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军
(徐州市铜山区档案局,江苏徐州,221116)
刘安祺(1903—1995),字寿如,祖居江苏省铜山县利国镇吴庄村义和庄,祖父、父亲以种田为业。民国初年,迁到韩庄镇(今属山东省枣庄市微山县),开了一家杂货店“德泰恒”。刘安祺7岁入私塾,民国三年(1914)考入韩庄私立高等小学,民国九年(1920)考入私立山阴中学,读了三年半,因军阀混战无法读书,又到徐州中学补习,不久辍学。1924年,22岁的刘安祺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开始了军旅生涯。1949年携全家撤离青岛赴台湾,后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
1925年1月15日,广州国民政府发布《东征宣言》,向陈炯明宣战。刘安祺被编入突击队。1925年1月,刘安祺加入国民党。11月,第二次东征结束,刘安祺返回黄埔军校,不久参加毕业典礼。由校长蒋介石亲自点名,刘安祺任署连长(代理连长)。1926年,刘安祺参加北伐,为步兵第七连连长。1927年8月、9月的龙潭战役中,刘安祺任敢死队长,带着敢死队冲锋陷阵,屡建奇功,一举歼灭孙传芳的精锐,受到蒋介石的赞誉,被提拔为警卫团二营营长,蒋介石到哪里都会带着他。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时任团长的刘安祺奉命驰援十九路军,驻守在江湾,靠近吴淞炮台,是日寇炮火最密集的地方。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最后连伙夫和通信员都用上了,参谋随员都战死了。多次与日寇展开白刃战,打得血肉横飞,死伤不计其数,树上都挂着死人肉。上海是湖沼之地,河流很多,不容易做工事,找不到隐蔽的地方,不得已只能扒开坟墓做工事,水没及腰身,从那之后,刘安祺患了风湿性腰痛。谈及这场战役,刘安祺说:“我们阻挡了日本人的野心,把我们抗日的士气提高了,也把我们的一口气争回来了。”
1937年8月“八一三”事变中,时任旅长的刘安祺奉命开到淞沪战场江湾、庙行以东的地区,担任左翼攻击。战斗开始后,敌我双方搏斗冲锋,昼夜不停,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场战役中国军虽然装备远不如敌人,但是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精神却胜过对方很多。第一个月的战斗中,日军炮火非常猛烈,但日军始终无法冲破国军的防线。刘安祺身先士卒,带着部队冲锋,夺回好多被日军占领的阵地。直到9月中旬,该旅官兵伤亡过半,先后补充了7个梯次的兵员。战事相持到10月底,因为全军损失过半,不得已从江湾、庙行转移到苏州河、浏河一线。又因日军在黄浦江上游的浦东地区登陆,包抄守军右翼,该旅奉命全线撤往南翔、昆山、太仓一线。战事期间,刘安祺相继被任命为第61师少将副师长、师长,并指挥61师掩护上海总撤退。
两次在淞沪对日作战后,刘安祺名声大振,据刘安祺家乡人回忆,“大江南北、苏鲁大地无人不知刘安祺是打日本鬼子的大英雄,又说他是天上的黑虎星下凡,打起仗来刀枪不入,因此日本人的机枪、手榴弹都打不着他……”
上海撤守后,刘安祺率61师回到南京郊区,本来要配合第87、88师守南京,但是进入南京的前一天夜晚接紧急命令,调到徽州,转到富春江岸的建德,编入万耀煌的第17军的战斗序列,在浙西沿富春江两岸打游击战。南京撤退时奉命归薛岳的部下吴奇伟指挥。
1938年初,刘安祺转任第40师师长,率该师调武汉南岸待命。1938年4月,北渡长江支援河南开封、兰封一带作战。这时日军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沿铁路南下,打下保定,直接渡过黄河。迎击日军的国军有范汉杰、黄杰等四、五个军,刘安祺率40师前去支援,配合开封、兰封、杞县、朱仙镇的防线守卫,就是著名的“兰封会战”。40师在朱仙镇首当其冲,战斗打得相当激烈,几次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差点全军覆没。这时国民政府决定将黄河决堤以阻挡日军西进。黄河决口前,刘安祺率部向郑州撤退到偃师附近。
有勇有谋的刘安祺成为令人钦佩的将领,就连蒋介石宠爱的高级将领胡宗南也曾“三顾茅庐”,请他到西安任职。兰封会战后,刘部在偃师休整,在胡宗南多次劝说下刘安祺到西安为他练兵。到西安后刘安祺被任命为第78师师长兼第二总队总队长,在西安练兵半年。由于日军侵犯,潼关吃紧,风陵渡危急,陇海铁路有被切断的危险。刘安祺率78师坚守潼关,对阵5个月后,日军被击败撤退。半年后,78师又奉命调到河南信阳地区,参加信阳的对日作战。先在正阳关大小罗山附近迎击日军板垣师团,随后撤往信阳贤山地区,阻击日军南下攻击武汉。两个月后,由于陕晋黄河渡口告急,又调回渭南附近阻击日军攻击陕西。当时,78师属第一战区,朱德是第二战区的副司令长官,据说因78师对日作战英勇,朱德经常请刘安祺到家里吃饭。由于带兵有方,1940年5月,正在渭南整训待命的刘安祺被任命为第97师师长。
1944年春,97师调往固原中卫地区整训。4月,刘安祺被任命为第57军军长,下辖第97师、第8师、第46师。6月,日军侵占洛阳、郑州之后,以西安为目标,向豫西灵宝地区进攻。刘安祺奉命经西安、潼关,开向灵宝地区,到达战场的第二天下午,就协同友军向东迎击来犯日军。双方展开血战,大约五天五夜,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退却,改向平汉路转移,不敢继续西进。灵宝战役结束后,刘安祺部又被调到西安附近整顿。
1944年冬,国民政府号召“十万青年十万军”方针确定后,首先确定选调训练干部,然后由中央到全国各县市发动青年从军,组建“知识青年远征军”。刚开始成立5个师,师长都是当过军长甚至集团军司令的高级军官。刘安祺被选为第205师长,同时兼任57军军长。205师的兵源主要是湖南大学和贵州大学的学生,还有部分高中生和公教人员。成军之后,就开始训练青年兵,经过半年的训练,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亲自检阅该师,认为刘安祺训练得不错,于是他获得嘉奖。1946年1月,刘安祺被调升为青年军第6军军长。该军的任务除了督训外,还担任陪都重庆的卫戍任务,经常要陪蒋经国视察,所以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他的老母亲住在成都,刘安祺在此期间都没探望过。后来他训练的青年远征军派上了用场,在赴缅甸对日作战中一举打败了日本有名的师团,营救了英国盟军。
刘安祺手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青年军番号取消。这时内战爆发,刘安祺奉调到东北。1946年起刘安祺任青岛绥靖区司令官兼行政长,1949年6月16日发起青岛大撤退,为了民族利益,他拒绝了蒋介石城市大破坏的命令,作了一件好事。
刘安祺撤到台湾后,历任台湾中部防守区司令、50军军长、陆军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首任司令、第二军团司令官、金门防卫部司令、陆军总司令、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校长、国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70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74任中信局理事会主席,1982年辞去该职。曾被聘为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1995年9月9日,刘安祺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