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主要存在四个偏向:一是“昏”,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为练而练,盲无目的;二是“乱”,即草率从事,辗转相抄,广收天下题,毫无系统性;三是“死”,即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思考性;四是“滥”,即名目繁多,数量很大,泛滥成灾。由于这四种偏向的存在和发展,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教师忙,学生苦,家长怨。针对此问题,我开展了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的探索研究。此次课题研究对象为2010年9月升上五年级(1)班的全体学生,共40人。课题研究时间从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
一、教材类作业设计
1. 课前预习性作业设计。比如学习《詹天佑》,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背景有较多的了解。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与文化、历史、道德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2. 课堂深化性作业设计。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写话。在教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穷人》等,用课内几分钟完成写话作业。无论是讲读文中设计的作业还是阅读理解文章后留的作业,只要是当堂完成的,学生都乐于去做,而且完成质量高。
3. 课后延伸性作业设计。学习了《秋天的怀念》后,我这样设计作业:(1)请你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亲人听;(2)给亲爱的爸爸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信来表达你深深的爱意。
二、单元专题类作业设计
新教材的编写很有特点,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以“温暖的回忆”为主题,让学生了解作者感受爱、奉献爱的经历。学习结束后,我布置学生继续搜集表达爱的诗词、散文、歌曲、绘画等。这样的作业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课外积累型作业设计
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我做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工作,发现好文章及时推荐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有时也结合重大事件或节日来设计作业,如小报型的作业“走进大自然”和“永远的记忆——5.12”“永远的记忆——2008奥运”都很有特色,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诵读古诗文”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外积累型作业。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要背会15—20首古诗,在我的引读讲解中,学生由易到难,不断积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语文综合实践型作业设计
1. 课内外联系。如学了《蟋蟀的住宅》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读《昆虫记》;学了一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后,布置学生编写童话,办“童话天地”手抄报;了解汉字的发展,办一份“遨游汉字王国”的手抄报。
2. 学科间融合。学了《藏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戏曲,把自己搜集到的戏曲知识办成小报,在同学中传阅交流。
3. 校内外沟通。如让学生组成“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规范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组织学生为商家草拟广告;就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还可以结合我国的重大节日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五、创新型作业设计
高年级学生的诗海拾贝作业——寻找诗歌中的秋韵,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每年的寒暑假是学生创作的最佳时机。一张张科学幻想画,凝聚着学生智慧之光的小制作、小发明,还有一本本记载着成长经历的习作集、诗歌集都是最好的说明。
实践证明,自从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家长也认为“孩子对学习更有激情”“孩子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很好,使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有创意,有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孩子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如“应做的作业还是要布置做”等,还有一些家长对作业改革能否适应小升初考试的要求表示了担忧。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从作业观念这个层面上对作业活动进行再反思、再认识,克服各种障碍,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语文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