛妻弃子”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的口号就是:鸟飞到哪儿,人就跟到哪儿。尤其有些候鸟每年只在一个地点作短暂的停留,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你那爱鸟的另一半消失了,请别急着报警。

带着画笔去旅行

假期出国旅游的时候,在异乡见到新奇的人或物,经常用数码相机或用手机拍张照片就算亲眼见过了,这可不是一个博物学家的生活方式。一个博物学家应通过手绘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1831年到1836年,达尔文跟随皇家海军探测船“小猎犬号”完成了长达5年的航行,他在《“小猎犬号”环球旅行日记》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沿途所见的动植物、地质、部落等事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精致的绘图,其中包括火地岛上土著人的画像。这为日后《物种的起源》一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也有许多博物学家来到地大物博的中国,他们描绘出了许多脑洞大开的图画,比如德国传教士基歇尔,他于1629年来到中国传教。1667年,基歇尔出版了《中国图说》,此书堪称“17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不过书里的一些制图并不严谨。

建立自己的“奇观展示柜”

以博物学家的方式生活,一定会收集到许多古董、手绘、照片等奇珍异宝——如果没有地方展示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一个收藏室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现代人,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奇观墙”或“奇观展示柜”,这样也能达到展示藏品的目的。

18世纪初期,奇观室是王室贵族宅邸必不可少的部分,且奇观室的装修是有固定模式的:屋顶要悬挂大型生物标本,周围环绕不同种类的贝壳和古生物化石;墙面上嵌制实木或者大理石展台,最上面一层摆放姿态生动的鸟类(比如渡渡鸟和极乐鸟)或者中等大小的动物、鱼类标本,其下则密密麻麻平铺上犀角、象牙、动物骨骼和矿石;异域工艺品或者用画框装裱,或者配以专门定做的玻璃罩,以突出其价值;虫类标本收藏在壁橱里,书卷和博物绘画则存放在开放式书柜中,以方便在下午茶时间随时向客人们炫耀、展示。

这种时尚甚至发展到没有展柜的家庭会被邻居和朋友看作缺乏教养的地步。

建立自己的花园

哪怕是城市中心的公园,也能被用于展示自然界的奇特。E. O. 威尔逊说过:“即使路边的杂草或者池塘里的微生物,也远比人类发明的任何装置要复杂、难懂得多。”很多时候你因走马观花而与自然擦身而过。对于一个博物学家来说,任何自然的细节都是神奇且值得记录的。

17世纪,瑞士的博物学家和科学插画家玛丽亚·西碧拉·梅里安,详细观察和记录了蝴蝶蜕变的过程。由于对蝴蝶变态发育过程的细心观察与记录,因此她被认为是昆虫学早期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

女性探险家在那个时代是罕有的。1699年,52岁的梅里安带着她的女儿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参加了南美洲的苏里南探险活动,后来她因病而结束了旅程。在回到阿姆斯特丹后,梅里安将记录这次旅行的画作前所未有地制成版画出版,这些画作展现了南美洲的动植物。

如果你很“宅”

如果你很“宅”,却想要过博物学家的生活,你可以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来体验做博物学家的快感。

历史上有多个画家以博物学家的视角来绘制艺术作品,他们描绘自然物品,表达方式十分精确。

马克·瑞恩是一个很有博物情结的画家,从他在工作室的自拍照就能看出他的博物学家情怀,而他的画作也体现了博物学绘画的特性:精确,同时富有美感。

电影大师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的名作《石榴的颜色》中,通过消解人物面部的表情、入镜角色及焦点物品二维陈列、分离主体及背景色调等方式,在展现诗人生平的主题之外,独创了一种“如窥箱中”的、带有强烈博物学指涉的表现方式。

我们坚信,像博物学家那样生活,能使你变得更完美、纯洁和快乐。

猜你喜欢
杜邦标本生活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基于杜邦分析的某快递盈利能力提升研究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安静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