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以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2015-12-26 06:15:06闫丽萍班振林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教学点孔子

闫丽萍 班振林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文化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师范大学 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吉尔吉斯斯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以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闫丽萍 班振林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文化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师范大学 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本文从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所属教学点(高校)汉语教材使用情况方面入手,调查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教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并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期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学决策和教材编写出版提供依据。

吉尔吉斯斯坦高校;孔子学院;汉语教材;使用现状

一、引言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高等教育较为普及的国家。截止到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共有高等院校52所,在校生23万多人,每年有8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①。随着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交通、能源、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进一步广泛交流与合作,汉语热在吉尔吉斯斯坦不断升温。开设汉语课(包括汉语专业与一外和二外汉语)的高校已占到该国高校的90%之多,在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一门被选外语。

在汉语国际教育大力开展的同时,教材紧缺问题、适宜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就孔子学院汉语教材使用现状展开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高校汉语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为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国际教育和教学的决策与教材的编写和发行提供依据。鉴于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动性大等情况,仅以笔者调研期间(2009年9月—2010年5月;2012年1月—2013年6月;2014年1月—2015年1月)了解到的汉语教材使用情况展开研究。

二、吉尔吉斯斯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所属教学点(高校)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2008年6月15日由新疆大学合作的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挂牌,2009年5月14日和2013年6月20日由新疆师范大学合作的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和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三所孔子学院的建设,促使汉语国际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要研究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学及教材使用情况,首先应着眼于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教材使用,因为孔子学院所属教学点的汉语教学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教育市场占有了相当大的份额。

(二)吉尔吉斯斯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表1 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所属教学点(高校)汉语教材使用一览表

通过表1所反馈的信息,并结合实情,可总结出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与若干特点。

1.不同的教材体系逐步趋向统一

当前开展汉语教育与教学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种类多样,有来自中国的,也有来自苏联时期和俄罗斯的,还有的是教师在当地自行收集资料整理的。这就造成一种局面,同一院系的汉语教师使用的教材体系不同,甚至即使是同一年级的班级采用的教材也不同。种类多样的教材尽管给教师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同一院系教材不统一、不配套,使用混乱;各任课教师自行决定教材,由此造成一系列问题,如课型随教材而定,教材类型不同,相应地课型也不同。使用《汉语口语301句》的,很自然地课型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口语课。考试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在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方面,标准也不同。

面对教材使用“各自为战”的局面,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国际教育一体化学院的中方任课教师向院方提出了“由系里订购教材”的建议,采用《新实用汉语课本》,学生可向系里借用所需教材。这也解决了很多学生不愿复印教材的一大难题。而该校吉中学院给学生出售统一复印的教材——《汉语教程》(杨寄洲主编)。因为是大批量复印,大大地降低了教材的成本,不会过于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课后复习、预习之类的学习活动得以保障,极大地便利了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效。这是近两三年以来,吉尔吉斯斯坦某些高校的院系陆续开始使用统一的教材后所出现的一大显著变化。

2.孔子学院使用教材采用“轮流制”

吉尔吉斯斯坦很多高校由于经费和其它原因基本没有购置汉语教材以供学生所需,学生借阅不到需要的教材。孔子学院所属教学点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由国家汉办所赠,所赠教材能提供给高校学生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购买教材的需求,学生只能通过复印获得。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复印教材,仅此一点就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教师课堂上所需的补充内容、教具、挂图等主要依赖于孔子学院图书馆和赴任期间自备的材料。近两三年随着国家汉办对孔子学院教材支持力度的加大,孔子学院所属教学点的学生课堂上可使用孔子学院提供的教材,但下课后教材需归还,给另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时用,采用“轮流使用制”。学生课后依旧没有教材可用。

3.现有吉语版教材存在不同争议

在吉尔吉斯斯坦部分高校使用较为普遍的汉俄版的教材有《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和《汉语新目标》(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等。 因为这些教材采用时间长,使用者众多,已有学者做过专门论述,故此现主要围绕目前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学汉语系列教材”吉尔吉斯文版教材展开论述。

《大学汉语》教材(2014.7) 2014年9—10月在孔子学院三个教学点小范围内试用过一段时间(8—9周),试用了大约2—3课,试用的老师中除一名中方柯尔克孜族教师外,后改用成《汉语会话301句》,且对该教材持有不同看法:

教师1:刚开始语音部分纯语音练习太多,没有句型;语音部分的生词与本课无关,难记;语音部分就有6课,就是学了很久也不会说几句汉语,学生挫败感很强。以上意见是作为非汉语专业(教师)使用这本书的感觉,这本书如果汉语专业的用也许感觉不同。

教师2:语音部分过于分散,之后的操作练习过多,学生易厌倦,慢慢失去学习兴趣;每课后给的句子过难,缺乏由易到难的过渡;围绕本课语言点的针对性练习不充分,只是在进行重复性操练。

教师3:我班学生已学完《快乐汉语》了。《大学汉语》是从第七课开始上的,上了五课。我觉得课文内容编排不是很好,比如第七课以前全是拼音教学,学生一直学语音会枯燥无味。第七课开始对话教学,四个话轮(一问一答为一个话轮)中有很多知识点,学生对难度的把握还是有点问题 课文里有较长的句子,学生学了一年《快乐汉语》,算是有点基础了,读起来都很吃力,关键是内容学生也不是很喜欢。练习题没有拼音,对刚开始学汉语的学生有点难,另外它的有些练习题设计得也不是太好。

教师4 (中方柯尔克孜族):我面对的是继续教育学院College (大专班)16岁的学生。这本书我上了前4课(一课两周,1个PA/周,1个PA80分钟),因为是吉语版的,我讲起来很顺手,我喜欢它的课后练习部分,尽管很多,我在上课前,先看,有重点讲。课后的读一读,说一说,学生们都很喜欢,一个班有2到3名学生会抄写在本子上。

这位老师还建议:“一本书的好坏,不能单纯地从中国老师的视角看问题,把书发给本土汉语教师,试用一段时间后,用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我们。这样才能找到原因。”

《大众汉语》教材(2010.3)的使用者中方教师反馈道:这本书也有不少缺点,而且生词部分的难易程度设计得不好,第一课生词就出现了“晚上”。从第三课开始就有“学说下列词语”,图片下有带拼音的汉字,这些汉字跟生词也没有关系。这样的设计,每课都感觉内容丰富,实际上对于初级起步阶段的学生,没有什么价值,这样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 。

4.带俄文注解的汉语专业教材和系列技能教材奇缺

孔子学院教学点土耳其阿拉套大学人文系汉语教研室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缺少合适的汉俄翻译教材,中国历史、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也无现成适宜的教材,需要老师综合很多资料,查关键词语的俄语翻译进行讲授。孔子学院本部教学点打算给合作的吉中学院的学生开设听力课和阅读课,但苦于找不到带俄文注解的技能教材,计划只能搁浅。

5. 苏联时期和俄罗斯出版的教材仍在使用

苏联时期和俄罗斯出版的有些教材尽管有使用者反馈存在“内容过时、陈旧”等问题,由于是汉俄对照版本的,带有俄语注释,仍有部分本土汉语教师在使用。《汉语入门》共3册,由莫斯科蚂蚁出版社出版。奥什人文师范学院汉语教师努尔古丽老师给汉语专业一、二、三年级学生使用的该教材借自学校图书馆,仅限一本,而且纸张薄旧,看上去使用年限久远,当时还能使用实属不易。笔者在奥什调研期间听课时亲眼目睹了老师和全班二十多名学生共用此套教材的情景。

三、解决教材问题的对策

目前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缺乏优秀适宜的汉语教材。这一点已得到众多学者和广大汉语教师的共识。鉴于目前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教材使用现状,特提出下列对策:

(一)采用统一配套的教材

中方教师应与任教高校的院系负责人协商,采用“统一的教材”,至少各高校院系内部的教材应是统一配套的。中方教师还应利用身在孔子学院的优势,向所在教学点的本土汉语教师推荐适宜的汉语教材,帮助他们解决教材使用上的问题。

(二)发行适应当地国情的价廉教材

吉尔吉斯斯坦图书的价格很高,复印和购买都很贵,很多学生负担不起。书市上也难以见到汉语教材的踪影。笔者只在一家学校旁边的打印店见到有出售的复印的汉语教材。批量复印尽管降低了教材的成本,但也存在印刷质量不过关问题,如缺页、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等。应急之策可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反响较好的汉俄版教材改用较为低廉的纸张印刷,降低教材成本和价格,缩短和减少新教材编写出版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适应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市场对教材的迫切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现有教材

编写出适应不同地区文化、不同国情和不同语种的汉语教材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而中国国家汉办所设立的教材本土化项目,其宗旨就在于加快本土化汉语教材的尽快问世。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教学界吉尔吉斯文版教材有“丝绸之路学汉语系列教材”。尽管是吉汉双语教材,仍然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单就教材版本的语种而言,编写者就对吉尔吉斯斯坦复杂的国情与多民族、多语言状况和教材使用者的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有位《大众汉语》的中年学习者在总统府工作,他说自己用这本书也不是很方便,因为自己的吉尔吉斯语也不是很好,自己更倾向于俄语版教材。《大学汉语》有位中方试用教师也反馈道:“学生不喜欢吉语翻译,比较喜欢俄语翻译”,并建议目前在编的中小学汉语教材 “最好有吉语版和俄语版,以满足不同区域学生的需求。”如果教材仅是吉语版,那么俄罗斯族学习者或接受俄语教育的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学习者将无法采用这类教材。再次,对于不懂吉语的一批中方教师而言,不利于教师对词语对译的确认,会给他们在教学中带来很大困惑。这些吉汉版教材包括俄汉版的教材均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国际教育日益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选派的汉语教师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是编写本土化汉语教材的最佳人选。

注释:

①范祖奎,易红.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1 (4):91.

[1]闫丽萍,班振林,吴霞. 中亚地区高校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版),2013 ,(6).

[2]史王鑫磊. 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该研究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教材[2012]213号)“发挥地缘、资源优势,推进中亚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子课题“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4-11-26

闫丽萍,女(汉族),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吉尔吉斯斯坦教学点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08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甘肃教育(2019年7期)2019-04-27 01:31:28
吉尔吉斯斯坦《福乐智慧》研究成果评述
吉尔吉斯斯坦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贸易的研究
孔子在哪儿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聪明语文(2013年4期)2013-05-20 05:36:22
当前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