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1989-)男,山东郯城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学民族史。
明清海南方志《风俗志》编纂特征研究
唐可杨,周涛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海南 海口571158)
摘要:风俗志是地方志的内容之一,是专门记述风俗习惯的著作。明清海南方志中涉及风俗志卷目的专著有46部,主要以“风俗”命名,方志繁荣时期出现属于风俗的占历、方言、居处、节序在篇名上与风俗并列。在门目上并未完全取得“志”的地位,一统志纪载简略,通志、府志、州县志纪载比较详实。内容丰富翔实,具有地域性。
关键词:编纂特征;琼州府;州县志;风俗志
作者简介:唐可杨(1983-)男,贵州瓮安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K29
地方志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成立专门机构,按照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采取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诸体综合运用的手法,共同编纂出来的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历史资料著述,因而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民族性、地域性、科学性、历史性、时代性、百科性、资料权威性、文献性和专业特色性等十大特征。[1]4风俗志是地方志的内容之一,是专门记述风俗习惯的著作,一般从某些民族、地域、时代或岁时节令等视角来记述总体的风尚习俗,或分门别类的某一时尚习惯,最早的形态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历代的史书、方志、笔记等文献资料中,保存了大量的雏形材料,为后人辑录、编写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明清海南方志中涉及风俗志卷目的专著有46部,为海南记载并保存了宝贵的地方志历史文献资料,其风俗、风俗志的编纂除了有保存史料的价值和功能外,在其编纂过程中形成风俗志的编纂特征,使之成为编纂风俗、风俗志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对后来风俗志的编纂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黎俗不在本文研究之列,因此不予陈述。
一、主要以“风俗”命名
风俗是传统方志的必载内容与常设的门目。明清时期作为我国方志发展的繁荣时期,地方志的编纂继承了我国方志编纂的传统,普遍记载了涉及风俗的有关内容,但各府、州、县的类目设置不尽相同。
表1 明清海南方志风俗相关门目设置情况
(注:1.《民国琼山县志》因纂修始于清朝末年,开雕于宣统三年(1911),刊印于民国六年(1917),故纳入清朝方志。2.《嘉庆会同县志》卷一《天文志:风气》载有节序。)
在这46部明清海南方志中,有40部以“风俗”命名,《康熙临高县志》《光绪临高县志》《万历儋州志》《康熙儋州志》等4部以“民俗”或“民俗志”命名,《康熙昌化县志》和《光绪昌化县志》2部以“风土”命名。
二、方志繁荣时期出现属于风俗的占历、方言、居处、节序在篇名上与风俗并列
在清朝时期编纂的海南方志中,有把属于风俗的时序与风俗并列的《康熙万州志》,而咸丰《琼山县志》把属于风俗的占历、方言、居处、节序与风俗并列。《民国琼山县志》把占历归属于气候,方言、居处、节序与风俗并列。同样,《康熙文昌县志》把节序与风俗并列,《咸丰文昌县志》把节序归属于气候。《宣统乐会县志》把方言与风俗并列。《乾隆会同县志》把节序归属于天文志,而《嘉庆会同县志》只是在《天文志:风气》中记载有节序,在篇名上并未记载和说明。
三、在门目上并未完全取得“志”的地位
“宋元以来方志的编修,其体例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分纲列目,再是细目并列,沿至清代,仍是两者并行。分纲列目者优越性较大,纲举目张,眉目清楚。”[2]249在这46部明清海南方志中,大多采用分纲列目的纲目体,有11部方志风俗篇名独立成卷,有9部方志风俗篇名归属于舆地志,有8部方志风俗篇名归属于地理志(《乾隆会同县志》和《嘉庆会同县志》都把节序归属于天文志),有6部方志风俗篇名归属于疆域志(含“疆域类”),有3部方志风俗篇名归属于舆地略(含一部“舆地略山川略”),有2部方志风俗篇名归属于地舆志,还有6部方志风俗篇名分别归属于舆图志、郡县志、民物志、土俗志、风土志和沿革志,1部《康熙定安县志》风俗篇名与它志并列,归属卷一。其中在这11部风俗篇名独立成卷的明清海南方志中,《大明一统志·琼州府》《雍正初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乾隆续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正德琼台志》《嘉靖广东通志初稿·琼州府》《康熙广东通志·琼州府》《雍正广东通志·琼州府》《宣统定安乡土志》等9部以“风俗”为篇名独立成卷,《万历儋州志》和《康熙儋州志》2部以“民俗志”为门类独立成志。
而且,《宣统定安乡土志》采用章节体;《大明一统志·琼州府》《雍正初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乾隆续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正德琼台志》《嘉靖广东通志初稿·琼州府》《康熙广东通志·琼州府》《雍正广东通志·琼州府》《康熙定安县志》等9部风俗篇名独立成卷的方志采用细目并列的体例,“目”就不能上升为“门”,也就不能称“志”了。余下的《万历琼州府志》等36部都采用纲目体,风俗作为“目”在“门”之下,更无以称“志”了。因此没有出现以“风俗志”命名的门类并与它志并列。
四、一统志纪载比较简略,通志、府志、州县志纪载比较详实
《大明一统志·琼州府》中只用简短的二十余字概述当时琼州府的风俗,而清代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一统志·琼州府》所记风俗不但相同,连句读都一样,也是对当时琼州府的风俗进行简短的概述。
《广东通志·琼州府》通志类海南方志,有万历、嘉靖、康熙、雍正、道光等明清五朝纂修共六本,其中嘉靖本有稿本。比一统志详实,除雍正本外,其他五本在记载风俗各部分基础上还简略概述了琼山等十三州县(含感恩县)的风俗。其中道光本记载较为丰富全面。
府志类方志,有《正德琼台志》和万历、乾隆、道光等明清三朝《琼州府志》共四本,除乾隆本相对记载简略外,其他三本记载都较为翔实丰富。而《正德琼台志》是在明清海南方志中记载最为全面丰富翔实的善本。
明清海南州县志中,除感恩无县志外,琼山等十二州县都有方志,共32本,其中除《乐会县志》3本、《定安县志》4本、《澄迈县志》4本、《琼山县志》5本外,其他八州县志分别为2本。其中风俗志记载比较丰富翔实的有《康熙澄迈县志》(康熙四十九年本)《咸丰琼山县志》《咸丰文昌县志》《光绪定安县志》。
五、内容丰富翔实,具有地域性
内容涉及琼州府及其所辖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会同、乐会、儋州、昌化、万州、陵水、崖州、感恩共十三州县的农业生产、度量衡、交易、服饰、头饰、居处、酿酒、语音、称谓、节序、占历、婚俗、祭祀、丧葬、疍俗、番俗、峱俗、迈客俗等明清海南风俗。
参考文献:
[1]卢万发.方志学原理[M].成都:巴蜀书社,2007.
[2]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