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郑瑶瑶
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包哲东 摄/夏雪洁
2010年12月,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为温州的茶产业茶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气象。作为温州的一个特色产业,茶产业和茶文化在温州具体是怎样一种面貌?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采访了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包哲东。
包哲东:温州自古盛产茶叶,茶叶在温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温州的传统特色产业。
据《温州茶史》记载,温州种茶历史可追溯到周朝东瓯王驺摇建都时期,而西晋杜毓《荈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指出东瓯的陶器是饮茶的上品。中国山水诗派创始人东晋谢灵运,曾任温州太守,他的《过始宁墅诗》最后一句“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意思是说归隐回家种茶树,供退休后观赏烹饪茶叶。这样推算,温州茶文化至少有1600多年的历史。陆羽在《茶经》中就引《永嘉图经》曰:“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可见我市茶叶早在隋唐朝已经出名。宋、元、清也有不少的茶文茶诗茶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音乐家、戏剧家周大风在泰顺创作的《采茶舞曲》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并被推荐为亚太地区优秀音乐教材,这是中国茶歌茶舞得到的最高荣誉。
历朝历代以来,温州出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茶楼、茶馆、茶室遍布街坊,有关茶的故事、歌谣广为流传,深谙品茶之道,盛行喝茶之风,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茗饮茶文化。
包哲东:到2014年底,温州全市茶园总面积23.1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18.8万亩;全市茶叶总产量5700吨,总产值8.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500吨,名优茶产值7.3亿元。温州早茶在全省产量占比不大,但是独具特色,竞争力强,在全省早茶生产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被浙江省农业厅定位为浙南早茶优势产业带。
包哲东:温州茶产业有几个特点:一是茶叶上市早。“嘉茗一号”,又叫乌牛早茶,每年2月中旬就开采上市,2月下旬3月上旬,全市茶叶全面开采,春茶开采期比杭州、绍兴等重点茶区提早了足足一个月,又称“浙江茶叶第一早”。二是茶树品种优。温州有好多个特早良种,永嘉有“嘉茗一号”,瓯海有黄叶早、瑞安有清明早、平阳有平阳特早、乐清有智仁早。省主推品种“嘉茗一号”,又早又好,深受广大茶农欢迎,推广至江苏、安徽等省,面积有80多万亩,是全国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良种之一。三是良种比例高。全市茶园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了81.4%,比全省高出20个百分点。全市茶叶重点县均获得了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称号。
包哲东:茶业在温州经济中,份额不大,但是个特色产业,与省内、国内茶叶大市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温州茶叶生产区域性明显,茶区地形地貌为丘陵山地,无法追求规模和数量。前面讲的本地茶树发芽特早良种多,良种率高,加上温州“温暖”之气候资源优势,茶叶香高味醇,上市早,品质好,温州人历来喜欢饮用。而且温州经济相对发达,市场消费能力高,决定了温州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追求质量效益和文化,注重本地市场,兼顾开拓市外省外市场,走精品农业之路。
第二,温州茶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打造浙江早茶强市,重点是大力发展名优茶产品。具体讲要继续巩固泰顺三杯香、永嘉乌牛早、乐清雁荡毛峰等名优绿茶的发展优势,积极引导发展细嫩高档的工夫红茶和黄茶,如苍南的墩门红茶、泰顺的铁顶红、廊桥红、平阳的温州黄汤等等。同时积极发展茶旅游休闲业,如中国十大最美茶园之一的苍南五凤茶园正在打造茶园休闲游,今后我们会多多发展这种茶产业新形态。
包哲东:首先,我们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温州茶业这一个经典传统产业,将其列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两区”建设重点,打造名优茶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等。通过举办温州早茶节、苍南开茶节、乐清雁荡毛峰名茶节,泰顺、永嘉茶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利用茶文化和茶产业的相互促进,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社会力量、企业和茶农创业创新,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支撑起了温州早茶产业的新天地。永嘉李仁超就是“以工带农”的典型例子。他将自己大量经商所得收入投入了当地的茶业发展,推动了永嘉全县“乌牛早”茶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提升了“乌牛早”产业及广大茶农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平阳天韵茶业有限公司与温州地区生产木艺包装盒的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重组了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弘扬茶文化和发展茶产业,以文化茶馆的连锁模式经营茶文化系列产品。这些创新的模式为茶行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主体作用。
包哲东:温州市和各县依托政协组织建立了市、县茶文化研究会,积极开展茶文化交流研讨普及工作,到福建等茶区开展调研,到市场进行调查,向政府建言,并提交建议书。同时,我会全面落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关于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的活动精神,联合温州电视台《温州新农村》电视栏目“茶博天下”专栏、温州新农村网、温州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市区范围内开展茶文化“四进”活动,传播健康饮茶相关知识,普及茶文化;我会还联合《温州都市报》推出了“健康周刊·茶生活”专栏,每周一期,每期一版,目前已刊出8期,深受读者欢迎;2014年,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温州茶文化丛书《温州茶史》、《温州茶韵》、《温州茶业》,三本分册,全面总结了温州茶历史和文化。
包哲东:我们正在制定农业和茶产业十三五规划,茶产业发展定位要从全省茶叶小市向茶叶中等大市迈进,打造浙江早茶强市,走精品农业之路。我们的初步设想是一要大力培育温州早茶区域品牌,培育1-2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引领全市茶叶品牌建设;二要加快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现代茶业园区升级版,建设一批名茶特色小镇;三要加大科技兴茶力度,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加强茶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四要扎实推进茶叶生产“机器换人”、“设施增地”,提升名优茶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五要积极实施文化兴茶,推进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支持开展公益性茶事活动,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科学饮茶、健康消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