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机化思维(续)
去小机化思维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要想清楚目的、理清楚思路、设计好路径、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才能真正获得去小机化带来的收益,而不是空欢喜一场。
继分析去小机化迁移的前两个方面后,本篇专栏将分析另外的四个方面:3.基础软件迁移评估;4.应用软件迁移评估;5.数据迁移评估;6.云化的评估选择。
3.基础软件迁移评估: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标准套件,这些基础软件往往都有Linux版本和小型机版本,因此从小型机迁移到x86的Linux平台只需要在x86平台上安装相应的软件版本就可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数据迁移,从小型机上将数据迁移到x86平台系统即可。当然,因为大多数传统基础软件都是垂直扩展的设计,要真变成云计算模式的水平扩展,要重新修改应用设计,这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
另外,像数据库等传统软件,往往在支撑核心应用去小机化的同时是否可以进行云化也要综合评估,因为此类核心系统去小机化和云化都存在较大风险,需要评估到底是分两步走还是一步到位。这需要考虑数据库类软件的负载和迁移的复杂性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当然,因为小型机版本的同一软件往往价格是x86平台上同样软件的好几倍,因此基础软件的去小机化可以大大节约基础软件的许可证费用,这往往是很多基础软件厂商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阻挠此类软件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4.应用软件的迁移评估:应用软件包括CRM、ERP、SCM、HRM等等,种类繁多,各个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各异,要分别进行评估。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类软件是否有x86版本,如果只有小型机版本,就要考虑原来的软件厂商是否能提供帮助进行迁移等等。现在业界已经对此类业务推出了各种全面的迁移服务,建议用户能针对性的进行评估、准备详细的迁移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地走好应用软件的迁移。
5.数据迁移评估:数据的迁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应用临时出现中断还可以接受,但是一旦发生数据丢失,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一些核心部门的数据,如金融机构、保险等。当然,用户往往已经有各种数据保护方案,包括RAID磁盘阵列保护、备份、容灾等。但是针对数据的迁移还是认真评估,详细了解其中各个环节风险,充分做好预案,包括到底是设备搬迁还是数据迁移、数据的完整性保障、数据迁移的工具和步骤等。不过最好还是要数据存储的厂商来完成这些迁移的工作,因为今天的存储阵列等已经很复杂了,不当的迁移操作都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6.云化的评估选择:去小机化思维的真正方向还是云化,因为仅仅去小机化还不能满足现在各个业务的实际需求,只有云化才能真正推动系统走向第三平台,从而引入社交化、大数据等新理念,一起推动业务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云化评估要考虑应用负载弹性需求、应用依赖性、应用的关键性、应用的类型、迁移的难度、合规性要求等,业界比较知名的CIM(Cloud Intimacy Model)是很好的评估模型,可以应用CIM进行系统、综合评估,从而规划不同应用的云化路径。
最后,无论是去小机化还是云化,都要仔细规划,分步实施:
1.一次性云化所有的系统不是好选择:很多用户通过多年积累,往往有大量不同时代的应用,需分批次来云化。实在不能云化的应用还是慢慢将此类应用淘汰,选择更易于云化的应用平台。
2.业务云化不适合大干快上:云化评估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每个应用的实际情况各异,即使利用了CIM评估,也并非完美无缺,而是要掌握好云化的节奏,控制好风险才能确保云化的成功。
3.云化的安全风险常常被夸大:很多人谈到云化,张口闭口都是安全风险。其实,在企业内部进行私有云部署,上面的安全和传统安全没有多大的差异,只是资源动态弹性分布了,其实就是云计算出现前大家称的“NGDC(Next generation Data Center)”,安全还是企业自己完全掌控的。当然,走到公有云,也不见得安全就糟糕了,公有云往往由非常专业的人士来设计和运营,远比一般小企业自己运营IT系统专业。
4.去小机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小机化绝对不是一场风暴,要想清楚去小机化的目的。如果去小机化目的不明确,还是不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