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琳菁(本刊记者)
从生产农药到进军食品加工
——记江西田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明美好的农业事业
◇文/胡琳菁(本刊记者)
最初知道“田昌”这个品牌,是因为藠头。在南昌市生米镇,藠头一直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的藠头价格都被外地的深加工企业牢牢把持着,直到有一天李朝明带着他的“田昌”,拿回了藠头深加工的主动权。如今的田昌已不仅仅是单做藠头产业那么简单,一辈子和“农业”打交道的李朝明,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李朝明出生在新建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看到父辈们吃苦受累的他立志长大后要努力奋斗,服务乡亲,带领村民共同致富。1986年,他南下广东,在一家外资大型农药厂生产部做了一名技术学徒工,四年的刻苦专研,让他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很快就被这家拥有1000多工人、年产3个亿的外资农药厂破格提升为负责生产技术的总监。
1998年,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凭着自己在广东外资农药厂数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和管理能力,很快就被本县的一家正处在改制期的国有企业聘请做副厂长。当李朝明接手时,企业虽有职工200位,但年产值不到500万,且负债1000多万元。这种情况让李朝明颇为焦虑,随后他和厂里其他领导一起,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3年,在李朝明的经营管理下,这个濒临破产的农药厂从500万元的年产值增长至3000万元的年销量。而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李朝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让他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可在李朝明看来,自己的事业并不仅限于此。“传统农民的意识在那个年代普遍相对落后,小时候看见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却不能卖出好价钱,就想着怎么能帮助他们把这些东西变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卖出去,这应该算是我儿时的梦想。”
“我在生米镇发现,那时生米的藠头都是卖半成品,价格普遍会受到外商及深加工发达省份客商的限制,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深加工呢?”
也许是儿时的梦想一直支撑着他,很快,李朝明就把视线转移到了食品加工上。“我在生米镇发现,那时生米的藠头都是卖半成品,价格普遍会受到外商及深加工发达省份客商的限制,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深加工呢?这样价格就不会受到他们的限制了。”
2005年,李朝明放下手中的农药厂,成立了江西田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藠头的种植、深加工及出口业务。没过多久,公司在生米镇的8000亩有机藠头种植基地,就被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基地,这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国家有机藠头产品称号的企业,且生产的藠头产品被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随后,李朝明和他的“藠头”越是一发而不可收。2006年,公司生产的甜藠头被江西省农业厅授为江西名牌农产品。2007年,公司荣获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同年,公司获得江西第三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畅销产品银奖。2008年,公司荣获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同年,公司由7个藠头产品增加到14个产品,并全部通过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公司生产的甜酸荞头在全国首届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09年,田昌公司已经形成签约藠农种植基地近5000亩,拥有厂房1万平方米,及藠头半成品和成品生产设备50余台的知名企业;同年,李朝明被南昌市全民创业领导小组评为“能人创业十大创业标兵”,而公司下属的南昌市绿色荞头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生米藠头”被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保护标识”。
任何企业都需要探寻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李朝明深谙其理。作为农业加工企业,他调动了可以调动的一切优势资源,开发出“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技术+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
2010年6月是当时藠头原料收购的旺季,而李朝明和他的“田昌”彼时真正赢得了收购藠头的“话语权”。2011年,田昌实现营业收入12755万元,利润840.39万元,创汇1579万美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572人,带动农户3147多户,农民户均增收2600元。而他本人,也被授予“江西省农业经济十大杰出人物”称号。田昌公司通过制定统一育苗、统一栽培、统一收购等手段,控制源头,严把质量关,使产品品质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为了让同村及周边农民尽快致富,他与数千余家农户签订了生产协议,以不低于0.65元/斤的价格向农户收购藠头,不仅保证了公司充足的货源,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种植藠头的积极性,同时保障了他们的销路和收购价格,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在藠头“蒸蒸日上”之时,其他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也未落下,在李朝明看来,这叫多管齐下。2010年6月,田昌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新建县联圩乡建设了“循环生态种养农业一体化”基地。基地除建设高标准大棚及猪圈外,还投资120多万建设了沼气池,沼液沼渣则用于蔬菜施肥。
如今的田昌早已成为一家以藠头的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为主,集有机蔬菜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如今的田昌早已成为一家以藠头的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为主,集有机蔬菜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早些年,李朝明就清醒地认识到,如今仅凭借藠头深加工一项,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藠头打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也需要把国内市场“纳入麾下”。据李朝明介绍,去年四月份起,公司研发出一种自加热的南昌瓦罐汤,“这种汤很适合在户外使用,自身就带加热功能,让消费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喝到热汤。而且这种瓦罐汤所需的食材,都是由我们公司提供的。”
“我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如果不进行产品创新的话,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同样是深加工,从田里种植的藠头到包装好的食品,这就是进步,但毕竟一个新产品也需要接受过程,目前我们已经与普通列车及一些高铁达成了合作协议,年产值在一个亿左右。”
从单一的藠头深加工,到如今整个产业链的延伸,李朝明觉得这既是进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农业本就是一件投入大、见效慢的事业,再加上融资难,使得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和转型。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和业务面,首先要解决品牌的问题。”在李朝明看来,江西是农业大省,却缺少大的品牌,“东西是好,但是价位卖不高,没有强势品牌。不仅仅是田昌,我认为任何企业都需要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深加工水平”。
创业的初期无疑是艰难的,没有人手就自己上阵,自己租厂房、买地。如今回想起来,李朝明用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农业生涯:酸甜苦辣、喜忧参半,用他的话来说,一切的因缘际会,竟是为了“生存”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