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理念下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新思考

2015-12-26 12:47黄佳燕
关键词:指南科学内容

黄佳燕

(上海市浦江镇第三幼儿园 上海浦江 201114)

《指南》理念下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新思考

黄佳燕

(上海市浦江镇第三幼儿园 上海浦江 2011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指南》中更多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重视通过与科学教育环境互动获得科学认知经验。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如何选择适宜的科学教育内容来创设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指南背景下 科学活动 内容 选择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能够经常看到的事物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如幼儿熟悉的花草树木、马路上不同造型的车子、大自然的动植物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为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生活实际入手,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有话可说,有思所想,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利用现有资源开辟种植园地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产生广泛兴趣,这对于幼儿一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探索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引导幼儿深入的思考,大胆的尝试,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发现,鼓励幼儿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幼儿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蔬菜非常感兴趣,餐桌上美味的菜肴不方便幼儿感知和发现,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性趣,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幼儿园利用现有的资源开辟种植园地、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由幼儿负责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幼儿园的空地、围墙与地面的交界处,墙缝等有限的空泥土地便成为我们很好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带领幼儿根据兴趣需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植物,幼儿的兴趣非常高,在照顾蔬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不同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丰富了自身对植物特性的认识。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真正成为了探究的主体。

秋天到了,叶子为什么会变色?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刺激着孩子们的小思维,于是我们利用幼儿园的剩余空地种上孩子们喜欢的爬山虎、牵牛花等供幼儿观察和发现,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了解到了树叶变化的过程,先是由绿变黄,然后变红,最后变成干燥枯萎的咖啡色落叶等一系列变化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每次经过这条充满着探索趣味的植物小路,孩子们就会积极的表达自己的发现。幼儿通过与环境的智慧互动增强了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的关注,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远足、野趣的机会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作为《指南》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目标对我们的教育行为起着引领作用。我园地处城乡交界处,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教育资源,这就为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通过远足、野趣等活动带幼儿接触大自然,利用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些极富价值的资源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探究和学习,感知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在远足活动中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在森林中漫步,聆听小鸟清脆悦耳的鸣叫声,辨别各种奇特的树种;开展跨沟壑竞赛,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的远足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这些内容既让幼儿回归自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想像的空间。一次远足活动,我带领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对面的小区,那里有缤纷的落叶,成熟的松树塔、还有熟透的小种子。孩子们拾起飘落下来的叶子,观察发现地上的变化。崎岖不平的鹅卵石小路、不同高低的台阶、到处都充满了我们可以探究和发现的话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并通过交流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在这些充满农趣的活动中,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有益经验,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大自然和社会是幼儿的欢乐之源泉。农村幼儿园应立足本土,走进自然,走进田园,融入社会,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让幼儿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充分体验野趣、农趣和童趣。

3.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作为活动材料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一节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方便幼儿理解和感知,因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活动内容,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生活实际入手,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引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思所想,从而达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彩虹糖》中,教师选择幼儿熟悉并非常喜欢的彩虹糖作为实验材料,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在活动中教师以不同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以不同的形式满足幼儿想探索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引发幼儿感受色彩变化的科学现象。而溶化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经常发生却又不被人留意,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彩虹糖在水中的变化而感受到科学现象的神奇,开始关注周围生活中的事物,这就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真正价值,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而静静的尝试,体验科学探究的奥秘、发现科学现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彩虹糖在水中的变化,感受彩虹糖遇到水就会融化这一科学现象。不仅获得了科学认知,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科学活动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内容是科学活动目标达成的基本条件,活动难度过高,幼儿不能理解,容易对活动内容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阻碍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难度太低,对幼儿没有挑战,有碍科学探究活动目标的达成,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内容是科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小班幼儿喜欢操作摆弄,乐意在操作摆弄中发现科学现象。因此要选择操作性强,易于理解的活动内容;中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并能发现新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小班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如在科学活动《纸娃娃》中,幼儿通过两次实验发现吸水速度与纸张特性的关系,通过操作实验了解到纸张越厚、密度越大的纸吸水速度越慢;大班幼儿喜欢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物体前后的变化。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缝隙》中,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将三个物体全部装进罐子里?”孩子们带着问题积极的尝试,通过实验失败——再试验——成功的将鹅卵石、沙子、小石子全部都装进罐子里,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中幼儿了解到了物体大小与缝隙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注意抓住重难点,使幼儿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现象,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兴趣使幼儿敢于积极体验,敢于大胆尝试,为了使幼儿更够更好、更快的投入到活动中,发挥科学教育的重要价值,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如在《彩虹糖》活动中,教师选择孩子喜欢的彩虹糖作为实验材料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彩虹糖在水中的变化,感受彩虹糖遇到水就会融化这一科学现象。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科学活动的素材,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支持幼儿的想法、扩展幼儿的经验,这是幼儿将科学活动内容内化成幼儿经验的根本保障。

四、活动内容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活动如何发挥活动的最大价值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那么选择怎样的活动内容、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呢?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不同幼儿发展水平的内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的科学活动,幼儿不可能同时达到同一个目标,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整合经验的方式,我们所能做的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幼儿的科学经验主要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如在《有趣的滚动》活动中,教师提供操作难易不同的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发展需求选择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在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会有不同难度的发现,这样更容易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在把握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活得更加丰富的科学认知经验。

五、选择科学的活动内容

科学知识往往是抽象的,但是幼儿理解知识的特点需要知识的形象化,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儿能接触到的环境中,找到知识的落脚点。例如,在开展《我在马路边》的主题过程中,为了让幼儿了解马路上交通设施的不同作用以及不同的交通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我们搜集了很多相关的图片及解说表,将这些材料放在区角里和主题墙上,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各现象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和特别的功能,如:在车的类型上,我们收集了不同车的标志;在车的用途上,我们收集了很多不同用处的图片,如在交通标志的种类上,我们将不同的标志粘贴在主题墙上,如禁止标志、提示标志、转弯标志等。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分类,幼儿在操作中了解了不同标志的功用和分工。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找到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的落脚点,激发幼儿对马路边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对周围科学现象的关注。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相信每位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相信幼儿天生就有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因此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留有足够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营造宽松的探索环境,使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应是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培养儿童科学探索的精神。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出台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将指南的指导思想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发现,重新调整科学活动内容,设计科学活动形式,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发挥它最大的教育价值,主张既使幼儿学得愉快、又能学得主动,又能使幼儿在幼儿毫无压力的情况之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1]《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论文网

[2]《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G].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61--62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黄佳燕(1986-),女,满族,籍贯:黑龙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指南科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指南数读
主要内容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