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咖的工厂化育苗

2015-12-29 00:00:00史晋鹏等
农家书屋 2015年8期

随着玛咖这种药食两用新资源食品越来越多的走上百姓的餐桌,高寒山区的玛咖栽培方兴未艾。由于是新资源,在育苗阶段还缺乏相关数据支持,本文根据玛咖的生活习性,在分析了传统育苗方式与工厂化育苗方式的利弊的基础上,阐述了工厂育苗在玛咖生产中的必要性。

玛咖,属十字花科独行菜属,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性喜冷凉环境,能够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成品外观常有黄、紫、黑色之分,其在2001年前后引进我国,并在云南丽江地区试种成功,为当地高寒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途径。

关于玛咖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对玛咖的科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和一些不良商家的恶意炒作分不开的,其结果损害的必定是广大种植户的利益,对整个玛咖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是不利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究会揭开玛咖的神秘面纱。

玛咖最初引种是采用的直播方式,在孔穴中播种4~5粒种子,中后期间苗2~3次,直至每穴一株苗,不难看出,传统种植方式的用种量是实际定苗数的3~5倍。在云南,玛咖种子售价不菲,传统直播种植方式所浪费掉的种子价值可想而知,这对于高寒山区亟需脱贫的农户来说是负担不起的。一般,夏植玛咖的育苗时间是在当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中旬,玛咖种植地区都集中在海拔2800~3500m的冷凉地区,此间,昼夜温差达20~30℃,“倒春寒”现象频发,这对传统的小拱棚育苗方式是极大的考验,在育苗初期,稍有不慎,育苗成果则付之东流,即使少量存活下来,每株苗的最终核算成本也已大大超出预期,得不偿失。

传统土壤育苗方式中,苗期病害的防控极为困难,成苗移栽期,由于土壤粘重,起苗、运输工作十分繁重,伤根严重,定植后缓苗时间漫长,集中规模化工厂化玛咖育苗势在必行。

物料准备

育苗资材方面,工厂化育苗温室内移动式苗床、加温补光设备、通风降温设备以及喷灌设备一般都齐备,针对玛咖育苗需要准备的物料有:深位草炭、园艺蛭石、珍珠岩、充分发酵的鸡粪有机肥、育苗平盘以及预防苗期病虫害常用的农药和育苗中后期用来补充营养的全价水溶肥。

基肥处理方面,先行用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对水5kg,拌发酵鸡粪有机肥50kg,堆闷处理一周,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种蝇的蝇蛆为害(出苗后的玛咖幼苗叶片对辛硫磷敏感,慎用)。

覆盖料处理需选用40~60目园艺蛭石,事先比播种时间提前一周,按照200g/m3在蛭石中混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g/m2混入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并加适量水,堆闷一周左右处理,揭掉覆盖物散掉药味即可使用,这样,播种后的种子处于“下铺上盖”药物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

种子需选用在海拔3500m以上地区,经3~4年选育的纯色玛咖种子,高海拔近似原产地环境下育出的玛咖种子其基因退化不严重,能够减少后期采收时品相的改变。

最后需要铺设浸水池,用于育苗盘浸水。

基质的配制

玛咖是在4月上中旬播种,成苗期在6月中旬,实践表明,以草炭:蛭石:珍珠岩=6:3:1的比例配制为宜,初始ph值介于5.4~6.0之间,容重介于0.5~1g/cm³(特别提醒的是,基质配制配方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季节变化的作物本身的习性灵活调整)。

上述物料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按照100g/m³混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kg/m³比例混入发酵好的鸡粪有机肥;适量清水,使搅拌后的基质初始含水量不低于30%,以便于后续的装盘和浸盘操作。

育苗盘装填及预处理

由于玛咖的采收部位为根,根的好坏又是玛咖苗移栽成活率的保证,所以育苗盘内的基质需填满,平齐育苗盘的上沿,用木板刮去多余部分,以5~8个为一个单位叠罗到一起,不必单独镇压,以保持基质的透气性,高的孔隙度也是基质持水力的前提。

然后将装好基质的育苗盘运到水池边,依次把苗盘放入水中,以水浸泡到苗盘高度的2/3处为宜,表层基质颜色由浅变深,不露明水,表明基质所持水分最为合适,一般放到第6~8个时即从第一个开始捞出,相互交叉放于池边沿潾掉多余水分,过湿则粘种,过干则影响种子吸涨,这对于获得高的发芽率尤为重要,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步骤。

种子的预处理及播种

先选取纯度高、饱满、有光泽的新鲜种子,用25~30℃温水浸种,再用500倍液多菌灵或福尔马林300倍液杀菌,晾干水分后备用。

玛咖种子过于细小,是芝麻大小的1/3,种子千粒重只有0.5~0.7g,一粒种子还不足0.7mg,穴盘精量播种的困难度可想而知,事先,按照千粒重和计划每盘成苗数目计算出用重量。首先用一次性纸杯制作一次可以盛装6g种子的容器;其次,6g种子与5整杯蛭石种子与蛭石务必顺时针搅拌均匀,这道工序中,1人搅拌种子可供5人播种所需;最后,用半个纸杯盛取拌好的种子均匀地撒播于浸过水的苗盘内。

撒播种子要求先播四周后播中间,少量多次取种,勿要一次性把所盛取的种子撒完,最好来回撒多次,力求均匀。

玛咖种子比较细小,覆盖蛭石时,关于覆盖厚度,要求基质表面不露种子即可,切不可覆盖过厚,以免影响出芽率。

苗期管理

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把播完种的育苗盘整齐的摆放到苗床上,并做好标识牌,其上应能体现播种时间、品种名称等必要信息。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述玛咖苗期的管理,根据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将苗期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在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阶段。萌发前期管理,玛咖种子发芽需要湿润的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80%,基质保持湿润,不低于50%,发芽适宜温度为18~25℃。萌发中期管理,播种5天后,当苗盘中有50%种子拱土时,适时降低室温,加大通风量,昼温25℃,夜温15℃。萌发后期管理,此时正处于4月中旬,光照条件正佳,无需遮荫,当有100%苗出齐后,酌情施加第一次水溶肥。病害防治,在玛咖从子叶期即“异养”阶段向真叶期即“自养”阶段迈进时,主要病害就是“猝倒病”,应结合水量控制的同时,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第二阶段。温湿度控制,从真叶出现至三叶一心期约需20天,该阶段应适当提高温度,促进生长,此时温度控制应以昼温28~30℃,夜温18~20℃为宜,空气湿度70~80%,浇水原则以“干湿交替、见干见湿”为宜。通风与光照管理,时近5月,随着外界温度的上升,温室内温度也越来越高,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可以昼夜通风。病虫害防治,在玛咖苗生长到两叶一心时,应及时间出苗盘中的过密苗,并移植到空苗盘中,保证苗盘中通风透光的小气候,以使茎基部保持干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外部形态变化,在第二阶段尾声,玛咖真叶会出现锯齿状叶缘,这也标志着其即将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此时,对水肥供应要求甚高,应及时供应。

第三阶段。小气候调节,由三叶一心真叶叶缘显现锯齿状到六叶一心期,约需20天,此时玛咖苗已经进入旺盛生长期,水肥供应以养根、护根为原则,排湿尤为重要。水肥气指标,这个阶段的浇水最为关键,当吗咖苗有了3片以上叶面积后,应以促进根系生长为主,控制基质含水量在50~60%,需要每天下班前检查基质含水量,根据苗情、天气预报来确定第二天的浇水计划,做到“干湿交替、见干见湿”。光照管理,6月,天气变幻无常,遇到连阴天,需要开启室内补光灯。根部病害防控,根腐病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病害,需引起十分的注意,开始时,底部老叶发黄,萎蔫,进而根系腐烂并蔓延,在排水不良、苗盘底部积水和连续阴雨天气时发病严重,该病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改善根际环境,积水是诱因,不干不浇水,以50%含水量为目标,加强通风。

第四阶段,炼苗阶段。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为一周。这时正值6月中旬,除了正午稍遮阳外,开启所有通风设施设备,适量浇水,控制基质含水量在30~40%,尽可能的让温室小气候去接近室外大田环境,为出圃做最后的准备。

玛咖在经历了“疯狂”之后,终究会回归“理性”一条健康的产业链才能给广大种植户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好苗一半收,赖苗收一半”,可见育苗在整个玛咖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寒山区受地理因素制约,实现玛咖大田栽培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能在关键的育苗阶段实现现代工厂化生产,这无疑是在玛咖标准化生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