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朱玲 刘人锋 余灵
北京文化符号的媒介建构分析
■于丹 朱玲 刘人锋 余灵
城市与文化符号这二者紧密相连,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为了科学调查民众眼中的北京文化标志,以及大众媒介对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本次研究运用量化方法,采用李克量表测量91个文化符号对北京文化的代表程度,同时考察传统媒介以及网络媒介对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建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文化符号前十位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京文化符号,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在其列。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北京文化符号中可归为京味文化符号、社会文化符号、政治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等七大类型。数据还显示不同媒介对于七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本质上是符号的系统,传播符号的媒介对建立在它之上的文化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塑造作用。故本文提出可继续巩固不同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现有建构中的长板建设,同时补充短板不足;以七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北京文化符号坐标体系建设等对策。
北京文化;文化符号;媒介建构
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认为:“符号既包括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文化符号指那些只被某一文化群体的成员所承认,经常带有复杂意义的语言符号、图案和物体等。由于来自一个文化的标志经常被其他文化所模仿,所以它位于文化成分的最外层。”①进一步来看,文化符号具有超越个体生命周期的特点。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的活动的意义已开始超越出人的当时活动的目的的本身。所以,当时进行活动的人虽然死了,但他的活动及其产品对整个人类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仍然存在。他的活动及其产品成了整个人类发展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具体物证。这些物证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一个特定形态的文化符号。”②
王一川教授认为“所谓城市文化符号是能代表城市文化形态及其最显豁特征的凝练、突出而具高度影响力的象征形式系统。城市靠符号来记忆,城市靠文化符号而活在人们记忆里。”城市文化符号是濡染人们城市记忆的窗口,更可以说,是城市文化精神的象征。一座世界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系统会润物细无声地塑造人们最鲜明而又最深刻的个人记忆。③进一步来看北京的文化符号,赵伟认为:“北京历经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为世界城市的构建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形成了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具有世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辐射力、创新力等特征”④。王一川教授将大学生心中的北京文化符号做了类别划分,如历史或博物类,包括京剧、长城、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天坛、胡同文化;大众传媒或时尚类,包括中央电视台、春晚、百家讲坛、同一首歌;体育类,包括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产业品牌类,包括联想、同仁堂;高科技类,‘神舟’飞船;高等教育类,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⑤
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尤其在互联网使用并开始普及的今天,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媒介是传统文化符号传承与建构的重要渠道。霍尔(Stuart Hall)曾对大众媒介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做过分析,“无论是就质或量的观点来说,现如今媒介在文化领域已经取得了决定性和关键性的领导地位。单只是就经济、技术、社会与文化资源来看,大众媒介所能控制的部分,比起目前还存在的所有更为传统的、更为古老的文化渠道,其素质优越了许多……这是现代媒介的首要的文化功能:提供并选择性地建构了‘社会知识’社会影像,透过这些知识与影像,我们才对于‘种种世界’‘种种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实体’产生认知,透过这些,我们也才通过想象建构他们的及我们的生活,使之合并为可资理想的‘整体的世界’。”⑥
对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大众媒介如何建构北京文化符号还没有详尽的实证研究数据,同时,当前民众对北京文化符号的认知情况也缺乏实证研究的文献。作为对现有文献的补充,本次调查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调查和探讨。
1.在民众眼中,哪些符号是北京文化的标志?
2.北京文化符号由哪几个维度构成?
3.不同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的建构有怎样的影响?
以上问题的探讨对于有策略、有目标地建设北京城市文化,彰显北京文化符号有着重要意义。而提升北京文化符号的代表力,提升北京文化符号的国际影响力,正是推进北京文化走出去的基础环节。
(一)调查指标与测量方式
1.文化符号调查指标的确立
北京文化符号的确定:首先对北师大文理科各100名学生(共200人)进行开放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份。然后由课题组专家对收集到的文化符号进行统计和调整,最终确定本次调查所使用的91个北京文化符号。
本次调查采用李克量表测量91个文化符号对北京文化的代表程度(1表示这个文化符号完全不能代表北京,5表示完全可以代表北京),得到均值后排序(均值最高5分,最低1分)。
2.媒介
本研究选择传统媒介以及网络媒介作为考量对象。其中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网络媒介包括新闻网站、APP、微博、微信。
(二)调查方案
通过印象博观网络科技(北京)提供的新浪微调查平台采集样本。北京以外省市按照区域配额采集样本,男女比例以1∶1加权处理。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至15日,共回收有效数据6207份。
(三)样本构成的基本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样本为6207份。受访民众中,男性占49.1%,女性占50.9%。样本年龄分布20岁以下为1.50%、21-30岁为36.80%、31-40岁为39.80%、41-50岁为17.00%、50岁以上为4.90%,年龄多集中于20-40岁之间。
从学历来看,受访民众中初中学历占1.7%、高中、中专或职中学历占10.1%、大专学历占24.9%、大学本科学历占54.5%、硕士、博士学历占8.8%。
地域分布上,北京受访民众占比最高,为18.20%,其余省份占比均在10%以下。(具体人口信息分布可见表1)
表1 样本来源及地区比例
中国文化的建构一直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放在首都北京这座城市环境下,北京文化符号的建构也始终是北京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现阶段,文化符号的划分较为零散、缺乏科学依据,在媒介构建功能与文化符号群集的对应关系上很难建立起稳定的研究逻辑。因此,在研究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前,我们先需要弄明白,北京究竟有哪些公认的文化符号,在此基础上再对北京文化符号属性进行分类。
受访民众对91个测量指标进行五分制(最高5分,最低1分)的评分,考察每个指标代表北京文化符号的程度。统计结果显示,首先,北京城市文化符号前十位多是传统意义上政治文化符号和皇家文化符号。故宫、长城在91个选项中得分最高,居前两位。得分第三到第十位的依次是:人民大会堂、颐和园、升旗仪式、圆明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烤鸭、北京大学、中南海。得分在4分以上的还有四合院、清华大学、天坛。其次,得分最低的十个文化符号中,京味文化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宋庄、盛锡福、园博会、遛鸟、保利剧院、国安球队、高干、仿膳、兔儿爷、卤煮。再次,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心中较有代表性的北京文化符号,如北京户口、房价贵、北漂、堵车在91项指标中分别排在第22、25、27、29位,超过了地坛、明十三陵、首都机场、同仁堂、前门、中关村、雍和宫、北海公园、香山等知名景点。
表2 北京文化符号认知排序
研究媒介对于文化符号建构产生的影响,我们需先将91个看似杂乱无章的文化符号进行有效、科学的分类,以进一步探讨媒介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作用。
除了6个指标得分接近中间线3分外,其余指标都在中间线以上,本研究认为91项指标均有一定代表性。进一步探讨91个文化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民众眼中北京文化符号呈现哪些维度,用实证方法为北京文化符号划分维度。
将91项北京文化符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方差最大化旋转(VARIMAX),不限制因子数目,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结果两轮分析,将载荷值低的指标去掉,最后有65个北京文化符号呈现7个因子。该模型的解释总方差为68.77%。
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因子1所涉的21项指标中,基本是以京味文化为主体的北京文化符号。如负载值较大的指标“卤煮”“爆肚”“瑞蚨祥”“仿膳”“驴打滚”等,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京味文化符号”。
因子2所涉及的10项指标中,基本是以北京存在的社会问题为主体的北京文化符号。如负载值较大的指标“雾霾”“限行”“堵车”“房价贵”“蚁族”等,因此将因子2命名为“社会文化符号”。
因子3所涉及的8项指标中,基本是以北京政治象征为主体的北京文化符号。如负载值较大的指标“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南海”等,因此将因子3命名为“政治文化符号”。
因子4所涉及的10项指标中,基本是以皇家旅游景点为主体的北京文化符号。如负载值较大的指标“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地坛”等,因此将因子4命名为“皇家文化符号”。
因子5所涉及的6项指标中,基本是以北京传统的演艺文化为主体的北京文化符号。如负载值较大的指标“皮影”“梅兰芳”“相声”等,因此将因子5命名为“传统演艺文化符号”。
因子6所涉及的6项指标中,基本是以现代建筑为主体的北京文化符号。如负载值较大的指标“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等,因此将因子6命名为“现代建筑文化符号”。
因子7所涉及的3项指标基本是以现当代艺术为主体的北京文化符号。“保利剧院”“798艺术区”“宋庄”均为北京现当代文化的代表者,因此将因子7命名为“现当代文化符号”。
表3 文化符号的因子分析
“不存在无文化的传播,也不存在无传播的文化”⑦。也就是说,在“文化媒介化”的当代,人类社会的多种文化都无法脱离大众媒介的传播和影响。符号是各式各样的文化的同一性,这是符号论哲学与符号论文化学为我们提供的最现实的结论。这套文化理论可以这样概括: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作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也就仅仅是动物而不会成其为人类。这套文化理论的根基是卡西尔的符号学,他的全部理论可以概括为人应用符号创造文化。卡西尔表明,人类生活的典型物质,就在于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即人类文化的世界或者人化了的自然,所以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符号化的发生是要借助媒介的,所以,媒介的性质能够决定文化的性质,因为媒介作为符号的传播系统,它反过来会要求符号的生产模式与生产速度。符号系统的流变大致是这样的过程:生产符号、系统化符号、传播符号、接受符号,最后是新符号产生。我们关注的不是符号形态与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而是符号传播所依赖的媒介与建立在符号体系之上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所收集的媒介使用情况,可以在控制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变量的情况下,将北京文化符号的7个因子分别作为因变量,将媒介接触作为自变量进行媒介影响的回归分析,以判断不同类别的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的建构影响的差异。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介为自变量,建立7个多元回归方程。经过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可知,7个回归方程显著性水平均很高,回归分析所涉的自变量均不同程度对各个因子进行了有效的解释。
从具有显著性的变量可以发现,对各因子产生影响的因素各不相同。
(1)京味文化符号:经检验,电视、杂志、微博三个媒介指标对“京味文化符号”这一因子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杂志对京味文化符号是正影响,而电视和微博则产生负影响。
(2)社会文化符号:经检验,电视、报纸、微博、微信、APP五个媒介指标对“社会文化符号”这一因子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微博、微信、APP为正影响,电视、报纸为负影响。
(3)政治文化符号:经检验,电视、报纸、微博、微信、新闻网站、APP六个指标对“政治文化符号”这一因子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电视、报纸、微信、新闻网站、APP对其均产生正影响,而微博产生的是负影响。
(4)皇家文化符号:经检验,电视、报纸、微博、APP四个指标对“皇家文化符号”这一因子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均为正影响。
(5)传统演艺文化符号:经检验,只有杂志对这一因子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6)现代建筑文化符号:经检验,只有电视、杂志对这一因子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7)当代艺术文化符号:经检验,电视、报纸、杂志、微信、新闻网站、五个指标对“当代文化符号”这一因子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只有杂志是正影响,而电视、报纸、微信、新闻网站对其均产生负影响。
表4 媒介接触与七个文化符号认知的回归分析
文化符号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形式,媒介是传承和建构文化符号的重要载体。通过前面分析可以发现北京的城市文化符号具有“多角度的文化符号,多元的媒介建构”的这一特征。克罗伯与另一位人类学家克拉克洪 (Klcukhohn)认为:文化是一种产品;具有历史性,包括思想、规律(patterns)和价值观念;具有选择功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而传延;建立于符号的基础之上,是从行为和行为的结果中抽象出来的。美国传播学界文化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詹姆士·凯利认为,传播的最高表现并不在于信息在自然空间内的传送,而是通过符号的处理和创造,参与传播的人们构筑和维持有序的、有意义的、成为人的活动的制约和空间的文化世界。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符号无论是在文化层面还是在传播层面都起到一个关键的基础作用,并且是文化和媒介真正形成沟通的一种必须介质。研究中,我们可将北京文化符号中65个符号归为7大因子:京味文化符号、社会文化符号、政治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传统演艺文化符号、当代建筑文化符号、现当代艺术文化符号。我们的媒介归为两类——传统媒介: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新媒介:微博、微信、新闻网站、APP。文化符号和不同媒介之间应有不同的对接模式,而不是在所有媒介中一味的使用同一种传播模式,这是造成一些文化符号在某些媒介中得不到有效传播的根源。
例如,不同媒介对于七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报纸、电视在政治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上面的建构作用非常突出,而对于当代艺术符号和社会文化符号不但没有建构作用,还有消解作用。微博对京味文化符号和政治文化符号有明显的消解作用,而对社会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有明显的建构作用。微信对政治文化符号和社会文化符号有显著建构作用,而对当代艺术符号有明显消解作用。新闻网站与报纸电视一样对政治文化符号有明显建构作用,而对当代艺术符号有明显消解作用。对于传统演艺文化符号的认知主要由杂志建构;对于现代建筑文化符号的认知主要由电视、杂志建构。
总的来看,社会文化符号多由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建构,而传统媒体则不但没有建构还存在消解作用。对于这一结果,可以从最近十五年来网络的发展来解释,尤其是最近五年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民众能够通过网络媒体来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能够有机会参与讨论。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慢慢变为了民众心中较为稳定的印象,进而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如北京的北漂、堵车等等社会问题就主要是通过网络由一个社会问题演变为北京的符号。但传统媒体一般对这些社会问题是回避的,民众也没有机会参与讨论。所以,使用社会化媒体多的民众,这些突出的社会问题越是容易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北京文化符号。
把握不同媒介对不同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一方面可以对媒介功能有准确把握,在下一步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分析,如从使用人群构成、文化消费趋势、社会心理等着手;另外一方面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介渠道来打造文化符号。
在推动文化符号的媒介建构过程中,要以七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北京文化符号坐标体系建设,应对不同文化符号的媒介使用情况做出调整,明确不同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的现有建构效果,继续巩固长板建设,同时补充短板不足。
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最为便捷、快速、廉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渠道,其必将是文化符号构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对文化符号的建构效果,将对北京文化符号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注释:
①王丽雅:《中国文化符号在海外传播现状初探》,《传播学研究》,2013年第5期。
②郭鸿:《文化符号学评介——文化符号学的符号学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
③王一川:《北京文化符号与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④赵伟:《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第1期。
⑤王一川:《北京文化符号与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⑥万丹:《对现代传媒的文化批评》,《现代传播》,2000年第2期。
⑦Douglas Kellner,Media Communications VSCultural Studies:Overcoming the Divide.Communication Theory,Vol.5,No.2,1995,pp.162-177.
(作者于丹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朱玲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刘人锋、余灵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