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雕塑艺术

2015-12-27 02:34敏鲍春永CaoMinBaoChunyo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建筑

■曹 敏鲍春永Cao Min& Bao Chunyong

(1.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建筑中的雕塑艺术

■曹 敏1鲍春永2Cao Min1& Bao Chunyong2

(1.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建筑和雕塑艺术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作为空间艺术,建筑与雕塑两者在形式、风格、空间、环境、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建筑中的雕塑分为装饰性雕塑、媒介性雕塑、结构性雕塑,然而这些种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但同时都表现出两者的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建筑雕塑化与雕塑建筑化的统一,两种艺术之间的结合与碰撞,对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雕塑艺术;装饰性雕塑;媒介性雕塑;结构性雕塑;建筑雕塑化

造型艺术的四大门类包括绘画、工艺、建筑和雕塑。各门类的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经常有一种艺术在向另一艺术开放门户,各种艺术都会延展,在别的艺术中得到超绝的造诣[1]。”在起初,建筑的形成,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人为环境形态,达到遮风避雨的目的,是一门实用型艺术。雕塑则是用来满足记载和崇拜的需要。建筑艺术的发展,得益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按照美学规律,形式美法则,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感。建筑的形体语言多表现为抽象和几何化,当雕塑参与其中,雕塑就凝练了建筑的精神。雕塑具有鲜明的寓意性,能够更加灵活、直接、生动地表达出建筑想要表达的语汇,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雕塑与建筑的融合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的建筑活动始终伴随着雕塑的创作而发展,建筑中的雕塑艺术也以不同的“身份”演绎着自己不同的角色。

1 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始于石器时代,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成。建筑中的雕塑艺术通常是指在建筑形体上或者空间中通过雕、刻、塑的手法在一些硬性材料和可塑材料上面进行艺术的创作,借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2]。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建筑和其中的雕塑追求的都是内容和精神上的整体统一,是各个时期艺术风格、社会文化和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当时人们在文化思想上的理想与追求。

2 建筑中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功能

雕塑艺术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和功能灵活多样,微观来讲,作为建筑的附属,主要分为装饰性雕塑、媒介性雕塑和结构性雕塑。从建筑宏观来讲,表现为更高层次的相融,将雕塑艺术应用于建筑表现形式的本身,使建筑具有雕塑的艺术美感,即建筑雕塑化。它们类别不同,但追求的与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2.1 建筑中的装饰性雕塑

“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是物质与精神互相作用的产物,都有特殊的价值和社会功能[3]。”雕塑艺术也是一样的。首先,它烙印了人类不同时代的理想和追求,形成了人类文明的缩影,它是物质社会的精神化产物。其次,它的实体形式,又是时代精神和文化的物化状态。装饰性雕塑一般依附于建筑之上,以美化和装饰物体为目的,通常采用提炼、写实、夸张、变形、美化的手法对物体进行雕、琢、刻、塑,使其具有装饰性。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宫殿、寺庙、塔、住宅上面的造型装饰多以图腾纹样为主,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包括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人物故事纹样,如大象、狮子、莲花、宝相花、牡丹、菊花等等[4]。通常以浮雕、镂空雕作为主要的表达形式,通过抽象或具象的创作手法来塑造建筑的装饰性雕塑,其使用材料往往因地制宜。如墙上的砖雕(图1)、门窗上的木雕(图2)、台基栏杆上的石雕等装饰,布局巧妙,雕琢精致,赋予了建筑材料以灵动的生命。这些装饰性雕塑不再只是建筑表面的点缀,而是与建筑融为一体,以一种立体形式、物化形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理想、道德和追求。它是社会物质与精神互相作用的产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是凝固的,是对历史的再现和追忆,是形式美、历史美和人文美延续的象征。

巴黎凯旋门(图3)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是为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而建造的大门,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尺度巨大,外形单纯。凯旋门一般为石材建成,通过雕刻来表现出其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这些雕刻包括凯旋门两个巨大门柱两面上的花式浮雕,通过对人物形态刻画,分别寓意着出征、胜利、和平、抵抗这四个方面(图4),同时也通过六个平面浮雕,描绘了六场战役,将时代英雄的名字刻在凯旋门上,让爱国英雄得以流芳百世。繁多而精美的雕饰纹样融于建筑之上,展现了不同的场景,也代表了不同的目的和寓意,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烽火与战争,是一个时代性建筑。

2.2 建筑中的结构性雕塑

建筑大师密斯认为建筑需要保持其“结构的诚实性”,这种诚实性是指将建筑的结构展示给人们,使其毫无遮拦[5]。梁思成先生也曾说过:“中国建筑的装饰与结构是完全统一的”,即建筑外露的结构部分也是其装饰部分。建筑中的结构性雕塑由建筑上的功能构件演化而成,往往同时具有装饰和结构的功能,这些雕塑既是对建筑的美化,又是整个建筑不可或缺的结构单元。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应县木塔是完全的木结构建筑(图5)。斗拱,作为柱与屋顶之间的过度性构件,能够将上面支出的屋檐的重量进行分解,同时还能起到加强柱子承重能力的作用[6],成为木塔建筑的主要构件。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还具有装饰性功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建筑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中精彩的一页。

■图1 徽派民居建筑砖雕装饰

■图2 建筑上的木雕

■图3 巴黎凯旋门

■图4 巴黎 凯旋门上的石雕

■图5 应县木塔

■图6 希腊神殿人像柱

■图7 敦煌石窟佛像

■图8 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图9 朗香教堂

■图10 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在西方,雕塑出现在古埃及时期,多作为当时建筑的重要构件,到了希腊和罗马时期,雕塑成为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不同形态的雕塑,不再只是神殿或是凯旋门上的装饰与点缀,而是与建筑的形体和精神融为了一体,传达出不同时代的思想追求。希腊神殿的人像柱(图6),人像雕塑兼具了美化建筑与承重构件的双重作用,是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一次完美结合,使神庙建筑表现的更加神秘、高贵、和谐。

2.3 建筑中的媒介性雕塑

雕塑的本体媒介是由雕塑的观念、空间、结构、材料、形式、张力、能量、比例尺度、重心、光、形体、力量等,共同构建的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语言体系[7]。其中,观念是“导演”,空间是“主演”。这一类雕塑形式在宗教、陵墓建筑中最为居多,往往承载了当时社会阶段和历史时期的精神寄托。建筑空间不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空间,而且是一个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8]。建筑除了具有实体空间以外,还具有虚空间,而这种虚空间就是人们通过对与周围事物的感知而形成的。雕塑的形式、尺度、体量、风格都受到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都要进行严谨的推敲。

建筑与其中的雕塑,应该具有一致的精神诉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给人构造出一个良好的“虚空间”。中国的寺庙文化博大精深,极具中国建筑特色。寺庙建筑庄严雄伟,精美华丽,讲究与自然外环境融为一体。其中的雕塑造型形式以塑绘结合,在古代不同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互相作用下,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寺庙雕塑集中表现为宗教雕塑,造型多表现为"和"的形象(图7),给人一种谦和倾听和慈祥宽容的美感。

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被认为是各种神秘地方和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金字塔,为埃及的陵墓建筑,古埃及人认为老死后会成为太阳神,于是在陵墓前建造了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使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图8),这样的陵墓雕塑被赋予了神灵的意义,同时也与建筑共同塑造了埃及特有的古老文明。

2.4 建筑的雕塑化

建筑与雕塑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既强调相互统一,又强调自身独特性,实现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相互融合。让建筑因雕塑精彩,雕塑为建筑生辉,极尽融会之妙,又尽显各自的独立艺术[9],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自然的状态。纵观世界建筑史,建筑往往是雕塑艺术的载体,建筑设计师往往又是雕塑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仅只是体现出建筑形式之美,同时包含了许多雕塑艺术的创作情怀,使建筑作品具有了雕塑感。正如勒•柯布西耶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朗香教堂被称为“混凝土雕塑作品”(图9),是现代主义后使建筑与雕塑的关系达到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的佳作,建筑语言与雕塑语言在同一件作品上达到整体统一的状态。另外,现代建筑卢浮宫入口处的玻璃金字塔(图10)及体现韵律美的悉尼歌剧院,这些建筑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不仅体现出了建筑艺术自身的语言,同时,又体现出雕塑艺术的美感,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建筑即雕塑,雕塑即建筑,雕塑形式成为了建筑的特征。

3 结语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的整个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的完成,是艺术――精神劳动的物质体现,艺术表现本质上是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体现[10]。”人们为了不同的社会活动和精神的需求建造了形形色色的建筑。作为建筑,它的生命力取决于它的艺术价值。参与其中的雕塑艺术,在特定的环境中既具有独立的艺术效果,又要与这种特定的环境相融合。它不应该只是建筑的附属,而是与建筑形成搭档,在历史的舞台上联袂上演着属于某一个时代的精彩。日新月异的世界更加缤纷炫目,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建筑与雕塑的艺术创作提供无法预想的发展空间。建筑与雕塑的联袂,不免产生新的磨合,但雕塑与建筑自古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必将再放异彩。

(责任编辑:北 方)

[1]汪倩.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相互认同性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0.

[2]李恭坤,杜建新.论雕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J].陶瓷研究.2010,(9):54-55.

[3]王铁城.论装饰雕塑艺术及其社会功用[J].艺术设计研究,2010.(3):74-75.

[4]汪溟.漫谈汉传佛教文化对我国传统环境艺术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 (9):60-61.

[5]段亚轩.建筑内外空间的融合[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11):13-14.

[6]孙冀东,姜文博.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形式与功能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8-130.

[7]曾靖,王梦佳.雕塑与媒介——第19届中国雕塑论坛综述[J].雕塑,2014.(1):6.

[8]吴亚南.论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1):72-73.

[9]许琛.简论建筑和雕塑的艺术造型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122.

[10]钟骥.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的冲击和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0):32.

Architecture of Sculpture Art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art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and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s the space art,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in form, style, space, environment,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mutual penetration.Building the sculpture is divided into structural sculpture, decorative sculpture, sculpture mediated.These species and no obvious boundaries, however.But at the same time, showing both supplement each other.Ultimately achieve architectural sculpture,and architectural sculpture’s unity.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llision between two kinds of art,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design history has had a profound inspiration.

Sculpture; Decorative sculpture; Mediated sculpture; Structural sculpture; Architectural sculpture

TS664.01;TU-852

A

1006-8260(2015)10-0108-02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LX12_061)

曹敏,鲍春永.建筑中的雕塑艺术[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0):108-109.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建筑
巨型雕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我的破烂雕塑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写实雕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