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青年群团组织的枢纽型作用
养老服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社会治理的重点。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核心的公益平台——淘公益。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以志愿服务、社会救助等为体系的社会服务为基础。作为人民团体的共青团组织与社会治理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在凝聚、动员青年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高青年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当前在青年志愿服务领域,普遍存在着“活动碎片化、动员社会化程度低、激励方式单一、多头管理”等现象。如何让青年成为社会组织的主体,让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成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上海市浦东新区团委推出了本市首个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核心的公益平台——淘公益。通过这一平台,积极把各行各业的青年组织起来,参与社会公益服务。这不仅是适应青年日趋多样的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自2012年浦东新区的淘公益上线近两年来,共有注册公益社团 402个、志愿者 34214位、公益活动597个、爱心企业 15家、大型公益专题7个、新媒体观众2万多人、日访问量约2000人次。通过实现“时间银行”功能,以荣誉、快乐、学习、成长组成的“四大计划”进一步激励志愿服务,开创了公益领域020、C2C模式。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网站、入选上海共青团新媒体案例,入选了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
本刊记者通过了解“淘公益”运作情况,对共青团在发挥群众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上进行了深度采访。同时,还约请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李太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法社会学李瑜青教授,从不同角度对该项目做深度评价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