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君 王新海, 王涛溪 刘宇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4023;3.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清河采油厂,山东 潍坊 262714)
面22区位于八面河油田的西南部,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本研究区为其主要含油层之一 —— 沙43上3砂组,地层有效厚度为1~3 m,原油地面相对密度为0.955,地下黏度平均为201 mPa·s。根据油田内部定义,该区属于典型的超薄层临界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作为接替常规能源的一种非常规油藏,多年来产量一直保持千万吨以上[1]。国内开采方法主要包括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2]等。蒸汽吞吐法因其工艺施工简单、易于提高原油流动性、收效快等特点而备受青睐[3-4],但超薄层临界稠油油藏开发在这方面的可借鉴经验较少。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油藏地质模型对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各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规律。
面22区沙3上3砂组油藏,平均埋深为1 100 m,地层温度约58℃,平均渗透率约745×10-3μm2,平均孔隙度约0.35,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地面原油黏度为2 156 mPa·s。基于研究区处于未动用状态的特点,利用以上油藏参数建立典型地质模型。另外,基于研究区沉积微相多为透镜状席状砂的特点,将油层有效厚度由中心向外依次设计为3,2,1 m,原油黏度随温度的增加急剧减小,符合稠油热采的特征。模型采用正交网格,沿东西向的主应力方向,网格步长为20 m×20 m,网格数为80×50×1,共计4 000。数模软件选用加拿大计算机模拟软件集团的CMG数模软件。
蒸汽吞吐开发实践表明,开发效果主要取决于油层地质参数和注汽参数[5]。油层地质参数由客观地层条件所决定,难以人为改变;而注汽参数作为可控因素可以改变和优选,这些参数能够引起流体及储层动态、采收率等指标的重大变化[6],因此,可以认为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直接取决于注汽参数的选择[7]。基于此认识,本次研究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注汽量、蒸汽干度、焖井时间、注汽速度等参数进行优化选择。
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实践表明,周期注汽量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较大[8],在一定范围内任一周期注汽量与产油量成正比。原因在于,增加注汽量使加热半径扩大,原油流动范围增大,周期产油量上升。周期注汽量太小会导致采出程度过低,而周期注汽量太大又会将原油推向远离井筒的位置[9],降低热量利用率。因此,为了保证最佳效果,需要确定一个周期注汽量最优范围。
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如图1所示。采出程度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程度后增幅变缓;油汽比(体积比)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减小幅度到达一定程度后也呈现出减缓形态。同时考虑采出程度与油汽比的变化幅度,确定第1周期最佳注汽量为1 400 m3左右。
图1 采出程度与油汽比随第1周期注汽量的变化曲线
大量现场实践证明,蒸汽干度是影响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一项决定性因素。稠油注蒸汽开采的增产机理是,加热油层后会大幅度降低原油黏度[10]。因此,在周期注汽量相同的情况下,蒸汽干度越高才能使蒸汽所携带的热焓值越大[11],从而使对应油层的加热半径随之扩大,采出程度升高,油汽比增大。
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同,蒸汽干度与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成正比。图2所示为采出程度与油汽比随蒸汽干度的变化曲线。为了提高蒸汽吞吐的效果,应该尽可能提高井底蒸汽干度。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在考虑较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蒸汽干度大于或等于0.7即可取得很好的蒸汽吞吐效果。
图2 采出程度与油汽比随蒸汽干度的变化曲线
注入蒸汽后的第二个步骤就是焖井,焖井时间的选择也会影响周期生产效果[12]。焖井的目的是将蒸汽所携带的潜热有效地传给油藏,并达到均匀加热油层的效果,以充分提高注入蒸汽的利用率。但是,焖井时间不能过长,以避免热量向顶底层扩散损失而使其利用率降低[13]。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焖井时间的增加,采出程度以及油汽比逐渐增大,焖井时间达5 d以后,采出程度及油汽比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总体而言,焖井时间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为使蒸汽吞吐效果最佳,建议焖井时间保持在5 d左右。
在注汽过程中,当蒸汽注入量相同时,如果注汽速度过低,就会增加热量在井筒内的损失[14],降低井底蒸汽干度,从而严重影响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如果注入速度过高,又会引起地层破裂,使注入蒸汽沿裂缝窜流到远离井筒的部位,井底压力降低后裂缝即闭合,使得井底附近油层不能得到充分加热,从而降低蒸汽热量的利用率。所以,有必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合理的注汽速度。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与注汽速度成正比,但当注汽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采出程度和油汽比逐渐减小。图3所示为采出程度与油汽比随注汽速度的变化曲线。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认为最优注汽速度应该为240 t/d。
图3 采出程度与油汽比随注汽速度的变化曲线
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稠油油藏时,注采周期逐步增加(即多周期蒸汽吞吐)。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逐个周期性地增加注汽量,使蒸汽的波及范围逐步扩大,从而增加油层的加热半径,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可流动性原油流入井筒,提高蒸汽吞吐降压采油的采出程度。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前一周期注汽量的基础上将第2、3、4周期注汽量各自分别增加0,5%,10%,15%,20%,然后进行蒸汽吞吐效果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同周期注汽量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影响的理论分析相同。一定范围内,每个周期的原油采出程度均随着注汽量的增加而增加,油汽比均随着注汽量的增加而减小,而超过这个范围后,蒸汽将井底附近油层推向远处,甚至可能压裂地层。结合现场实践经验,周期注汽量需逐步增加的特点,建议采用每周期注汽量较前一周期增加10%的方案。
表1 不同周期注汽量的生产参数表
优化后的蒸汽吞吐参数为:第1周期注汽量1 400 m3,此后注汽量按周期递增10%,蒸汽干度为0.7,焖井5 d,注汽速度为240 t/d。在典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油田每年注1次蒸汽的实际情况,预测生产期为4 a。生产结果如表2所示,第4年末蒸汽吞吐采出程度比弹性开采采出程度约提高8.28倍,含水率比弹性开采约降低4.98%,因此蒸汽吞吐开采效果较好。
表2 优化参数生产预测数据表
周期注入量是影响稠油蒸汽吞吐的一个重要参数,采出程度与注入量成正比,油汽比与注入量成反比。综合考虑采出程度与油汽比变化情况,第1周期最优注入量应为1 400 m3左右。
蒸汽干度是影响水平井蒸汽吞吐的另一个重要参数,较大的蒸汽干度向油层提供了足够的热量,在油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持蒸汽干度达到0.7以上。
焖井时间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建议将焖井时间控制在5 d左右即可。注汽量相同时,注汽速度对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影响不大,最优注汽速度应为240 t/d。
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只有逐步增加周期注汽量才能保证加热半径不断扩大。模拟结果显示,多周期注汽量增长百分数合理值为10%。
[1]韩大匡.中国油气田开发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工程科学,2010,12(5):52-57.
[2]曾玉强,刘蜀知,王琴,等.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J].特种油气藏,2006,13(6):5-9.
[3]Alikhlalov K,Dindoruk B.Conversion of Cyclic Steam Injection to Continous Steaminjection[G].SPE146612,2011.
[4]Trigos E M,Rueda S F,Rodriguez E.Study of the Success Factors in Continuous Steam Injection:Field Case,Colombian Middle Magdalena Basin[G].SPE158845,2012.
[5]陈福增,范学民,陈旭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中注汽工程的优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1:103-108.
[6]Madhar S A,Sami A.Stochastic Optimization of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in Heavy OilReservoirs[G].SPE167378,2013.
[7]Escobar E,Valkó P,Lee W J.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for Cyclic Steam Injection With Horizontal Wells[G].SPE65525,2000.
[8]刘慧卿,陈月明,周波,等.洼38断块蒸汽吞吐优化设计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9(1):47-50.
[9]Vlttoratos E,Oeorge R,Scott Craig,et al.Cold Lake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A MultiwellProcess[G].SPE17422,1990.
[10]胡常忠,刘新福.浅薄层稠油蒸汽吞吐规律[J].石油学报,1995,16(2):71-75.
[11]Ho D W,Morgan B T.Effects of Steam Quality on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at Cold Lake,Alberta[G].SPE20762,1990.
[12]马新仿,王卓飞,徐明强,等.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数值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4):459-462.
[13]刘慧卿,楚圣臣,许卫国,等.蒸汽吞吐井合理焖井时间的理论依据[J].石油钻采工艺,2004,26(1):62-64.
[14]吴晓东,张玉丰,刘彦辉.蒸汽吞吐井注汽工艺参数正交优化设计[J].石油钻探技术,2007,3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