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丰,张丁华
(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河南 中牟 451450;2.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中心,河南 中牟 451450)
不同模式下猪多发性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王艳丰1,2,张丁华1
(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河南 中牟 451450;2.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中心,河南 中牟 451450)
我国既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2014年生猪存栏量占全球60%左右。然而我国的养猪生产效率和投入成本却与养猪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目前,虽然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所占比例逐渐加大,但散养户和中小型养殖户在国内仍占较高比例。由于两者在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疫病防治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疾病的发生特点、抗体水平等也存在不同。现将不同模式下猪多发生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阐述如下,供业界同行参考。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下猪常见病发生情况见表1、表2、表3。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全国不同地区猪常见病的感染率、阳性率、发病率等有所不同;同一种病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模式,发病率、阳性率和感染率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相比,大多数地区疫病感染率、阳性率、发病率较散养户低。但有些地区规模场比散养户要高,如山东省猪瘟发病率,规模场为58%~78%,散养户为37%~73.77%;湖南省猪伪狂犬病感染率,规模场为79.3%,散养户为48.3%;云南省母猪繁殖障碍发病率,规模场为0~75%,散养户为0~20%;猪衣原体病,江苏省、云南省的感染率规模场均高于散养户;其他如猪支原体肺炎(江苏盐城)、副猪嗜血杆菌病(四川省)、猪弓形体病(上海市、重庆市)、猪球虫病(云南省)等均是规模场高于散养户。
表1 不同饲养模式下猪常见病毒病发生情况 %
不同饲养模式下猪场常见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都有许多疾病发生,但两者多发性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的种类和感染率不同,发病规律(如发病日龄、侵害对象等)也不同。
3.1 散养户猪病频发的原因
当前,散养户在养殖过程中疫病频发,抗体水平低或不整齐,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生物安全(选址和规划布局不合理,饲养方式和饲养制度不科学,防疫意识淡薄,饲料和饮水管理不规范,废弃物处理不科学,生物害虫未能有效消灭等)做得不够,消毒不规范,生物防治技术不达标,药物防治技术不规范,猪病监测力度不够,饲养管理水平差等。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在发病频率、发病种类、发病规律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规模猪场的猪感染某种疾病的比例不同,就与其管理水平有关。集约化猪场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相对来说较好,再加上严格的消毒措施,所以感染率、阳性率和发病率就较散养户低。
表2 不同饲养模式下猪常见细菌病发生情况 %
表3 不同饲养模式下猪常见寄生虫病发生情况 %
表4 不同饲养模式下猪常见病分布和发生情况
3.2 养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适度规模
养殖户分散饲养,成本高,抵抗风险能力差,因此,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平抑市场价格、实施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散养户未来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一是加入养猪合作社;二是紧跟龙头企业;三是家庭牧场。规模化养殖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度。适度养殖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猪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具体规模的确定方法可参考洪灵敏等[1]所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王林云前理事长在第4届全球猪业论坛提出几种适度养殖形式:1)养10~30头母猪,年出栏200~600头肉猪,夫妻2人,自繁自养;2)养50~100头母猪,年出栏1 000~2 000头肉猪,夫妻2人,自繁自养;3)养200~300头母猪,年出栏4 000~6 000头肉猪,雇佣3~5人,自繁自养;4)公司加农户形式:如重庆养猪120模式、湖北养猪150模式、温氏模式等。
3.3 规模化猪场与散养户发病情况差异原因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文献整理分析和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导致不同饲养模式的猪场发病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猪群健康状况的差异。樊福好(2014)[2]对我国猪群健康状况调查表明,47.8%的猪只处于非健康状态,而且这个数据主要是针对全国各大型养猪场得出的,散养户所养猪只健康状态更不理想。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以笔者的实验室检测为例,规模化猪场常见病的抗体水平和整齐度基本上都高于散养户;李霞也报道不同猪场使用同样的人员免疫、同样的疫苗、同样的用量、同样免疫时间、同样抽检时间,猪瘟抗体合格率却存在差异,规模场为76.42%,散养户71.92%[3],规模场42日龄时仍有部分猪只有保护力,而散养户42日龄时基本无保护力[4]。其次是饲养管理水平、抗体是否实时监测、猪场环境、药物滥用、防疫观念、饲料营养、饲喂制度等都会影响到猪只健康状况和机体免疫力,造成不同饲养模式下饲养的猪只对同一种病的易感性、发病规律等存在差异;最后是与疾病的特性有关,如集中饲养的猪群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机率大,就是由于感染率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所致。
[1] 洪灵敏,许玉贵,郑晓旭,等.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的确定[J].经济师,2013(2):260-265.
[2] 樊福好. 2010—2014 年我国猪群健康状态调查报告[J].养猪,2014 (4):92-93.
[3] 李霞. 规模饲养场与散养户猪瘟免疫效果比较[J].中国动物保健,2014,16(4):34-35.
[4] 马长宾,王忠山,陈文武,等. 农六师垦区规模场和散养户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试验[J].养猪,2012(6):103-104.
2015-07-03)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230010)。
王艳丰(1978-),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及防控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