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刘永建,焦丽亚,李亚军,刘同方,赵 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河北石家庄050031)
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 磊,刘永建,焦丽亚,李亚军,刘同方,赵 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河北石家庄050031)
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患病率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饮食的丰富性增加,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进而导致痛风病的发生,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多变量分析方法显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一组与营养不均衡机体代谢失调有关的疾病,多同时出现,而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2]。本研究对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河北省省直机关干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危险因素,旨在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防治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40岁以上(包括40岁)河北省省直机关人员共6 304例,男性3 639例,女性2 665例,年龄40~88岁,平均(51.0±1.7)岁。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20μmol/L)332例和正常尿酸组(90~420μmol/L)5 972例。
1.2 方法 详细询问并记录体检者的病史(包括饮酒、吸烟史等),测量身高、腰围、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坐位右上肢肱动脉血压。清晨空腹采前臂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试剂盒由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在6 304例体检者中,检出高尿酸血症333例,患病率5.3%,其中男性292例,女性41例,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40~50岁、>50~60岁、>60~70岁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而男性>70~80岁组和>80~90岁组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尿酸阳性检出情况比较(例数,%)
2.2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高尿酸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TG、LDL-C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1),而2组BMI、空腹血糖、T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各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s)
表2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各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s)
组别 例数 BMI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腰围(cm) 空腹血糖(mmol/L)高尿酸组 332 26.41±3.14 133.92±17.02 86.79±41.85 93.30±9.04 5.61±1.08正常尿酸组 5 972 24.69±7.89 126.28±21.89 78.96±22.68 85.79±20.37 6.54±0.21t1.122 7.801 3.371 6.663 0.294P0.264 0.000 0.001 0.000 0.771组别 例数 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高尿酸组 332 2.40±2.00 5.46±1.12 2.99±0.90 1.17±0.24正常尿酸组 5 972 1.64±0.72 6.69±0.51 2.71±0.86 1.27±1.88t6.682 0.281 5.700 1.031P0.000 0.778 0.000 0.304
2.3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相关因素阳性率比较
高尿酸组的饮酒、吸烟、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或<0.01),2组间糖尿病、溃疡病、恶性肿瘤、风湿类风湿、哮喘、血液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功能能亢进症(甲亢)、癫痫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相关因素阳性率比较(例数,%)
2.4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性别(男=0,女=1)、年龄(<岁40岁=0,≥40岁=1)、吸烟史(是=1,否=0)、饮酒(是=1,否=0)、高血压(是=1,否= 0)、糖尿病(是=1,否=0)、冠心病(是=1,否=0)、高血脂(是=1,否=0)、脑血管病(是=1,否= 0)、溃疡病(是=1,否=0)、恶性肿瘤(是=1,否= 0)、风湿、类风湿(是=1,否=0)、哮喘(是=1,否= 0)、血液病(是=1,否=0)、甲减(是=1,否=0)、甲亢(是=1,否=0)、癫痫(是=1,否=0)为自变量,以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血尿酸>420μmol/L= 1,≤420μmol/L=0)进行Logisct性回归分析,最终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收缩压升为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LDL-C为保护因素,见表4。
表4 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国内调查显示:北京市东高地社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4.2%,女性为2.0%[3];扬州市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13.0%,其中男性为16.5%,女性为5.5%[4];成都地区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20.14%,其中男性为28.52%,女性为8.44%[5];桂林市象山区居民中,高尿酸血症平均患病率23.5%,其中男性为28.4%,女性为19.7%[6]。说明高尿酸血症与各地区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同有关,也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石家庄市>40岁体检人群患病率与北京市东高地社区的患病率较近,应该与所检人群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地域较接近有关;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男性人群相对应酬较多、进食过多嘌呤高的蛋白质、饮酒和吸烟明显高于女性有关。与国内报道的情况一致[2-6]。②饮酒、吸烟者尿酸水平明显增高,若同时存在肥胖,未来患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的危险增加[7]。可能原因为酒内乙醇代谢使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从而抑制了肾小管分泌尿酸,降低了尿酸排泄,同时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加速尿酸的形成。吸烟可能与高脂血症有关,从而间接影响尿酸的代谢。③高尿酸血症组腰围、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均较正常尿酸组高,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其之间存在相关[1-9]。尿酸对高血压的影响还与高尿酸的严重程度有关,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更高[6,10]。血压的升高又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尤其是既往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9]。本研究提示LDL-C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性别、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降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Rock KL,Kataoka H,Lai JJ.Uric acid as a danger signal in gout and its comorbidities[J].Nat Rev Rheumatol,2013,9(1):13-23.
[2] 张高伟,陈海芬,杨志强,等.13216名海岛居民血尿酸水平及血尿酸与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4):405-408.
[3] 张超彦,李伟,杨月琳,等.北京市东高地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 (20):52-54.
[4] 佘敦敏,朱妍,冯尚勇,等.扬州市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临床荟萃,2012,27(5):417-419.
[5] 刘姝,徐开平,秦恳,等.成都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3):474-476.
[6] 邹贵勉,向月应,车文体,等.桂林市象山区居民尿酸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2):148-152.
[7] 尤莉莉,乌云高娃,吴和平,等.内蒙古某地区男性超重肥胖和饮酒对血尿酸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59-662.
[8] 魏海清,刘莉,刘昶云,等.高尿酸血症与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140-141.
[9] 谢旭芳,杨赟,吴晓牧.高尿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61-62.
[10] 刘洁,王战建.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236-238.
(本文编辑:许卓文)
R589.7
B
1007-3205(2015)03-0364-03
2014-04-02;
2014-07-28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00282)
张磊(1968-),女,山东掖县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生,医学硕士,从事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