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十佳农民名单
张秀霞 天津市宝坻区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凤玉 黑龙江省克山县河南乡仁发村党支部书记、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春风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家庭农场主
徐淙祥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会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建坤 福建省漳浦县旧镇镇白沙村南坤海鳗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唐全合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唐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阳岳球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区营田镇菱湖村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孙泽富 四川省金堂县三溪镇金峰村金溪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益西卓嘎(藏族) 西藏自治区山南乃东县泽当镇泽当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马青云(回族) 青海省化隆县甘都镇东六村村委会主任、薄皮核桃行业协会会长
农业发展到今天,“农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世袭”的身份向全新的职业转变是无法阻挡的历史大势。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目的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个既迫在眉睫又事关大局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向广大农民敞开了大门。
2014年底,比照新型职业农民标准,选出了我国首批全国性的十佳农民。而近日,2015年度面向全国从事种养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遴选“全国十佳农民”的活动又已启动。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推荐3名候选人,应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职业,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型职业农民,其中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各1人。最终,从中选出10人,颁奖并给予每人5万元资助。
群像
翻看这不算长的首届全国十佳农民名单,会发现当中有8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个行业协会会长,1个家庭农场主,这些称谓在传统农民看来可能是很难理解的。他们来自不同年龄的两代人,两代人之间又有着气质上的一致。他们都爱国奉献、吃苦耐劳、朴实厚道、正直善良,他们都以农为业、以农为荣,崇农爱农兴农,把农民这一古老的职业干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李春风,年纪最轻的十佳农民,1979年出生,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土生土长的农民,黄浦江边的农场主。从年收入2.5万元的务工农民,到家庭年收入37万元的“家庭农场主”,李春风可谓实现了留在农村的“美丽梦想”,而他的范例,也为困扰农村生产多年的“谁来种地”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职高机电专业毕业后,李春风也像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去浦北的工厂当操作工人,每月工资两千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家里条件不好,娶本地娘子也不敢奢望。当时每户农家只有两三亩地,一年忙下来也不过1500元收入,种田只能做兼业,“农二代”大多想跳出农门。
转机出现在松江区试点开始探索经营家庭农场,李春风从最初给父亲打下手,到2012年正式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家庭农场主。一路走来他边干边学,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都深入田间地头,不仅在从事农活的过程中学习,而且积极参加区农委组织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掌握农作物种植知识技能,成为远近闻名的生产能手和创新先锋。
2013年李春风为了掌握更系统的农业知识,开始自我充电学习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函授课程,几年下来已经考过了农业机械、计算机、植物生理学等五六门课程。李春风说:“儿子到区里读书,放在以前,根本没这个条件,我想让他好好念书,等将来念了大学回来接我的班。只要政府搭的这个平台不变,做‘农三代’肯定大有前途。”
眼下,李春风经营着340亩土地,每年可产出40多万斤粮,足够供应700多人对于大米的年需求;一年3个批次1500多头生猪的养殖规模,可满足3191人对猪肉的年消费需求。一人独立劳作,他的收成几乎相当于传统农业时期一个生产队的产量。
阳岳球是十佳农民中唯一和前后两位总理见过面聊过天的人,2014年他直言李克强总理希望国家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而早在2011年他就曾从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手中接过“金钥匙”奖,总理鼓励他说:“感谢你为国家生产了粮食,做了贡献。”阳岳球觉得自己的名字就代表着自己跟农业剪不断的缘分,“阳,是太阳,寓意阳光雨露滋润作物生长;岳是岳阳,寓意洞庭湖那片肥沃土地;球是地球,寓意修地球种粮食。”
从承包20亩到8000亩,这条成长之路有多长?为了掌握先进技术,阳岳球先后赴浙、赣、苏等省份学习,最远到过日本,行程2万余公里。现在,他与隆平高科合作承担的袁隆平院士的C两优608超级再生稻、两优1128超级稻实验项目,亩产900公斤以上,实现了低海拔区超级稻单产的大面积突破;他接受的农业部神农大丰100亩试验田,亩产达638公斤,创洞庭湖区最高粮食产量纪录。
现在,每天阳岳球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就能察看大棚内香瓜苗长势情况,在360度广角视频中,大棚尽收眼底。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系统将远程在线采集惠众粮油2.3万亩高产示范片和大棚瓜果的土壤、气象和视频图像信息,足不出户便可在电脑上查看作物长势、大棚各项环境参数,一只蚊子都逃不过监控的眼睛。而阳岳球也终于觉得可以用“现代农夫”来评价自己了。
而来自青藏高原的益西卓嘎是十佳农民中为数不多的两位女将之一。2003年,益西卓嘎与丈夫带着养殖技术回到了西藏山南地区。他们在这里起步的养殖场地不到10平方米,尝试着养起了200多只藏鸡。夫妇二人就在鸡场后面的树林里搭帐篷居住。一年后,他们盖了房子,一半当鸡舍,一半当住处。
艰苦的创业条件,高寒恶劣的气候,使益西卓嘎的藏鸡养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败。但是她凭着坚韧、勤劳和智慧,终于获得了成功,走上了藏鸡养殖致富之路。“那时客户每天一大早就来我们的养殖场抢鸡。”益西卓嘎对成功之初的情景记忆犹新,2014年她带着自己生产的藏鸡蛋,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国两会。
首届全国十佳农民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上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没有那么多支持政策的早些年,他们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众多艰难困苦,而如今有了各方关注的支持和政策培训的倾斜,希望后来者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条路上能走得更好更顺。
路径
到底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给“职业农民”下了一个定义:职业农民就是以市场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如果说这个定义比较学术气的话,我们可以相对简单地把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等理解为职业农民。
结合全国十佳农民来看,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领头羊,他们的理念比较新,资金、技术等实力比较雄厚,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强于一般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而且因为具有规模经营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较好经营效益,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而传统农民由于种地规模狭小以及缺乏专业技能等“短腿”,不得不通过打工等其他手段来补充收益,抛荒撂地现象时有发生,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兼职农民”。因此,随着新型职业农民的逐渐推广普及,将有效缓解并最终解决“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新型职业农民“懂科技,会经营”的特点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更利于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虽然只有28岁,但对于刚从河南农大读完研究生的王灵光而言,已经是一位典型的“老”职业农民了:不仅自己从事农业生产,还带领90多名学长学弟在省内建立了5个标准化种植基地,经营了1.2万亩土地,技术服务推广面积达9万多亩。
“2013年的5月4日,我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座谈会上当我向习主席提到‘职业农民’的时候,习主席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灵光,你说得特别好,只有农民职业化,才有未来的农业现代化……’”王灵光说,“习主席的话至今还在我的耳边萦绕,如何使农民职业化,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农业梦’,是我和同事们、老师们探讨最多的一个话题。”
“随着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工商资本进驻农业,科技力量日益增强,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不缺政策、不缺资金、不缺资源,缺的一定是人,是可以躬耕于田间地头的新型职业农民。”王灵光说,“每年国家也下拨很多的职业农民培训资金,让政府的相关农业机构牵头进行培育,但我期望职业农民的培训能走向市场化,也能实现民办教育。”
创办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正是这种期望的实践,经过一年多的思考酝酿,王灵光带领着他的“大学生团队”在漯河创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并在河南德行丰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南甲加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农业种植、农资及绿色农产品贸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做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好地,帮别人种好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粮源”成为他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
“我们也期望农业补贴今后多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向种粮大户倾斜,向规模经营倾斜。”王灵光说,“2015年,在农业的新常态下,伴随着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我们会在创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一流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求变,追求卓越,有信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造就更多‘改革新气象’,逐步实现心中的‘农业梦’。”
与王灵光个人的努力不同,以省为单位的整省推进又是另一番景象。以陕西为例,陕西作为农业部确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地区,他们将本省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了生产经营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农业产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农机手、代耕手、机防手、动物防疫员等)和新生代型(农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四类,并先后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根据《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首先划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16岁到55岁间,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初级职业农民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中级要求高中或农科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高级则应具备农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初级职业农民收入应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0倍,中级达到10~20倍,高级达到20倍以上;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现代农业理念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掌握先进生产经营模式,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截至目前,陕西省已认定了84名高级职业农民、市级认定了中级职业农民55名,区县认定了初级职业农民3696人。据了解,未来陕西将探索农业产业项目的职业农民准入制度,确保农业资源要素向职业农民聚集,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简化手续,强化服务,并在一些市县开展职业农民贷款信用担保试点,通过财政贴息,调动金融部门对职业农民发展产业的支持等。到2020年,陕西职业农民培育总数预计将达20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培育各类型职业农民超过100万人,累计安排109.46亿元财政经费。最新消息,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下拨10.96亿元资金,支持农民培训工作。
链接:日本职业农民培训
日本农业现代化程度世界领先,这得益于其健全高效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日本政府将农民教育培训分为五个层次,形成理论研究教育+理论实践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短期培训于一体的各类农业人才立体式培训教育模式。
五层次分别为大学本科教育、农业大学校教育、农业高等学校教育、就农预备学校教育和农业指导师教育。大学本科教育通过综合大学的农学部和高等农业院校来完成,培养的主要是农业高科技人才,毕业生一般都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大学校教育相当于我国农业高职,学校的培训对象是即将就农者,是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的中枢机构。农业高等学校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农业中专和职高教育,培训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培养方向是应用型农业人才,这是青年农民培训的重要渠道之一。就农预备学校教育是对城市在职人员或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行的短期农业技术知识转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