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5C”模式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2015-12-27 06:47:03谢梦昕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篇语境交际

谢梦昕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语篇分析“5C”模式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谢梦昕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开展多时,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现状仍不让人乐观,表现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语篇分析“5C”模式从衔接、连贯、语境、文化、评论五个方面对语篇进行阐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如果师生以语篇分析“5C”模式为指引,在课前、课上、课后对精读课文进行分析,开展丰富多彩的、以互动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将听说和交际活动贯穿始终,那么教学模式会更生动,教学内容会更贴近现实,精读课与社会文化、其他学科的联系会更紧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得以更好培养。

语篇分析“5C”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读课;启示

通常,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有读写课(受课程进度等因素所限,主要是精读课)、听说课(往往由外教授课)、相关选修课(如英美国家文化、英美文学、影视欣赏、双语课程等)。由于地区差异和各高校硬件软件等条件所限,听说课和选修课的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千差万别,教学效果很难以统一标准评定,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还是靠读写课来开展。以精读为主要内容的大学英语读写课主要采用外研社、外教社、高教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推出的全国大学英语教材,分多册,每册有若干单元,以某话题为中心编写的每个单元有2-3篇文章。这些文章是每个单元的核心,学生的输入源于此,输出也大部分在此基础上。这些文章“讲”得好与不好(其实不光是教师讲,还应有示范,更应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反馈,对学生所学的检验等),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有所用(包括运用和应用)。因此,对英语文章的分析讲解,对于大学英语课,特别是精读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是,长久以来的教学习惯并未激发精读课的活力,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

一、现状

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计划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方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三方面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以使其适应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试运行后,2007年,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从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为主转移到以提高听说能力为主”。《要求》对教学方法也做出了规定,“采用信息技术,把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改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1]。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认为,革新教学模式“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问题”[2]。的确,这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和交流能力十分重视,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解决长期被社会批评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问题,改变“活到老,学到老,就是用不了”的状况[3]。

改革至今,重点大学和一些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很多一般本科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还很不让人乐观,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致使基础稍差的学生硬着头皮痛苦地学但进步甚微,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屑于学而原地踏步。

(一)教学内容仍倾向于打基础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听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一些大学英语教师“把语言知识的传授看成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和全部任务,无休止地打基础。或虽然承认英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但实践上却始终停留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基础阶段”[4]。这些教师在读写课上往往讲讲单词、语法、翻译,再讲讲课文和笔头练习,即过多地强调“记忆”式学习,强调单词、语法规则的积累。然而这类陈述性知识(DEC for declarative knowledge)不同于程序性知识(PRO for proceduralized knowledge)[5],稍有学习方法的学生,通过字典、工具书、网络等就能轻松获得。即便耐着性子学了很多单词和语法知识,由于没有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即程序性知识),没有真正领会一个个英文单词在语法规则统领下组合成语言后在具体语境中的真正含义,大部分学生学了很多年英语,反反复复背了许多单词和语法,依然用不来,听不懂,说不出,甚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了很多遍也过不了线,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

很多教师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教学中尽量克服只重单词和语法的倾向,转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只是,由于原来的大纲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6],很多教师还未及时将旧的教学习惯和培养观念转变过来。在这类教师的读写课上,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因为“指挥棒”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所有题型中,阅读的分值最高(当然,改革后的考试中阅读与听力分值相同,仍是最高)。教师反复讲授阅读技巧,细致入微地讲解课文和阅读材料,恨不得把所有法宝都一口气灌进学生的脑袋。“内容重复引起的学习自满、懈怠、学习兴趣的下降、动力的不足”[7]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普遍情况。由于许多语言学习任务,特别是大量脱离实际交流的阅读和应试写作,“对学习者个人而言既没有趣味也没有关系,在任务之外教育意义极其有限”[8]。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脱节,语言成为教学的目的,而非教育的媒介”[9]。在很多非英语专业的普通高校大学生看来,与专业脱节的大学英语,根本就是豆芽学科,考试及格修得学分就行,没必要认真学习。更无赖的是,有些学生投入大量精力学习阅读,“学习了多年英语后仍然不能读懂英文原文”,因为“我国学生平时所学的课文都是经过改写的”[10]。此外,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忽视了对语篇整体性的分析和探讨,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能记住一些语言点,但对文章的写作意图、布局谋篇等不甚了解,缺乏对文章完整性和深层次的把握。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仍有大量语法错误,要么语法上正确,却总是不符合表达习惯,“中式英语”的痕迹很重,甚至逻辑关系不当,谋篇布局混乱。

对以听说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忽视是很多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的通病。受计算机配备不够、网络(特别是校园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不到位、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未配备或未及时升级更新等硬件条件制约,受课程进度、过级需求、生源情况参差、师资不足、师资水平偏低等软件条件影响,若不根据《要求》的规定尽快转变观念,在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上,教师更难对学生开展强化听说训练、提升交际能力、培养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只强调打基础,强调阅读、语言输入和积累,而不开展听说强化训练,不进行频率较高的语言输出,不开展贴近现实的交际活动,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而无用的失望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是很多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真实遭遇。因为,不交际、不运用,就不可能通过巩固程序性知识来盘活已学的陈述性知识,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现在出现的高分低能、开不了口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重知识轻交际的结果”[4]。在大学英语改革方兴未艾之时,很多教师也意识到,即便是读写课也应抓听说,精读课不应该只读,还应该提高听说、交际等教学内容的比重。可是,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只有Lead-in(话题导入)环节容易切入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而在讲解分析文章时,即便教师偶尔对大意、细节等提问,由于担心学生答不上、课程进度赶不上等原因,往往还是教师自问自答,或匆匆公布答案,学生又变成了插不上话的局外人,学习兴趣锐减。

(二)教学模式陈旧,基本上还是老式的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已经明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但在上述软硬件条件的制约下,依然践行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黑板、粉笔、书、老师加课堂的方式,有的也用一点多媒体技术,但变化不大。”[11]长久以来,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或许很多教师已将黑板加粉笔换成了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软件,但目前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教师独自一页页念诵PPT上的内容,仍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教师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听讲,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沉闷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很容易倦怠、分神,听不懂的学生还很容易“坐飞机”。而幸运地考过了四级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没有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的机会,其强烈的交际和使用语言的愿望不能得以满足,要么认为教师所讲内容是自己已知的,要么认为课讲得很枯燥,要么认为课程让自己反复低水平地重复,反正就是觉得大学英语课没意思,也就没了继续学习提高英语水平的兴趣。往往也正是这类“成绩好”的学生更厌学,带头不听课,上课时睡觉、玩手机、打游戏,不一而足,甚至干脆逃课。对他们来说,反正期末考试前翻翻书应付一下即可。这样,他们不仅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打扰了本来就不大听得懂的学生,也影响了教师上课的心情。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得不到机会强化训练、提高语言使用频率,很难将本来学得似是而非的陈述性知识巩固加深,直接导致了不停学、不停背、不停忘的现象,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教学效果当然无从谈起。简言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好。

二、语篇分析“5C”理论的内涵

严格地讲,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和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是两个概念。前者以自然情况下产生的口语(如对话、采访、评论、演讲等)为研究对象,后者以书面语(如书本、文章、通知、路牌等)为研究对象。但两者的界限并不总是泾渭分明,有时被称作“口头和书面语篇”,有时被称作“口头和书面文本”,都是对有交际功能的语言单位进行研究[12]。鉴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愈来愈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中提到的语篇,包括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语篇分析以文本和话语信息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语境中使用的语言的用法和功能,在短语、句子以外研究文本和话语,研究文本和话语表层含义背后的意义和功能,探究文化信念、思维模式、意识形态和权力如何影响语言产出者的意图和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13]。可以说,语篇分析探讨交际语言(包括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Martin Cortazzi和金立贤从庞杂的语篇分析理论中提炼出了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语篇分析要素,提出语篇分析框架“5C”模式①,即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文化(Culture)、评论(Critique)、语境(Context)。这五个要素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

语篇分析“5C”模式研究的不仅仅是词语,而是蕴含着思想的动态行为,超越了单词和语法的层面,着眼于语言与社会及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从图一可看出,语篇分析者在语境的统领下,考查语篇内部的关联(衔接和连贯)及语篇与社会文化的关联,进而作出相关评论。

(一)衔接(Cohesion)。

是指口头或书面文本中的关系和联系,特别是指能联结诸如语音、句法、词汇、语义等语言单位的关系符号,主要在词法和语法两个方面研究字面上(on the lines)的文本联系[13]。在此,词法包括了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部位关系词、词语搭配、词语重复等,语法包括了指代、替换、省略、连接[13]。

(二)连贯(Coherence)。

是指说话人或作者以有意义、有逻辑的方式使话语或文本联系起来的方式,主要在观念、思维方式、修辞模式等方面研究字里行间(between the lines)的意义[13]。衔接着眼于微观层面,连贯立足于宏观层面;连贯是由衔接来促成的,但有时没有相关衔接,文本或话语仍有联系,靠的就是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可通过标志性用语(lexical signals)、语序规则(rules of order)、观念间的修辞联系(rhetorical links between ideas)、体裁和文本类型(genre or text types)等来研究连贯。其中,标志性用语是指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短语等。语序规则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逻辑关系:时间、列举、因果(包括只有因或只有果)、理由—结论、比较、对比、分类、条件—结果、问题—解决方案、总分(概况—举例、一般—特殊)、预览—细节、预言—结果、手段—成效、手段—目的、陈述—更正、期望—否定、问答[13]。

(三)文化(Culture)。

指在某特定社区的社会上传播、共享的知识、行为、态度和观念,主要在字词句之外(beyond the lines)通过比较、对比,探讨不同文化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观念、权力等的差异[13]。文化蕴含于人们习已为常的交流方式中,只有与其他文化的行事说话方式进行对比时,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13]。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14],传播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广泛地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精确地与人交流,提高并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达到有效和高效交际的目的”[14]。

(四)评论(Critique)。

指在语篇中检验预设(presuppositions)和潜藏的观念(underlying values),分为表露声音(voice)和揭露权力效力(exposing effects of power)两个层面。研究批判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的语言学家会着重考查语篇的权力效力,特别是有差异的权力[13]。检验预设则是指检验文风、语言技巧等语言外在形式如何做到将有说服力的信息传达给读者或听者,尽管受众可能没太注意到自己已受语篇影响[13]。在评论语篇时,语篇分析者并不一定是在批评文本或话语,而是将其放在更大的语境中进行评价,因而这样的评价可能是肯定的、否定的、或兼而有之[13]。

(五)语境(Context)。

通常被看成文本所处的直接语境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的组合。语境对于文本而言不仅仅是背景知识,也不是文本简单地附加给语境。语境确定文本的意义和文本的使用,没有语境就没有意义[13]。语境包括了参与者(如读者、作者,说话人、听话人),及其身份、地位、角色、活动,以及他们如何与文本或语篇相关[13]。直接语境是语言语境,即语言的前后关系,俗称上下文。与直接语境相对应的,是涵盖更广的互文(intertextuality),即相互关联的一些文本或话语。通过对互文性的考查,了解相互引用、典故、引述、既有知识等,更有助于对目标文本或话语的理解[13]。

语篇分析的五个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例如,连贯往往是通过衔接语(如过渡、逻辑关系词等)来实现的,研究连贯时经常不能避开衔接。文化在语境中得以体现,语境除了上下文,还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评论总免不了涉及文化,人们在分析和发现语篇中隐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信息时,在评论语篇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对文化的认同感、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思考。如图一所示,衔接、连贯、文化、评论逐层递进,从微观到宏观,从小的字词句到段落篇章到广阔的社会文化再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比较,在语境这个更大的概念的统领下,相互关联,相互补充。

三、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针对上述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中凸显的诸多问题,语篇分析“5C”模式可以在改革枯燥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方面做出尝试。在教学内容方面,运用语篇分析“5C”模式后的课堂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语言掌握,更加注重听说和实际沟通交流能力,注重不同语言习惯(英文和中文)、不同文化的比较,注重语言与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和促进,引领学生拓展英语学习的时空和语境,从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运用语篇分析“5C”模式后,大学英语精读课上,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会被学生满堂彩替代,《要求》所倡导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11]会替代目前“课文、黑板粉笔(或PPT)加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总的来说,语篇分析“5C”模式超越了单词和语法的层面,可以从语篇内部的关联(衔接、连贯)及语篇与其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关联(语境、文化、评论)切入,引导学生对课文等相关语篇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帮助其学会话语技巧,获取文章所传递的深层次信息,使其通过模仿、再现、创作在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方面更地道、更符合说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习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引导教师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情况。具体来看,可在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引入语篇分析“5C”模式,通过具体运用该理论来促进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实践,提高师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不仅包括了教师的备课、教学思路规划、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等,更重要的是应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细致的课文预习活动。如有条件,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发挥校园网、自主学习平台、购买了权限的英语学习网站等的优势;即便相关硬件条件还不充分具备,学生几乎人人持有智能手机,很大一部分学生有自己的计算机,校园内的电子阅览室和校外的网吧更是向所有大学生开放。鉴于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计算机和网络,教师可以利用语篇分析“5C”模式来实现“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QQ(群、空间)、邮件等,当然有条件的话还有校园网、自主学习平台等,来发布详细的预习任务,进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这些预习任务包括但不局限于:借助字典、在线词典等,熟悉生词、短语的音形义及用法;在课文中找出较复杂的句型或较难理解的句子,借助工具书等先试着分析,若不能解决,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或课后与教师、同学等探讨;熟悉文章的大意、篇章结构等,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在课文中以及生活中、网络上等找到支撑或反驳这些观点的实例,培养批判性思维。当然,这些预习活动必须成为形成性评估的考核内容,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监督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使他们渐渐具备可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用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自学的兴趣,用明确的、由易到难的一个个小任务来培养学生一步步“通关”的成就感,这些小任务的完成又能促进课堂听说读写译活动的顺利开展。

课上,教师不仅要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解疑答惑,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开展以听说、交际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在学生对语篇分析“5C”模式还未充分掌握前,教师可以列出关键词,让学生据此复述相关段落或全文,让学生参与分析文章的衔接是如何通过词法和语法得以实现的。教师列出或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连贯的标志性用语,一起通过时间、因果、问题—解决方案等语序规则分析逻辑关系,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再给学生一些零散的句子,让他们通过模仿逻辑关系恰当的范例,将短句重新排列、改说或改写,形成段落。先探讨直接语境,要求学生根据语篇回答以下问题:参与者是哪些?他们在哪儿?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何、何时、如何相互交往?即常见的FiveWs and One H。再拓宽学生思路,开展相关间接语境材料的听说活动,并推荐课外阅读、影音材料进一步拓展间接语境。要求学生找出语篇中反映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探讨和鉴别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以“包容精神”看待不同文化,在不同文化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包括中西方文化在内的全世界不同文化中寻找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15]。在对语篇进行评论时,要求学生结合文风、语言技巧等谈论语篇如何有效传递了有说服力的信息和自己受到该信息影响的程度,分析文中有无权力差异,探讨权力效力的具体情况。

在学生对语篇分析“5C”模式较熟悉后,教师可在课前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按照衔接、连贯、语境、文化、评论五个主题自主分析语篇,并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成果做成演示汇报材料,在课堂上汇报展示课文等语篇的“5C”,教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更正和补充。教师根据课文语篇所涉及的多种题材、体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设定课堂交际任务,让学生开展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信息差活动、头脑风暴、课堂分组讨论活动、配对练习、演讲、朗诵、新闻发布会、辩论、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强化语言的听说和交际,提高语言运用的频率,从而鼓励、确保学生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教师应恰当地给予鼓励、指导和示范,使学生“在口头表达上和认知活动上活跃起来”[16],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用英语叙述、描写、论述、讲解、辩论等,还能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如诗歌、记述、海报、广告等)去表达,同时还能促使自己学会针对同一课文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去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14]。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如提出和核对假设、推理、预测和概括,有效地理解、解释和表达手势语,在交际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幽默感、耐心和毅力,迂回表达等[17]),以确保上述课堂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鼓励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也能用英语开展日常交流。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对学生的交际活动给予反馈和点评,更可以要求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使当次未进行相关活动的学生也参与进来,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互动。第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角色,做好时间管理,防止同一活动时间太长而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变得疲惫而失去兴趣。

课后,教师充分利用相关硬件软件条件,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沿着课堂上讨论的思路,按照“5C”的模式继续学习文章,查漏补缺;要求学生完成课后语言强化练习题,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发布答案和解题思路;要求学生拓展阅读,开展视听活动,在互文中体验广阔的语境,感受文化的差异和共通;要求学生就课文、教师推荐的材料等写评论、谈感想;根据语篇所涉话题,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设置一些选题,要求学生开展小型研究活动,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找英文原版材料,促进专业科目的学习。

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阶段密不可分。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前注重输入,主要要求学生阅读、利用学习工具查阅资料。课上是关键,决定着采用语篇分析“5C”模式实施的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它不仅要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更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在互动中使学生更自信、更准确地开展听说训练和交际活动,使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说教师评”。课后是巩固阶段,促使学生将输入和课堂输出在教师、同学指点修改后的内容整合起来,再重新输出,教师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再者,促进学生将英语作为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工具,延伸课堂内外的学习。

四、结语

《要求》在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详细规定,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和交流能力。如前所述,大学英语精读课承载着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提升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际重任。在精读课上如何尽可能让学生多开口、多动脑、多参与互动交流,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作了很多尝试。语篇分析“5C”模式从微观到宏观,从语言到文化到多学科的拓展,为学生展现了无比广阔的画面;同时,该理论模式为教师在课前、课上、课后设计教学活动、安排学习任务等提供了思路,促使其积极转变角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吸引学生成为课堂听说训练和交际活动的主体。当然,教学有方,教无定法,也没有任何理论模式无懈可击。在普通高校响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声的过程中,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践行语篇分析“5C”模式,不失为增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尝试。

[注释]:

①因Martin Cortazzi和金立贤尚未将研究成果以专著或论文形式发表,文中关于语篇分析“5C”模式的引述均源自两位学者合作的W orkshop on Applying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s。该材料为全英文,文中的中文引述为本文作者拙译,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二位理论创始人与诸位专家、学者海涵。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3.

[2]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外语界,2008,(4):4-9.

[3]张尧学.英语教改重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N/OL].中国教育报,2008-11-21.http://epub.cnki.net/grid2008/ detail.aspx?filename=CJYB200811210030&dbname=CCNDLAST2012.

[4]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9-32.

[5]周文娟.从美国“5C”外语目标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2,(5):74-76.

[6]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8.

[7]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8]W illiams,M.&R.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6-7.

[9]刘振前.中国外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山东外语教学,2004,(3):9-13.

[10]熊慧康,熊敦礼.大纲、标准及我国英语教学改革[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141-143.

[11]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7):5-8.

[12]Crystal,D.The Cambridge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16.

[13][英]科塔兹M,[英]金立贤.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研修班研修手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46.

[14][英]金立贤,[英]科塔兹M,张 宏.多元化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创意系列:多层面投入型英语教学方式[J].外语界,2005,(1):9-16.

[15]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

[16][英]金立贤,武尊民.发展独立性学习者:香港大学生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26-29.

[17]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J].外语界,2001,(5):22-27-72.

Inspirations for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from Discourse Analysis 5 Cs M odel

XIEMeng-xin

Thoug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has been on for a long time,in common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for non-English majors is still wanting as it is represented by bor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old-fashioned teachingmodel.In consequence,students have few interests and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are undesirable.Discourse Analysis 5 Cs Model explains a discourse from five aspects,namely Cohesion,Coherence,Context,Culture and Critique.Hence,it has operation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Guided by Discourse Analysis 5 Cs Model,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analyze texts before,in and after class,take various interactive activities,and have speaking,listening and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all through the learning process.In this sense,the teachingmodel can bemore vivid,the teaching content more connected with reality,intensive reading class more related to society,culture and other subjects,studentsmore involved in class activities,and their overall language 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for English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ter trained.

Discourse Analysis 5 Cs Model;college English;teaching reform;intensive reading class; inspirations

H319

A

1674-5612(2015)06-0111-08

(责任编辑:赖方中)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语篇分析5C模式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精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SB284)

2015-05-12

谢梦昕,(1983- ),女,四川高县人,四川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交际
情景交际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