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汤继强
2016年1月16日,台湾将举行“大选”。目前国民党参选人朱立伦、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和亲民党参选人宋楚瑜正在铆足全力投身竞选。近年,台湾民众相对以往更热衷于政治,且许多人仍怀有浓重的“省籍”情结,可以预期,这次的选情既复杂又富有激情。
众所周知,台湾“立法院”在政坛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立法委员”选举又同台湾“总统大选”合并举行,也即两场选举不仅涉及“总统”“副总统”以及各政党主要领导人的命运,还关乎各政党从政人士的政治前途。“利之所在,焉能不争?”基于此,空前的“选举热”贯穿台湾南北。
所谓台湾各政党从政人士的政治前途,简言之,就是在“立法委员”选举时,各政党“立委”能否连任或从政人士能否当选。正如下面阐述的,本届“立委”选举的结果关系至巨,以致国民党参选“立委”的人士最终凝聚的共识居然成为国民党高层决定“换柱拱朱”的主要考虑因素。
放眼远眺,这次选举的结局近则直接影响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远则同世局变动密切相关,台海激起的反响或许会波及全球,涟漪所至,无远弗届。笔者试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台湾“大选”结果可能导致的世局变化。
为免“法理台独”临阵换将
10月6日,在国民党内拥有近20万党员的黄复兴党部(即“国军退除役人员”党部,洪秀柱出身于此——笔者注)主委戴伯特经反复斟酌思忖,发出公开函件,以“宪政危机”为由要求“换柱”。该函件称,“‘总统提名人若带动不了‘立委选情,而‘立委席次若低于38席就会产生‘宪政危机,‘国号‘国体都将骤变,佳山基地、南沙太平岛、钓鱼台都将拱手让给美、日”,接着该函件呼吁国民党员“务请相忍为党、为国”。
这份函件可不是危言耸听。2004年台湾通过了“修宪案”,将“立委”席次由225席减至113席,改变了台湾的政党及“立法院”生态。现行“修宪”需由1/3的“立委”提出,2/3“立委”出席,出席“立委”2/3同意后,公告半年,再交由公民复决,复决时则需有超过一半选举人同意方能生效。可见倘若国民党籍“立委”席次不足全数的1/3,即可能为民进党在“立法院”启动修改“宪法”留下可能性,从而引发新一波台海危机。
据此,可见国民党参选“立委”的人士最终凝聚的共识居然成为国民党高层决定“换柱拱朱”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所谓“事急马行田”,国民党高层遂决定临阵换将,以朱立伦取代洪秀柱成为“总统”参选人。
临阵换将,犯兵家大忌。国民党高层历尽政坛风波,岂有不知其中深浅之理?之所以如此,乃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倒不是出于争权夺利的动机。之后,朱立伦打出“温情牌”,尽量给予洪以精神补偿,一再表达“最高歉意”。他强调,国民党时值“救亡图存”之际,他身为党主席,不能目睹国民党走入历史(意即中国国民党可能被迫改名为台湾国民党——笔者注)的黯淡前景,不得不作出“换柱”的决定。
政党轮替的心魔作祟
马英九执政7年多以来,为改善台湾民众的生活状况,还是做了不少工作。譬如,论全球竞争力排名,这7年台湾平均排在第11.5名,相比起民进党执政时平均排在第16名进步近5名;每年访台观光人数则由民进党执政时的371万人次增加到今年的1000万人次;至于为67万户家庭居住状况的改善所支出的新台币440亿元,更是民进党执政时支出总额的16倍;未获全民健康保险者由民进党执政时的70万人锐减至不足4万人,等等。
相比陈水扁执政时期,众目昭彰,民进党执政乏善可陈。然而,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陈水扁时代的弊政恝置不顾,却不遗余力地抨击马英九施政的缺失。从心理角度分析,恐怕与政党轮替的心魔作祟不无关联。
自1996年台湾开放“总统”民选后,李登辉没有竞选连任;2000年,换了民进党上台,陈水扁做了两届“总统”;2008年,又换了国民党马英九上台执政。显然,台湾民众习惯了政党轮替,普遍接受了政党轮流执政的现象。
综上所述,国民党只能争取不让民进党籍“立委”突破“立委”总数2/3,避免“法理台独”的可能。
台海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台湾和大陆迟早要归于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以部分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平心而论,洪秀柱发表的“超前”言论映射了大势所趋,确实具有前瞻性。可归结到“总统大选”,重点不在于是否反映了未来的大势所趋,而是能否争取到此时此刻选民的投票。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相会。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对话,有利于巩固“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也有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对蓝营已起到了提振士气的作用。
国民党重返执政以来,“台独”声浪沉寂多年。设若蔡英文上台,“台独”势力必将死灰复燃。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动态变化,台湾局势的演变将对大陆的内外施政构成一定的影响。
以中美关系的动态变化为主轴,外部世界对中国挤压的力度正在加大。6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兹就美国外交政策发表讲话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奥巴马政府寻求与缅甸、古巴和伊朗等老对手缓解关系,让美国腾出手来,能专注于应对来自亚洲和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诚如罗兹所言,今后美国站在确保世界龙头老大的地位的战略高度,将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政策。然则,美国是否会继续采取对“台独”势力施压的政策,现在仍存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未知数。
台湾社会盛行民粹主义也是一个隐患。民粹之风流行,每每置地区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利于不顾,2014年台湾的学生运动就是一例。
蔡英文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理念也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投下浓重的阴影。蔡英文来自台湾名门望族,蔡家是台湾首屈一指的富豪,远非出生于“三级贫户”的陈水扁可比。同时,蔡英文舌如簧鼓,对民众及国内外媒体的蛊惑力之强,亦远非李登辉、陈水扁可比。
当今民众密切关注中美诸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博弈,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站在大战略的高度,自然就会发现台湾的未来走向是相当值得关注的。
一旦在国际反华势力的发纵指示之下,台湾的民进党乘势发难,易挟“民意”肆意妄为。于是乎围绕着台湾问题,龙蛇混杂,泥沙俱下,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牵连整个亚太政治格局。台湾问题涉及中国内政、外交最核心的利益,堪称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历届领导人注意力聚焦的不二所在。
届时台湾问题势必为最优先的处理事项,对“台独”势力恣意妄为的行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集中全力予以围堵。笔者借箸代谋,我们应取时犹未晚之机,采取“稳南保北”的方略。此处所说的“稳南保北”亦即在南海维持现状,稳定局势,而适时移转注意力,集中资源,应付台海即将出现的大幅度的局势逆转。这是运筹帷幄,制敌机先的合适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