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干扰素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及相关症状患者37例疗效观察

2015-12-30 06:15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9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干扰素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及相关症状患者37例疗效观察

何云1刘辉华2#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2013级研究生南宁530001;2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肝病科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干扰素抗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致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疗效及相关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72例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利血生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WBC、HGB、PLT均有升高,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WBC、HGB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WBC、HGB、PL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症状改善的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血生和当归补血汤加味对干扰素抗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外周细胞减少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当归补血汤加味的疗效更明显,而且能减轻因外周血细胞减少所致的相关症状。

关键词:干扰素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当归补血汤加味;临床观察

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两大类,这两种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与核苷类药物相比,抗病毒作用较强,血清学转换率高,复发率低,尤其是不易产生耐药性病毒变异,疗程相对固定。但是干扰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副作用,如外周血细胞减少(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及因此引起的乏力、心慌、纳差、头晕、失眠、肌肉酸困等表现,是干扰素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同时也是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干扰素抗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致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疗效及相关症状改善情况,以增强患者使用干扰素耐受性和依从性,达到完成干扰素抗病毒疗程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年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肝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32~69岁;病程6~30年,平均病程17.91年。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4~65岁;病程6~32年,平均病程17.6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1.2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指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指南》[1~2]中干扰素应用的适应证,并且外周血细胞减少是使用干扰素后引起(外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减、血小板)。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中的诊断标准[3],血红蛋白(HGB)<110 g/L(不区分性别),白细胞(WBC)<4.0×109/L,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外周血细胞减少相关性症状的诊断:干扰素已应用2周以上并且有外周血细胞减少指征,同时出现自觉症状包括乏力、纳差、头晕、失眠、肌肉酸困等症状,经1周观察上述指标不能恢

复正常或好转,或继续下降或者加重者。见表2。

表2 治疗前相关症状人数情况(例)

1.3排除标准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等导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

1.4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国药准字J20070055)180 μg/次,肌肉注射,1 次/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加服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19993639)300~400 mg/次,3 次/d。治疗组予当归补血汤加味:黄芪50 g、当归10 g、熟地18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淫羊藿6 g、大枣12 g、阿胶12 g、白芍15 g、川芎6 g、茯苓15 g、白术15 g、炙甘草10 g;乏力明显者加党参15 g,五味子15 g;纳差者加生神曲20 g,生麦芽20 g;头晕明显者加天麻10 g,钩藤9 g;失眠严重者加合欢皮12 g,酸枣仁10 g;肌肉酸痛者加葛根15 g,片姜黄12 g;1剂/d,水煎服,复渣,用水500 ml煎至200 ml,100 ml/次,2次/d,饭前10 min口服。对照组予利血生20 mg,3次/d,口服。

1.5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血常规,1次/周,同时观察主要症状包括乏力、心慌、纳差、头晕、失眠、肌肉酸困等好转患者的数量。观察8周,按第8周的血常规和症状改善结果情况为最终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经8周治疗后,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情况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和治疗前的WBC、HGB、PLT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WBC、HGB的升高具有差异性,P<0.05,PLT变化无差异;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症状乏力、心慌、纳差、头晕、失眠、肌肉酸困症状改善的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治疗8周后血常规的变化情况(x±s)

表4 治疗后相关症状人数情况(例)

3 讨论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的关键。干扰素作为目前抗慢性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疗效肯定,但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常造成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部分患者常因此而减少剂量甚至中断治疗,从而影响抗病毒效果甚至失败。

干扰素在抗病毒过程中引起的外周血细胞减少和因此而导致的乏力、心慌、纳差、头晕、失眠、肌肉酸困等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虚劳病气血虚证相类似,《内经》曰:“血虚脉虚,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虽然停用干扰素抗病毒后,外周血细胞可以得到恢复,症状可自行改善,但是,停用抗病毒药物所带来的代价是严重和昂贵的,先前的抗病毒都会成为徒劳,可能会出现病毒的反弹,甚至导致肝炎病情的加剧。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临床上常规应用利血生可帮助患者升高WBC、HGB,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使用干扰素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临床表现方面效果欠佳。

通过本研究发现中医不仅能升高使用干扰素过程中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还能改善相关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依据中医理论按虚劳病以气血虚证进行辨证论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互生,治疗则以补气生血、气血双补为法,故选当归补血汤加味。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按5∶1比例组成,研究发现与其他用药比例比较,黄芪当归5∶1组对血虚证模型小鼠的肝脏、脾脏、左肾的脏器系数增大最明显,能有效防止发生脏器继发性萎缩和退行性改变[4]。动物实验表明当归补血汤对受外周血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促进受损血细胞的修复[5];当归补血汤还可以升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WBC、HGB、PLT,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恢复[6]。本方重用黄芪化生气血,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血生,以资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中医认为精生髓,髓能化血,加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生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取“肝肾同源”之意;脾为后天之本,以山药、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以少量淫羊藿鼓舞肾阳,以助生髓;加补血之要药阿胶、益气养血安神之大枣、益阴养血之芍药,增强当归补血养血的效力;加少量性味辛散之川芎活血行气,防止诸药过于滋腻;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使用干扰素所致外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疗效肯定,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使用干扰素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2):81-89

[2]刘红虹,罗生强.2014年欧洲肝病学会丙型肝炎治疗指南推荐意见(2014年4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6):1-6

[3]陈文斌,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254

[4]田昌平,陈召洋,赵瑞,等.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对血虚证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10):839-840

[5]冯璟,于远望,林洁.用当归补血汤对受60C0-r射线辐照小鼠的外周血细胞进行防护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167-169

[6]崔兴.当归补血汤造血调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10-12

收稿日期:(2015-04-24)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9.04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55

#通讯作者:刘辉华,E-mail:lhh8801@163.com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