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婉玲
杨柳在茶庄里为大学生上茶艺课
“江湖是一定要走的,不停走,才能跟好茶相遇。”杨柳以为,好茶要寻也要试,有沉淀,才会接近核心的好茶。
茶酒伴侣 父女情深
四十不惑的年纪,她亲切地称父亲为杨叔;年近古稀,他叫自己的女儿杨姐,这是在忘忧茶庄里看到的不一样的父女情深。
杨叔,今年67岁,2000年初为了照顾女儿,五十岁的年纪从遥远的黑龙江来到了温州。杨叔的女儿,名叫杨柳。1995年,因为爱情,东北姑娘杨柳来到了遥远的南方温州,在这个茶叶不算发达的城市里开起了茶庄。
茶馆取名自王旭烽《茶人三部曲》里的忘忧茶庄。这家开在温州鹿城区车站大道上的茶馆,除了一些经典茶具、茶器,还有些庄主自己寻来的难得一见的好茶。
所谓好茶,存放得当,香味绵长,花香变化莫测,沁入骨髓。十月末,我们到来之际,杨柳和店内一群好姐妹,正泪流满面,喜不自禁地体会着一道好茶。上百年的老寿星,是杨柳从武夷山寻来的。“一片叶子怎么就这样,千变万化?”每一道好茶过后,杨柳都深有感慨。这样的感慨,即便在秋深人静、店面打烊的时刻,也不为焦急回家的心所影响。
一切束缚都是时间,这个茶人,似乎不为时间所束缚。在杨柳看来,茶人的言行表里如一,行跟着心,一切发自内心的就是想做、想要的。
早上九点上班,晚上9点半下班,尽管茶庄有三名高级茶艺师坐镇,父亲杨叔也能管理得当,杨柳依然喜欢“混迹”于此。你问她累不累,她肯定会直率地回答你,“很累”。但即便再累,对于一个有茶瘾的人来说,看别人泡茶总是不过瘾的,得亲自来。在杨柳泡茶过程中,父亲杨叔也喜欢偷学技艺,杨叔说“她是我老师”,没有父亲的高高姿态,而是老顽童的虚心求教。
江湖万里好寻茶
这几年,杨柳对茶渐渐有了入道的感觉,常年从专业期刊上积累下来的茶学知识,也慢慢消化、渗透。为了更懂茶,杨柳时常去蹭前辈的好茶,一年中200多天都在外寻茶。因而,她不是在茶山、茶店,就是在寻茶的路上,比如一声不响就去了马来西亚又或者北京,都只是一句听闻有好茶。杨柳的父亲,今年67岁的杨叔,常年在店内泡茶、销茶、谈茶,好几天发现女儿不在家,才知道孩子又去寻好茶了。按照杨柳的话是“宁可错杀三千,不过漏过一茶”。“江湖是一定要走的,不停走,才能跟好茶相遇。”杨柳以为,好茶要寻也要试,有沉淀,才会接近核心的好茶。这样的尝试是百余种、上千种的味道,寻觅和等待的感觉,在发现好茶的一刹那,一切尝试都变成了回报。
但寻好茶也让她吃了不少苦头。2012年,杨柳在武夷山寻茶,发现一棵好茶树,激动之余,不慎从2米高的山上摔了下来,肋骨摔断了,没法动弹。在当地一个老医生的土法治疗下,稳定了伤情。几天后,才敢告诉家里人自己发生了意外。然后,一休养就是两三个月。这两个月里,杨柳看了60多部电影,画面中,不同人物的种种人生在眼前上演着,突然一下子似有开悟,从感情阴霾、摔伤疼痛中豁然开朗。有朋友说,这骨折摔得甚好。
这一摔之后,杨柳渐渐开悟透彻了,日子不疾不徐,泡泡茶,卖卖茶,然后赚来的钱又继续寻好茶,与朋友分享。店面打烊后,和自己的老爹杨叔喝喝小酒,晚风温柔,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平凡。
致力茶教育
这平凡中,简单的真心付出也有着令人敬畏的伟大。1995年,杨柳在温州落户时,温州市的茶产业还不算发达。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温州,茶叶店剧增,登记注册的,已有1千多家,经营的茶叶品种也门类俱全,各款茶都有销售。温州各家茶叶专卖店已经具备了样子,有了平台。但在杨柳看来,怎样泡茶、奉茶、品茶,并没有准备好。换言之,茶道的精神还很缺乏。
所以,杨柳又为平凡的生活注入新的目标,茶教育成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9年至2001年,杨柳就曾借助温州的广播媒体完成了110期现场直播的《品茶人生》栏目。2001年至2005年她又在温州两所高校里开设茶艺课程。如今,她会时常抽空,在茶庄里公益教孩子学泡茶,既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消费群体,也是为孩子们营造喝茶的成长环境。每到周末,一群孩子围坐在茶席边,这样的日子在杨柳看来是有益而且快活的。
而这样的快活,正是四十不惑的体现,明白自己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心平和了,不计较了,就只有兴趣,没有麻烦,正如夜深了也不辞辛劳地送远道而来的客人回到住处。
杨柳说,年轻时《茶人三部曲》是她反复翻看的枕边书,而如今忘忧二字在不断的生活考验下,渐渐深入骨髓,成为杨柳的内在,也构造着当下的忘忧茶庄。
如果茶庄代表着一个人的性格,那忘忧茶庄无疑是慢的、温和的,正如江南的细雨,不强烈,却带着丝丝的细腻。正如庄主本人的性格,细腻平和中却带着韧劲,慢慢地让人在柔韧间,在一茶一品中体会安宁,开始明白什么是生而忘忧。
然后你似乎望见了这样一幅场景,那是杨柳的日常:茶庄打烊,夜深人静,坐卧阳台,对面是高楼林立,还有些星星灯火,品品茶,喝喝酒,父女畅聊,晚风温柔。□
忘忧茶庄正如杨柳本人,细腻、平和却又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