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云燕
特殊体育教学班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文|金云燕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法,在原有3个(学习态度与参与率、技术评定、裁判或理论)特殊学生群体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学生群体体育考核评价的具体指标、权重、实施方案及考评信息收集方法,研究结果:此评价体系内容从5个方面的指标来评价体育课的成绩较全面合理,包括课外考勤(20%)、自选运动技能进步幅度(20%)、体育基础知识(理论10%)、学习态度和参与率(30%)、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20%)。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第10 条明确指出: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 、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要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经研究调查,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对特殊群体学生开设相关的体育课程,然而大多数特殊体育课程的开设仍然采用普通体育课班级的评价体系,注重体能训练,掌握一门体育技能,针对国家体制健康测试训练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无法满足特殊体育班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这些伤残、身体异常的学生的本质,加上社会和学校对特殊体育认识的不足,和学校体育本身在特殊体育课程开课及教学方面不受重视的尴尬状况决定了特殊体育在大学体育改革中必然路途坎坷。目前,我院已对特殊学生群体开设专门的特殊体育课,然而同学们先天的缺陷,内心的自卑感,作为体育运动能力弱势群体,采用普通班级的体育评价体系是不合理的;再次,这部分人群接受体育教育开课率逐年上升,师资和教学资源匮乏,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成绩管理与评定的滞后问题,给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成绩评定、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特殊学生群体体育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及权重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操作性方案,旨在克服特殊体育学生群体体育成绩管理的“常人化”现象,激发特殊体育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构建生命关怀视野下我校特殊体育课程理论。
研究对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特殊体育教学班37名同学。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
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目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特殊体育教学班共有37名同学,对现有同学申请上特殊体育班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进行分类。
图1:项目对象的基本情况
如图1: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和颈椎病的5人,占比13.5%;下肢不好的9人(脚踝,膝盖受损),占比24.3%;内脏功能不好的,如肺炎,心脏病,慢性肾炎等17人,占比46%;先天性手畸形的1人,占比2.7%;脑瘫1人,占比2.7%;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同学1人,占比2.7%;体质虚弱的2人,占比5.4%;暂时性脚骨折的1人,占比2.7%。以上同学虽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是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项目。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班级同学存在的残缺差异不等,但也具有规律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分组个案教学方法,在采用分组个案教学方法的同时,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自选运动技能极度幅度的考核分。
数对同学进行算分。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组成。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原有的考核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与参与率20%~30%、技术评定40%、裁判或理论20%~30%等,不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诸多的评价体系也不符合特殊学生的社会需求。通过研究本文形成了特殊学生群体体育考核评价的具体指标、权重、实施方案及考评信息收集方法,内容从5个方面的指标来评价体育课的成绩较全面合理,即包括课外考勤(20%)、自选运动技能进步幅度(20%)、体育基础知识(理论10%)、学习态度和参与率(30%)、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20%)。
图2:特殊体育教学班——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图3: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的评价方法
如图3:本文的特殊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用了师评、自评、定性和定量相结
本文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4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我院特殊体育教学班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成 果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