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小松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高级食用菌,其子实体脆嫩爽口,香气浓郁,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及改善动脉硬化等功效。云南省石屏县结合当地自然气候特点、种植条件,于2010年率先在宝秀镇引进姬松茸种植并获得成功。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改进,总结出姬松茸栽培技术要点,供种植户参考。
1.栽培时间
姬松茸属中温至偏高温食用菌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宜温度23~27℃;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28℃,最适宜温度22~26℃。一般海拔1400米的坝区应选择在3月底开始堆料,4月中下旬播种,6月初出菇。各地可根据当地海拔、气候条件灵活安排栽培时间,必须掌握在播种后40~50天开始出菇时,气温能达到20~28℃。
2.原料及配方
原料:姬松茸培养料的配方有多种,根据宝秀镇农业生产现状和菇农多年种植经验,每个标准棚22米×10米(6层10架约672平方米)供选择的原料及配方有以下几种:
配方1:干稻草5000公斤、干玉米秆5000公斤、干牛粪2000公斤、甘蔗渣10吨、碳酸氢铵400公斤、过磷酸钙400公斤、生石灰400公斤、石膏粉400公斤。
配方2:干稻草2000公斤、干玉米秆8000公斤、干牛粪2000公斤、甘蔗渣10吨、碳酸氢铵400公斤、过磷酸钙400公斤、生石灰400公斤、石膏粉400公斤。
配方3:干玉米秆10000公斤、干牛粪2000公斤、甘蔗渣10吨、碳酸氢铵400公斤、过磷酸钙400公斤、生石灰400公斤、石膏粉400公斤。
3.菇棚搭建
栽培姬松茸一般采用棚架式床栽模式,菇棚建在交通方便、近水源、排水方便,远离污染源的地块上。菇棚应坐北朝南。用竹子搭建拱形或“人”字形棚,每个标准菇棚长22米、宽12米、高3.6米,四周及中间留有走道,便于管理操作。棚内搭建10个架子,架宽1.4米、长8米,每架分5~6层,层高0.5~0.6米,底层距地面0.2厘米,顶层离棚顶1米。棚上覆塑料薄膜,再盖草帘,屋顶设18个拔风筒,南北墙面开通风窗。
4.播种与养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架层上,顺序是从上层到下层。床面呈龟背形,厚18~20厘米。浇足水,再把麦粒菌种掰成蚕豆大小,均匀地撒于培养料表面,播种后用木板轻轻抹平。用种量为每平方米1.5~2.0瓶,播种后关好门窗保温、保湿,养菌温度22~26℃,培养料含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70%~75%,养菌期不需要光照,播种后3~4天进行小通风,5~6天后大通风。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每2天通风1次,以菇房内不感到闷热为宜。
(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刘礼华 邮编:66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