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辉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福建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研究
王旭辉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运用现代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采用《福建统计年鉴(1987—2012)》数据,对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科技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福建省经济增长对科技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在长期都有明显的正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步发展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本;经济增长;VAR模型;协整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福建经济总量(GDP)从1985年的288.89亿元(90年可比价)增长至2012年的7 862亿元(90年可比价),增长近27倍。福建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然而,1985年福建GDP居东部地区第8位,人均GDP为1 163元(90年可比价),居东部地区第8位;2012年福建GDP居东部地区第7位,人均GDP为20 977元(90年可比价),居东部地区第7位,横向比较可以看出福建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提高但仍落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本文将东部地区界定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个省、直辖市[1])。其原因除了制度、自然资源等影响因素外,科技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因此,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稳步发展福建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对策。
一、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与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更突出地依赖于科技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都将高等教育、知识和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并得到了很高的投资回报,从而使该国(或地区)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弥补了原始资源的不足[3]。Sequeira通过建立科研、人力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指出高科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是正向关系,高科技人力资本存量在人力资本总量中的比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Apergis等建立以研发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1980—1997年6个欧盟国家中21个制造型产业的数据,实证分析技术溢出、人力资本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溢出、人力资本和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国内和国外技术溢出对产业间和产业内部都有正向作用,并对产业生产率有重要影响[4]。Batabyal等指出区域人力资本、知识溢出和规模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动态跨期的均衡增长路径[5]。Sabadie指出工业领域中科技创新与开发是提高区域经济增长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6]。高素英等采用京津冀的1996—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科研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论证了人力资本、科研经费投入均对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但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大于科研经费投入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人力资本是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7]。王会龙、李仁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1990—2010年浙江省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协整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看人力资本比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具有更大作用,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的长期持续投入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8]。杨筠等运用西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西部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9]。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科研溢出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科研投入、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上。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福建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入手,验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大力发展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的对策建议。
二、模型建立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有别于传统经济计量方法,它并不完全依赖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建立变量关系模型,而是依靠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该模型表达出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该模型容易分析多个相关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预测它们的时间序列系统,通过一个标准差新息对内生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的响应分析,进而理解各内生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从而解释内生变量受到其他经济变量冲击后的变化。因此,本文运用VAR模型来研究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不含外生变量的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10]:
(1)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k×k维矩阵A1,…,Ap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p是滞后阶数,T表示时间,εt是k维随机扰动向量。
本文选取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代表科技人力资本存量(H),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反映研发资本,研发资本存量依据永续盘存法计算[11],St=(1-δ) St-1+RDt,St为t期研发资本存量,RDt为t期实际R&D经费支出,其中基期研发资本计算公式为:S1987=RD1987/(g+δ),g为1987—2012年平均R&D投入增长率,δ为研发资本的折旧率,按照欧阳秋珍等的做法将δ设定为5%[12],对福建省名义GDP进行平减指数平减得到相应的实际GDP数据,以此代表实际经济增长(Y)。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故选取1987—2012年数据为取样时间段,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2013)》。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实际经济增长(Y)、科技人力资本存量(H)和研发资本存量(S)分别取自然对数并整理,计算出LY、LH和LS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估计前,为避免虚假回归,有必要进行平稳性检验。
三、实证分析
运用Eviews7.2软件对LY、LH和LS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按照AIC和SC值最小原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非平稳时间序列LY、LH和LS经过二阶差分后均平稳,服从I(2)过程。由于时间序列LY、LH和LS都是二阶单整,所以可以建立序列的VAR(p)模型。根据AIC和SC值最小的原则,经过反复试验,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P=2,VAR(2)模型方程为: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中3个方程的大部分参数的t值都超过了2,表明在统计意义上多数参数是显著的,LY、LH和LS三个方程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99.9%、98.1%和99.9%,VAR模型整体检验的AIC和SC值分别是-11.379和-10.348,可以得出模型估计比较准确。为增强该模型平稳性的严格检验程度,于是采用VAR模型滞后结构的检验,结果显示,AR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倒数值都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如图1所示),进一步表明该模型是稳定的。
图1 VAR(2)模型稳定性检验
为进一步加深理解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VAR模型对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即研究1个单位的ε1,t、ε2,t或ε3,t冲击对LY、LH和LS的影响,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图2 LY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
图3 LH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
图4 LS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
图2显示,LY对当期自身的冲击立刻有迅速响应,在第二期经济增长达到最大值(0.018),之后LY在10期内有一小幅波动,但这仍表明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冲击具有显著、持续、稳定的正向响应。LH一个标准差新息对LY的冲击在前三期产生一个小幅的负效应,在第四期开始产生正效应,并且快速增加到第八期达到峰值(0.025),之后虽有小幅波动,但仍保持着显著、稳定、长期的正向响应。这表明福建科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在短期会有小幅的负效应,但长期有显著、稳定的正向响应,因此政府要加强科技人力资本的投入,为福建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提供科技人力资本保障。LS一个标准差新息对LY的冲击在当期没有产生效应,在第二期开始迅速响应,在第六期达到峰值(0.027),之后虽有缓慢下降的小幅波动,但仍保持着显著、稳定、长期的正向响应。这表明研发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具有显著、稳定的正向响应,因此福建省要加大研发资本投入,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从图3可见,LY一个标准差新息对LH的冲击在第一、二期产生小幅的负响应,在第三期开始为正响应,在第六期达到峰值,之后持着稳定的正向响应。这表明经济增长对科技人力资本的冲击在短期是显著的负向响应,在长期是显著、稳定的正向响应。在短期内福建省经济增长变化对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有负的滞后效应,长期对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有促进作用,因此科技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依靠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从图4可得,LY一个标准差新息对LS的冲击在当期立刻有较强的正响应,之后快速上升到第三期达到0.018,之后一直持续稳定的保持这种正响应。这表明经济增长对研发资本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正效用,研发资本存量的扩大依靠经济增长。
由于LY、LH和LS时间序列均为二阶单整,因此可以对它们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运用Eviews7.2软件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只有一个迹统计量大于5%水平的临界值,表明原假设被拒绝,这说明福建时间序列LY、LH和LS在95%置信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LY=0.69LH+0.17LS。从长期看,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科技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为0.69,研发资本产出弹性为0.17,二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并且科技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表1 序列协整检验的结果
注:* 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由于时间序列LY、LH和LS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所以可以建立序列的VEC(p)模型。根据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的原则,经过反复试验,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P=3,VEC(3)模型方程为:
从该VEC(3)模型中得到方程的拟合优度为86.16%,系统的AIC值和SC值分别为-12.0和-10.22,且误差修正系数(-0.191)绝对数值较小且为负值,表明系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若系统受外界干扰一旦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凭其固有的反向修正机制再重新返回均衡状态的调整力度较小,调节速度会很慢,主要以短期波动调整为主。这说明如果福建经济一旦受到外界冲击,偏离了长期均衡状态,依靠其经济均衡修正机制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使经济增长再回到均衡状态,因此政府应提高科技人力资本存量和研发资本存量,依靠科技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的长期效应,促进经济向长期均衡状态方向发展[1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运用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科技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为0.69,研发资本产出弹性为0.17,二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并且科技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在短期内福建省经济增长变化对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有负效应,长期对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研发资本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正效应。因此科技人力资本存量和研发资本存量的提高依靠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3.通过VEC模型分析得出若福建经济一旦受到外界冲击,偏离了经济增长长期均衡状态,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使经济增长再回到均衡状态,因此政府应提高科技人力资本存量和研发资本存量,依靠科技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的长期效应,促进经济向长期均衡状态方向发展[13]。
鉴于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的协整关系,结合福建省现阶段实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战略,提出大力发展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对策建议,同时为我国其他省份大力投资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提供参考和借鉴。
1.加强福建省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保障。一是要逐步扩大科研人员规模。一方面福建省高等院校应加快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农学、理学、工学学科专业,开发与培育科技人力资本,提供各类不同专业人才满足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制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优惠政策,加快引进急需专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学习美国硅谷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科技人才的成功经验。二是提高科研人员业务素质。要多渠道搭建科研创新与交流平台,重点培育省级、院校以及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科研院校与经济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进行多领域技术合作研究,提供科技人员去国内外培训与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开发与培养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
2.加大福建R&D经费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R&D投资的引导性作用。2012年福建R&D经费支出(270.9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其中政府资金为21.6亿元,企业资金为242.56亿元,国外资金为1.1亿元,其他资金为5.73亿元。这表明福建省R&D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是制约科研创新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政府要发挥科研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带动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提高R&D经费投入。一是政府引导创新要素的集聚,市场推动创新成果形式的创新要素扩散,形成“政产学研金”合作创新[14]。二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不同阶段,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是不同的,因而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投入强度。基础研究阶段,社会收益率大于私人收益率,政府应成为研发资金投入的主要提供者。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阶段,社会收益率小于私人收益率,政府承担引导性的风险投资功能,企业应成为提供研发的主体。
3. 政府建立研发自主创新的环境,激励科研创新。福建省科技投入对于本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邻省科技溢出对本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省的科技投入决定其经济效益[15],因此需要培育本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提供激励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环境,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政府批准项目的效率和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政策。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科研创新、市场需求以及政府导向之间的联系,提高科研创新在市场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市场机制在科研创新中的自动调节机制,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产销对路[16],从而增进科研创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三是培育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素质、科研创新创业行为,营造科研创新氛围,进行创新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政府、科研院校、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的科研创新活动,促进科研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
[1]陈秀山.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1.
[2]SEQUEIRATN.Humancapitalcomposition,growthanddevelopment:anR&Dgrowthmodelversusdata[J].EmpiricalEconomics,2007(32):41-65.
[3]MAINZERK.Interdisciplinarityandinnovationdynamics[J].PoiesisPrax,2011(7):275-289.
[4]APERGISN.Internationaltechnologyspillovers,humancapitalandproductivitylinkages:evidencefromtheindustrialsector[J].Empirica,2009(36):365-387.
[5]BATABYALAA,BELADIH.Humancapital,knowledgespillovers,andonekindofsemi-endogenousregionaleconomicgrowth[J].LettersinSpatialandResourceSciences,2013(6):121-135.
[6]SABADIEJA.Technologicalinnovation,humancapitalandsocialchangeforsustainabilit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14(481):668-673.
[7]高素英.京津冀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51-555.
[8]王会龙,李仁宇.浙江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关系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2):92-95.
[9]杨筠,孙丽萍.基于面板数据的西部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5-91.
[10]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49,144.
[11]GRILICHESZ.R&Dandtheproductivitysolwdown[J].AmericanEconomicAssociation,1980,70(2):343-348.
[12]欧阳秋珍,陈昭.技术溢出、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波动[J].经济经纬,2013(5):78-83.
[13]唐德祥,徐翔.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4):33-37.
[14]洪银兴.创新型经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93.
[15]王家庭.科技创新、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30省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11):49-54.
[16]赵昕,郑慧.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下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5):10-13.
(责任编辑许若茜)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项目“优化福建省人力资本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对策建议”(2013R0103);2014年福建省出国留学奖学金资助
作者简介:王旭辉(1971—),男,辽宁抚顺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增长理论。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8.007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5)08-0043-06
Research on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R&D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WANG Xu-hui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China)
Abstract:Using VAR model of dynamic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in Fujia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7 to 2012,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R&D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were analyzed.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R&D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a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has an obvious positive effect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 and R&D capital in long-term. On this basis,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develop steadil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 and R&D capit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coordinat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VAR model; cointegration
引用格式:王旭辉.福建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8):43-48.
Citation format:WANG Xu-hui.Research on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R&D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8):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