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清
所谓潜质生,主要是指学习中成绩较差、纪律性不强、坏习惯较多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并不是智力因素导致的,而是后天心理障碍影响的。作为教师应持续关注潜质生的心理问题,不断给予适当的矫正,促使这些祖国的花朵沐浴在阳光雨露下,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一、潜质生心理障碍类型表现
潜质生学习状态差、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一般来说,潜质生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卑心理突出,自卑是一种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表现出畏首畏尾、没有自己主见、缺乏勇气和信心等特点。潜质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能力较弱,班级竞争处于劣势, 这使得潜质生自卑感较强。第二,逆反心理较强。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学习上的不理想,潜质生容易自暴自弃,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喜欢与老师对着干,以此实现自己的成就感。第三,懒惰心理很重。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潜质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意志较为薄弱、遇到困难不愿意解决,表现出不动脑筋、行为懒散等问题。
二、潜质生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一)意志因素
潜质生由于对学习信心不足,耐力较弱,往往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他们的意志力不强,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就会逃避,常常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越是没有恒心,不能坚持不懈的学习,就越是产生逃避心理,不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每天只求得过且过,而缺乏学习进取精神,对学习任务也是采取应付态度,从而导致潜质生的懒惰心理形成。
(二)兴趣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意味着学生有了学习的不竭动力。相反,潜质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那么势必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潜质生往往对教师的讲授不听不思,不闻不问,不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学习,甚至导致厌学心理生成,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等状态。
(三)环境因素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潜质生的出现与环境密切相关。在学校环境中,潜质生因为学习能力及成绩不理想,往往不受教育者重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在家庭环境中,因为家庭氛围、成员结构等问题,潜质生会形成较大的心理阴影;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不当,可以导致潜质生产生心理障碍。在社会环境中,由于很多不良风气的影响,潜质生往往在学习及行为习惯上感受不到愉悦感和成功感,就会转向那些享乐的行为,心理层面出现消极甚至极端行为。
三、潜质生心理障碍的矫正策略
(一)充分倾注爱心,排除潜质生逆反心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一种催化剂,对排除潜质生的逆反心理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产生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春雨润物般地融化潜质生的心灵坚冰。为了排除潜质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善于传递爱心,用爱连接师生之间的情感。
潜质生普遍存在“没有人看得起我”“老师不在乎我”“我也就这样了,好不了了”等偏执心态,这些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排斥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当他们一旦与教师缺少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心理障碍便无法被消除。只有教师向潜质生倾注爱心,态度上和蔼可亲,日常谈心时细致耐心,真诚相待,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进行启发性、鼓励性的提问,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待他们与学优生一视同仁,以此让潜质生感受到教师是关心和爱护他们的,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二)加强学生管理,紧抓潜质生心理辅导
大多数潜质生并不是智力差,而主要是因为学习生活中不良习惯的影响,负面心理的阻碍而形成的,如他们贪玩而缺乏上进心,学习拖沓,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之教师与家长又缺乏充分的关注和管理,使得他们的不良心理逐渐生成。对此,教师应从潜质生在校学习表现与家庭情况入手,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监督他们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用一些灵活多样、松紧适度的管理方式,使潜质生从“要我学”的紧迫感中解脱出来,逐步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教师对潜质生进行心理辅导,应充分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情况,同时还应认清是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是学习差、纪律差,还是能力差、品质差?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恰当的心理辅导。当然,可以通过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两种方式进行。集体辅导一般就潜质生的共性问题而开展,通过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促使潜质生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种辅导方式主要有讲座、座谈、小组讨论等,也可采取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个别辅导是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在一般学生共性问题外,潜质生还有许多自身特有问题,需要通过个别干预的形式来解决。
(三)消除不良心理,矫正潜质生心理障碍
1.发现优点,消除自卑心理
潜质生往往都会有自卑的心理,对待任何事都没有信心,对人、对事态度消极,缺乏进取向上的动力。这主要是因为潜质生在家里或学校经常都会受到训斥、批评和埋怨,这使他们觉得被轻视、抬不起头。每个学生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便是潜质生也有长处,潜质生并不存在智商缺陷,存在的缺点也不是不能改变。教师要善于观察,找出潜质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促使潜质生积极向上。教师对潜质生身上的小小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被教师肯定,被同学羡慕,有助于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再对潜质生加以引导,就能够帮助潜质生树立信心,有效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
2.激活兴趣,消除厌学心理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非常关注升学率,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期望值较高,使得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潜质生,本身学习成绩差,经过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反而换来家长和教师的批评,使得很多潜质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为潜质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创造机会,让潜质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他们设置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3.促使勤奋,消除惰性心理
潜质生并不存在智力上的缺陷,相反很多潜质生智商都很高,之所以学习成绩差主要是因为惰性造成的。很多潜质生上课不能集中精神,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贪玩、不思进取;部分潜质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都无关紧要,只要能赚钱就万事大吉,所以,对待学习态度懒散。针对这类潜质生,教师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思想辅导,让潜质生认识到只有认真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以此作为推动潜质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潜质生补课,鼓励先进生帮扶潜质生,让潜质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消除潜质生的惰性心理。
(四)营造和谐环境,促进潜质生心理转化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幸福港湾,能够从很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所以对潜质生心理障碍的矫正,应尽可能依托家庭的和谐氛围,提升家庭的心理环境质量,促成潜质生的顺利转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家长进行辅导,引导家长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给予家长良好的家教方法指导:一是要引导家长向孩子流露真挚情感,营造融洽、和谐的家庭气氛,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二是引导家长以信任的姿态对待孩子,在心理层面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不应总是责备孩子,而是要采取鼓励的方式,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促使孩子迎头赶上;三是促使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与关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四是辅导家长建构梯度式目标,促使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潜质生心理障碍的矫正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抱着满腔热情,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联合家长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一起耐心反复地引导潜质生,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消除潜质生心理障碍的方式很多,只要教育者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必定会为潜质生成长提供巨大的帮助。
(浙江省余姚市梨洲小学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