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
我主要做当代的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我会把客群分为消费和收藏两部分,这两个部分人都对艺术感兴趣。大部分人从艺术消费入手,上艺术鉴赏课,学习画画,参加艺术之旅,不断接触艺术品,培养兴趣,慢慢一部分人会升级到收藏系统。我不会把“消费”型的艺术品推荐给收藏线的收藏家。
长期在艺术这个行业,肯定会对艺术家的发展潜力有一个判断力。首先我会看艺术家学习履历,是否从正规系统出来,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八大美院”科班出身,目前整个行业的评判标准还是这样。其次,我会看艺术家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艺术家一直想着卖画,那定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也许他的画好卖,但是我们把他定位为消费型的艺术家。即使他目前的市场很好,未来的空间也不大。
然后,我会看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情结、对艺术的理解,他的作品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会了解这个艺术家看什么类型的书,他有没有看宗教、哲学方面的东西。艺术家的画的含义是什么。背后一定有东西出来。不是随意地想怎么画就怎画。比如,我和个艺术家一起吃饭,发现他关注的点在于买包,那么我认为他一定不是很好的艺术家。其实跟藏家去解释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要把艺术家的状态,为什么画这幅画,要表达的情感和逻辑是什么。作为画廊老板,我不介意把藏家介绍给艺术家认识,这样藏家才能真正了解艺术家的状态和思想。
如果画家的基本功不错,我们还会关注国内外有没有相同类型的作品,有没有抄袭。我不只是看艺术家现在画什么,还要看他以前画什么,未来他能不能果断把自己现在的东西放弃。比如与九月合作的艺术家孙佳兴,他之前画的毛皮系列市场非常好,但是他果断停掉了。我非常高兴,因为他新的东西非常不一样。我们不能想象市场是怎样的,艺术家也要不断地试错。所以艺术家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不断改变。
通常我选择和一个艺术家合作,会跟他本人聊很多时间,而且还会和他的老师聊,我还聘请艺术顾问。另外我还会给相交比较好的策展人、评论家看,综合来判断。比如,我之前想代理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他在美院的系统里评价比较高,但是我把他作品拿给藏家看,他说有人也在画这种类型,你觉得这个年轻的艺术家能超越得了么?他的一句话就把我点醒了。我发现他后来做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找到一些参考系,都有相同类型的,或者有个很强大的坐标难以超越,他的问题就在这里。所以,必须要在更长的时间去观察个年轻艺术家。
我们自己也在观察市场,看到底市场会喜欢什么类型的作品,有时候和我们的判断并不一样。必须把我们旧有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抛弃掉,不断去学习更强大的东西,理解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对艺术家的判断没有严格意义的标准,其实就是不断试错和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