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5北京世界马铃薯大会在“北京夏都”延庆落幕。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马铃薯专家交流最新成果,其中5位科学家获得世界马铃薯大会产业杰出贡献奖。此外,秘鲁获得2018年世界马铃薯大会举办权。
“盘里”跳到“碗里”
2015北京世界马铃薯大会以“面向未来 共同发展”为主题。与本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同期举行的还有第十七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和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国际研讨会。
“四会合一”的世界薯业盛会,使得本届世界马铃薯大会成为邀请专家最广、权威性最强、展示科研成果最丰硕的一届大会。会议期间,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中国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马铃薯领域专家学者、产业精英等上千人一起探讨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发展,共谋如何让“小土豆”真正大规模地从“盘里”跳到“碗里”。
会议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17个国家的58位专家学者,围绕马铃薯品种选育、马铃薯主食化等十大专题领域展开“论道”,135篇学术论文、54篇海报进行了集中展示。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凯文·克雷顿·格林、美国的尼尔·古德梅斯戴德和阿尔伯特·和田、荷兰的基斯·范·阿连栋克以及中国的陈伊里获得世界马铃薯大会产业杰出贡献奖。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伊里是继我国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陈伊里教授在陈述获奖感言时说:此项殊荣的获得是对他40多年从事马铃薯事业的肯定,也是对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成就的肯定。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今后会充满信心继续努力,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土豆拯救世界?
今年早些时候,我国宣布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土豆将变成除稻米、小麦、玉米以外的第四大主粮,消息一出,就有人问:“未来要用土豆拯救世界?”
土豆在我国几乎是拥有名称最多的食物:土豆、洋芋、山药蛋、地蛋、薯仔等,各地叫法不一。然而它的起源却在南美。8000年前,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海拔3800米处坐落的喀喀湖附近,首批进入这片处女地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开始驯化湖边生长繁茂的野生马铃薯。从公元前4000年起,印第安人就已经世世代代在安第斯山脉种植土豆,繁育出了许多品种,或红皮的,或黄瓤的,或软糯可口的,或劲道Q弹的,种植栽培出了许许多多品种。直到15世纪末,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踏上了美洲大陆这片沃土,才发现了这种在欧洲大陆从未见过的植物——土豆。
之后,土豆作为食物的巨大潜力还是被慢慢挖掘出来。1574年,西班牙侵略军包围荷兰海滨城市莱顿,被围困城中的人们饥肠辘辘。战争胜利之后,他们找到了西班牙舰队留下的食物:土豆,胡萝卜和洋葱,只好把这三种食物一起煮熟充饥,结果发现美味无比。独立之后,这道菜便成为了荷兰“国菜”Hutspot,如今仍是荷兰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品。
土豆在营养上并不亚于其他谷物粮食,还含有膳食纤维、多种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8倍左右。而在种植上,也比其他谷物产量更高,适应性广,易于种植和管理。这使得它得以迅速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真正将土豆推向全世界的恐怕非美国莫属了。1951年,玛丽莲·梦露穿上爱达荷土豆麻袋制成的超短裙,堪称最性感的土豆代言人。美国爱达荷州盛产土豆,产量为全美之冠,有“土豆州”之称。这幅照片后来被收藏在美国爱达荷土豆博物馆。
视线转回中国,在长期以大米和小麦作为主食的中国内地,土豆一直以来作为配菜出现在餐桌上。只有在战争年代和偏远山区,土豆才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尽管土豆在中国有着400多年的种植史,主产区却只在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事实上,去年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1/4左右,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受品种特性、市场需求等影响,我国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仅为41.2公斤,仅相当于俄罗斯人均消费水平的37%、德国的58.3%、美国的74.1%。
因此,年初提出的把马铃薯主粮化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着手实施,是希望在未来土豆能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秘密武器”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不是所有土豆都能当主食
随着马铃薯主食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式不同形态、不同品牌的深加工品在本次博览会上一起亮相。既有马铃薯馒头、面条、面包、煎饼等主食产品,又有奶茶、薯条、冰淇淋、生榨紫马铃薯汁等让人“脑洞大开”的零食小吃,既有白色、粉色、紫色等不同颜色、不同个头的马铃薯块茎,也有马铃薯醋、饮料、速食热干面……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参展企业,带来了上百个品种的薯类、薯类加工食品以及相关的植保、水肥、农机等产品。
从副食消费到主食消费,发展思路的转变就像是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将使马铃薯发展空间大幅拓宽。据估算,我国每年主食消费谷物约1.5亿吨,如果马铃薯能替代其1/10,就相当于新增上亿吨鲜薯消费,与目前每年总产量相当。
主食开发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但如果你以为是土豆就可以做成馒头、面条,还是有些过于乐观了——并不是所有马铃薯品种都可以做成主食,当然烤个土豆吃就算了。做成主食,第一个步骤是将马铃薯加工成全粉。
“全粉对马铃薯品种的要求比较严格,虽然所有马铃薯都可以做成全粉,但在色泽、口感上会有较大差别。”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副局长刘永祥介绍,目前制作全粉的“大西洋”“夏波蒂”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为此,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在调查国内22个主栽品种主食开发性状的基础上,已经筛选出了“青薯9号”“一点红”等适宜加工馒头的专用品种。而业已建立的国家级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中近2000份种质,将为选育主食加工专用品种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在博览会现场,一支粉色T恤上印着“中国马铃薯农场主联盟”字样的队伍引人注目。这次博览会,中薯联组织了60多位会员前来参会。据了解,联盟成员来自内蒙古、甘肃、河北、陕西等马铃薯主产区,都是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规模化马铃薯种植者。
“主食开发产品及产业开发已经影响到马铃薯农场主的选择。今年内蒙古加工专用品种的面积增加很快。”中国马铃薯农场主联盟秘书长曹春梅介绍,“就连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农药企业、化肥企业也都进入马铃薯产业淘金。”
东方艾格投资顾问徐锐钊认为,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农人”将是未来薯业产业的核心主体。“不同于传统农民,他们由于经营规模更大,对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的依赖性更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
最后,博览会主办方强调马铃薯主食开发应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理念,加快选育一批主食加工专用品种,加快建设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加快研发一批主食产品及加工工艺,加快扶持一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在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过程中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不与三大谷物争水争地,坚持生产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坚持主食开发与综合利用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