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建筑让人欢喜让人忧
绿色建筑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主要针对项目的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针对项目的施工阶段及运营情况。一个项目取得了绿色设计标识,并不意味着它还能够取得绿色评价标识。由于政策机制等各种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时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建轻管”的不合理现象。
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我国在世界排名中应该是名列前茅。笔者没有对最近几年政府出台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政策进行统计,在此仅列举2014年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规定2020年新建建筑达到绿建标准。4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20%,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5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工作。6月5日,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发布学会标准《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到2020年,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建设领域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绿色建筑数量和面积的增长表现也相当出色。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第十一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介绍,2014年我国绿色建筑数量发展迅速,一星级的由2013年的268项增长到459项,增长率为71%;二星级的由2013年的332项增长到429项,增长率为30%;三星级的由2013年的104项增长到204项,增长率为96%。建筑面积也发展迅速,一星级的从2013年的4140万平方米增长到5449万平方米;二星级的从3701万平方米增长到5222万平方米;三星级的从866万平方米增长到2123万平方米。
我国绿色建筑的数量及面积的快速增长振奋人心,可是另外一组数据却不容乐观,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工程中心总工程师郝军在第十一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介绍,截至2014年1月,全国已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其中设计标识1342项,运行标识104项,运行标识项目数量比例仅占7.19%。截至2014年1月,全国已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6290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建筑面积为15014.17万平方米;评价标识建筑面积1276.07万平方米,评价标识面积比例仅占7.83%。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评价标识项目数量比例和评价标识面积比例均不足10%,这也不禁让人惋惜和疑惑。是当初设计发生了改变导致没有实施,还是投资问题所致,亦或是产品的选择与应用问题、节能节水效果没达到、数据记录不到位?
郝军认为,导致目前这一现状,原因一是设计技术措施未落实;二是运行管理缺少正确方法;三是这些被评为绿色建筑的建筑其实并不节能。
据记者了解,造成评价标识比例低的一个原因是,当前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炒作“绿色建筑”。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追求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意愿逐渐加强,因此很多开发商便以此打概念牌,进行炒作促销。同时因为绿色建筑能够获得政府的补贴鼓励和税收优惠政策,还有绿色建筑跟一般建筑租赁相比会有7%租金增长,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不难解释为何开发商都喜欢打绿色建筑的牌。而目前我国为了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采取的方式是先针对设计图纸评定绿色设计标识。这种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是,开发商往往只负责建设,他们无法参与运营绿色标识的评价。况且,很多房地产开发商还停留在炒作“绿色建筑”概念的阶段。因此,他认为,真正的绿色建筑应该是建成后经过至少1年的运营才能再进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