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师资队伍国际化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2015-12-26 09:55
关键词:农业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

韩 军

(安徽农业大学 人事处,安徽 合肥230036)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国家间实力竞争的必然;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地方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载体与机遇。一流的大学必然拥有一流的师资,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主体,师资队伍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具有国际知识和视野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高校国际化发展。教师国际化是提升高校学术声誉和水平、推动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1]。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平台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发展必须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未来谁先推动了师资队伍国际化,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一、安徽农业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基本情况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社会影响广泛的省属重点农业院校。2011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共建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2013年入选安徽省首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4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的代表,学校将国际化发展战略写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积极推动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和探索地方农业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近五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进修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共获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72项,其中面上项目44项,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成功申报面上项目13项,占安徽省获批总项目的19.6%,占地方省属高校申报项目的56.5%;学校于2012年成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申报资格,三年共获批青年骨干出国研修项目28项;学校不断拓宽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路径,自1997年与美国罕布什尔学院合作开始,现已与22所高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实现茶学专业博士点、木材学专业博士点的博士联合培养,搭建了“茶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和“资源环境与生态遥感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并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教师互访、互相培养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质量,拓宽教师国际化培养路径,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安徽农业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注重高端引领,打造“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模式

高层次人才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更是地方院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瞄准杰出领军人才,采取“一人一策”的超常规举措,集中力量,实现了标志性人才的重大突破;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尤其是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待遇,引进博士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数逐年提升,进一步优化了现有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学校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领军效应,打造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积极吸收本土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和团队效应,不断促进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的融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以及国际合作能力。

(二)创新语言进修模式,打破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语言瓶颈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提出要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2]。近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也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出国进修培训的资助力度,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拔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达25 000人,比2014年增加17%。在这一良好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地方院校也充分意识到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重要意义,但受到语言不达标、封闭式英语培训时间较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国家公派留学面上项目申请难、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难选拔的尴尬局面。为打破教师语言瓶颈,促使教师达到各类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出国留学项目对外语水平的要求,2013年我校与北京语言大学签订协议,创新语言培训方式(如图1),将原有集中学习四个月改为暑期集中学习一个月和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分散教学”的方式,解决了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保证了教师教学与英语培训“两不误”。

(三)拓宽教师国际化培养途径,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

目前,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整体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国际化主要以国际会议、短期访学为主,要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必须不断拓宽培养途径,实现多方位、多元化的培养方式。近年来我校以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为抓手,加大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力度,积极选派部分教师赴国外高校进修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我校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日本三重大学、美国罕布什尔等多所学校合作,并利用国家引智项目和“安徽海智农业基地”等项目为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载体,深化与国外友好学校的实质性合作。多样化的深度合作项目、多国文化的相互融合有效地推动了地方院校国际化办学的跨越式发展。

(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体制机制决定着一个高校发展进步的活力,决定着一个学校发展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盘活现有人才机制,是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与保障。学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以及“互动交流”三位一体。一是坚持“引进来”。学校不断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制定了《安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和《安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强高层次人才目标管理与考核。二是坚持“走出去”。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国外进修,学校制定并推出《安徽农业大学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暂行办法》,这一培养计划与高层次人才计划构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系统,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人才队伍,对于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在保留现有待遇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津贴,对于出国六个月以上按期回国的教学科研人才给予科研启动经费,调动广大教师出国出境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具有海外留学、培训经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互动交流”。学校通过打造各类人才团队加强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者间的融合度,并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国际化中的积极作用。

三、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中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思路

当前受长期以来全国性与地方性的“二元”结构影响,地方高校本身就存在着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和办学意识相对封闭等问题,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地方高校需更加主动地融入国际化,并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快速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近几年,随着地方院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第一,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数逐年提升,但是具有海外三个月以上留学经历、海外学历背景的专任教师只占总数的15.9%,总体比例不高,相对于国内同类高水平大学还有很大差距。第二,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教师出国意识逐步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从单纯的学术会议、短期访问逐步形成以国家公派出国项目为主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但是,自2011年以来,地方院校的单位合作项目派出三个月以上教师只占总项目的20.6%,单位派出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派出数量逐年提升,但是配套的管理、考核机制尚未完善,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调控和有力监督,存在“注重派出、疏于管理”,教师出国进修变成“带薪出国旅游”“出国游玩”等情况。另外,针对单位合作派出由于缺乏有效调控手段,派出不归或者不能按期返校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严重影响到了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长远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以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

(一)协同合作,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建立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证。随着地方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国际化要持续推进,仅靠某一个单位或者职能部门是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尤其是要发挥二级管理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互动,把握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整体方向和思路,制定配套政策、方案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支持学院、学科举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并通过目标考核加强后期监督和管理[3];学院要充分结合自身学科定位,制定合理的师资队伍国际化方案,发挥学院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强具有海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另一方面积极发挥高层次人才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人才,并通过各类引智项目为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搭桥引路。

(二)搭建大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相互融合

当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是借鉴国外先进高水平大学的教育理念、内容,并与本国传统不断适应、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协调、内化的过程,因此,它具有鲜明的依附性。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中更侧重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但是国际化与本土化互相融合仍需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际化不仅需要“形似”,更需要是“神似”,即符合地方发展特色、服务地域发展需求。只有坚持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结合、国际化与学校传统与优势结合,才能逐步实现学校在知识、技术和人才方面以“输出”为主,或者至少是一种对等的“交流”,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特征[4]。因此,地方院校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打造优势学科,并实现交流与访问的双向性互动,不能“只进不出”;另一方面以优势学科为载体,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建立高校国际交流示范基地,通过与多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教师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组建各类人才团队,推动师资队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逐步形成自身特色的国际化。

(三)推进依法治校,保证师资队伍国际化管理科学化和可持续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5]。因此,高校要以建立大学章程为载体,推进依法治校。当前,师资队伍国际化过程中,牵涉到引进讲席教授、特聘教授包括通过各类引智项目引进的各类国外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对于地方院校办学乃至学科发展都意义深远,但是也存在着各种法律问题,如高端人才作用发挥,包括引进人才中也存在“风险投资”问题,如何合理规避都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国家公派项目人员回国后考核以及作用的发挥,单位派出人员存在“派出未归”或者“派出未按时归”等问题都急需解决。面对这些,只有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契约管理,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通过目标管理与各类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制定详细的考核目标,确保出国进修的效率与质量。另外,对于各类公派出国进修

人员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考核办法,对公派出国人员进修“五个一”考核,即“一个前沿研究方向、一个知名合作教授、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一场专题讲座、一门全英文课程”,多举措保证进修质量。

总之,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既是开放式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又是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实现人才强校战略的外在要求。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道路要着眼于高端,又要立足于本土,要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着力推进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更要将国际化培养优势转化为本土人才培养的优势,这必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地方院校在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过程中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并保持鲜明的自身特色。

[1]何崇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化办学发展探析[J].文教资料,2010(8):124-1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EB/OL].[2012-03-21]http://wenku.baidu.com/view/0fa4da8c6 529647d272852b0.html.

[3]洪志坚.我国高等学校国际化师资队伍现状及其创新研究 [J].长 江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4(4):142-144.

[4]丰蓉,张红生.拓展校际交流合作推动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4(1):16-19.

[5]佚名.法科大学校长谈十八大报告[J].法制资讯,2012(11):35.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
强化住培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住培质量——中医住培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聚焦港口国际化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张振、李杰作品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