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莉
三种造影方式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优缺点对比
唐莉
【摘要】目的比较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腹部超声(TUS)、超声内镜(EUS)以及核磁共振(MRCP)三种造影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12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应用腹部超声、超声内镜及核磁共振方式进行确诊,同时对三种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造影法和超声内镜法与腹部超声法相比,在特异性、敏感性及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性项目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隐形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三点上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P<0.01)。在诊断准确性与敏感性上,超声内镜明显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这一作用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两种方法明显优于腹部超声,而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之间的比较中,超声内镜在造影方面更加优异,对胆道下段出现的微小结石的诊断更为精确。
【关键词】超声内镜胆总管结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腹部超声
在临床中,患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常会并发胆结石,且胆结石发生率及复发率极高,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若能尽早对是否产生胆结石做出明确的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其他可能对患者产生损伤的治疗,基于此影像学诊断的准确与否显得至关重要。对于胆结石的诊断,传统方法有多排螺旋CT检测与胆道彩超检测,但由于其易受到腹腔内气体的干扰,加之检查技术参差不齐,故临床诊断率总体偏低;核磁共振(MRCP)诊断率较高且应用广泛,但其诊断率受到胆结石的大小及成分影响较大,极易出现漏诊情况。相比较来说,综合了超声成像与内镜直视技术的超声内镜(EUS),既能有效避免胃肠气体干扰,又能将胆道内部清晰呈现,对诊断胆结石意义重大。笔者对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120例疑似胆结石患者诊断情况进行整理,同时对TUS、EUS及MRCP三种方法在诊断胆结石中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本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胆道疾病疑似结石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9~75岁之间,这些患者全部存在黄疸或发热、程度不同的腹痛,还伴有AST,ALT,ALP,TBIL,DBIL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患者肝外胆管直径超过1.1cm,内胆扩张超过0.2cm。
1.2患者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120例患者均行TUS,EUS以及MRCP,对其胆管内是否存在胆结石进行诊断[1]。入组标准:患有肾脏疾病疑似并发胆结石者;精力充沛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此无异议者。排除标准:除肾脏疾病外,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类型重大疾病者;精神状态不佳者;本人或家属反对者。
1.3方法对所有患者分别行TUS,EUS及MRCP以检测胆道结石。
1.4评价标准以外科手术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作为判定金标准[2],统计计算试验者经EUS,TUS及磁共振造影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 、假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计算参照如下公式: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阳性预测值 =真阳性例数/总阳性例数;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总阴性例数;准确性=(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
1.5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存入电脑,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对资料采取χ2检验,设定检验水准∝=0.05,若结果得出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0.01则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极大。
2.结果
120例疑似伴结石胆道疾病患者,经影像学方法检查及ERCP或手术方式确认,90例患者确诊胆结石,其余30例并未发现胆结石。
2.1TUS诊断胆总管结石情况接受TUS诊断的90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被确诊,其他33例患者经检查,仅发现出现胆管扩张现象,而胆管下段成像模糊,未发现结石存在;而30例无胆结石患者中,有12例产生误诊现象。此法诊断胆结石的各项指标为:敏感性65.8%;准确性67.2%;阳性预测值88.7%;阴性预测值42.2%;特异性76%。
2.2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胆总管结石情况接受MRCP诊断的9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被确诊,其他18例患者经检查,仅发现出现胆管扩张现象,而并未发现结石存在,其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或EUS检查发现泥沙状结石的患者有12例;而30例无胆结石患者中,有4例产生误诊现象,分别为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此法诊断胆结石的各项指标为:敏感性85.5%;准确性88.3%;阳性预测值96.2%;阴性预测值67.9%;特异性92.8%。
2.3EUS诊断胆总管结石情况接受EUS诊断的90例患者中,有81例患者被确诊,其他9例患者由于壶腹部结石或超声伪影的产生误诊为胆管扩张,并未发现结石存在;而30例无胆结石患者中,有1例将胆道蛔虫与结石混淆,产生误诊现象。此法诊断胆结石的各项指标为:敏感性93.8%;准确性94.1%;阳性预测值98.3%;阴性预测值83.9%;特异性94%。
2.4三种方法对胆结石诊断情况比较EUS,MRCP与TUS三种方式在诊断胆结石的敏感性、阴/阳预测值、准确性及特异性等项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准确性、敏感性及隐形预测值三项上,差异更为显著(P<0.01)。同时在准确性及敏感性两项上,EUS较MRCP更具优势,其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TUS,EUS,MRCP诊断胆结石占比情况(%)
注:*表示与TUS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1;#表示与TUS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表示与MRCP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由胆囊结石变异合成胆总管结石,根据国外文献得知,约有1成左右患者胆囊和胆总管同时存在结石,国内情况更甚,较国外增加近1成左右[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都是由胆管结石所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财产。因此,胆管结石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是临床治疗中需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术前若能对胆道结石做精准的判断,就可以依据诊断选取适当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医患矛盾。若无法在术前做出精准判断,术后可能会出现发热、腹痛及黄疸等并发症。因此,能否在术前对胆道结石做出明确诊断显得至关重要,选择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腹部超声检查法的准确率较高,但其易受到其他微小结石、腹壁脂肪及胃肠气体的干扰。除此之外,还存在胆总管管腔细小、扩张不全及泥沙样结石比重小等多种原因。这些都对体表超声检查具有很大的干扰,使其准确率下降,尤其对泥沙样结石进行诊断时,准确率仅有54%。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在无造影剂情况下将胰管及胆管结构清晰呈现,与直接进行胆胰管造影效果相似。有研究表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两项上相近,可达到85%~100%,因此,此两项方法被推崇为无创诊断胆结石的首选方法。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法仅对直径较大的结石敏感,对直径在5~6mm之下的结石,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泥沙样结石的诊断,但操作繁琐、费用高、以及对携带起搏器患者无法进行准确诊断等是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ERCP检查能弥补其对微小结石诊断率低的不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并发症与侵袭性的产生,种种原因表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不宜作为临床首选[4]。高分辨率超声现象与内镜结合而成的超声内镜,能避免肠内气体对检测产生的干扰,从而清晰成像[8]。在进行操作时,先将探头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对胰胆管共同开口进行扫描,后沿胆总管走形,退镜的同时观察胆总管内部结构,此法因避免了腹壁脂肪等的干扰,故近距离所显影像极为清晰,因此对微小结石等胆结石诊断率有大幅度提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47.
2周连高,陈克敏,丁小龙,等.磁共振胆胰管对比诊断胆系结石及其影像学比较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1,17(9):285-288.
3孙昌进,周翔平,宋彬,等.MR胰胆管成像加常规扫描在鉴别胆道术后病变良恶性上的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37(1):70-74.
4兰莉,戴珂珂,胡元平,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4(19):393-394.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彩超室15700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5.04.023
收稿日期:201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