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艺
(江西康宁医院 樟树331211)
产后出血是指自胎儿娩出24h内,产妇出血量>500 ml。其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1],因此,必须为产后出血产妇采取高效的治疗对策,以有效保留产妇子宫、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等。本院对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28.82±2.91)岁;初产妇 23例、经产妇17例。对照组年龄14~44岁,平均年龄(27.27±2.07)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方法,包括:给药、子宫按摩、注射宫缩素等;观察组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下推膀胱腹膜反折,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后进针,右侧子宫切口下缘3 cm、子宫内侧3 cm处为进针位置,将缝线距宫角约3 cm处的宫底部垂直绕向子宫后壁,接着,将前壁相对应部位作为进针位置,横向至左侧后壁与右侧相对应部位作为宫腔后的进针位置,出针后,将缝线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缝合处理左侧子宫切口上、下缘,将子宫切口关闭,子宫放回腹腔后,观察12 min,子宫正常、无出血后,逐层关闭腹腔。
1.3 疗效判定 (1)有效:出血停止,生命体征正常,出血量减少<50 ml/h,尿量>30 ml/h。(2)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2 h出血量(ml)观察组对照组40 40 57.84±18.92 59.92±17.34 869.92±135.91 1 046.14±240.82 36.89±13.43 48.44±15.86
2.2 两组产妇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有效3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3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胎盘、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等[2]。产后出血治疗原则,首先以保守治疗、药物、按摩为主,若常规治疗无效后,必须为产妇提供及时的手术治疗方法。子宫压迫缝合术即纵向机械性压迫子宫壁弓状血管,可减缓血流,及时形成局部血栓,在缝合术过程中子宫肌层缺血,将会对子宫收缩产生刺激,进而压迫及关闭血窦,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3]。与常规止血方法对比,子宫压迫缝合疗效更高,可避免较大的机体损伤、有效保留产妇子宫功能等。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子宫压迫缝合术不会延长手术时间,由于术中缝合仅在肌层进行,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较少。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中,操作必须小心、谨慎,尤其是缝线打结时应保持力度适中,确保手术成功。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无效时,可行子宫切除,以确保产妇生命安全。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Reynolds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效果良好,机体损伤更小,可确保良好的术后血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段瑞青,薛琳娜.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17):3694-3695
[2]魏红,戴哲凡,黄修治.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23(7):18-20
[3]许云平.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8-79
[4]Reynolds TS,Luu C,Chauvapun J.Tissue loss secondary to extrinsic compression of common iliac artery from uterine leiomy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Vasc Endovascular Surg,2012,46(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