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的演化博弈分析*

2015-12-26 09:55王光宇姚佐文
关键词:技术推广动态农户

姚 升,王光宇,孙 芸,姚佐文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31;2.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农业技术是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技术推广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试验、示范、培训以及咨询服务等)将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实现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1]。就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偏低等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农业的发展造成了显而易见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是保证中国农业进一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意味着农业技术对于中国农业发展仍然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可挖掘。尤其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已经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更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的及时跟进,以更贴合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源于农业技术,有效解决目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政府对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在近年的多个“一号文件”中,屡次对农业技术推广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国内近年来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农业技术推广一直都是国内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围绕着农业技术推广,国内学者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这些研究既有从农业科技推广整体机制方面的分析,也有从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对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问题进行的更具有针对性的研究。

如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2-3];从政府支持与公共服务职能角度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展开的研究体系[4-5];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科技推广行为分析,探讨技术推广形式和推广内容对推广绩效的影响[6];利用统计数据及微观调查资料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思路所进行的整体性研究[7];从财政投入角度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研究[8];从政府、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主体要素方面展开的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分析[9];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研究[10];或是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角度探讨其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11];以及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出发,分析其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和绩效的影响[12]。

在众多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研究中,有部分学者基于博弈论方法,对农业科技推广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如熊鹰从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及策略选择,研究认为需要根据农业科技服务不同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的效率[13];吴浙、李静基于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的角度,通过对最优反应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优化路径[14];刘兴斌、盛锋等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主体的三方主体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动态均衡解的分析,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过程中相关主体的协调发展机制及相关的政策建议[15];张亚鹏同样通过构建三方博弈模型,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途径[16];李辉、杨海芬等则运用博弈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移的各个微观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协调[17]。

本文将在现有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农业技术推广中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有用的研究成果。

二、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构成及研究对象

如果将农业技术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话,那么这种产品的需求方将是农户、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各类涉农企业(如种业公司、加工企业等);而技术的供给方则是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供给主体负责技术的提供。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涉及到的各类主体,除了技术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外,还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者——各级政府部门,即通过政策制定、机制构建以及经费投入等途径,从宏观上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管理和协调,在改革开放之前,政府一直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力量;农业技术的中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农业技术得以推广的载体,它介于农业技术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构建起二者间的联系,使农业技术得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本文的研究着眼点在于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之所以选择该研究视角,原因在于这一环节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农业技术是否能够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户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双方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可能会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低效率乃至无效。因此探讨双方的决策行为,对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解决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中“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指的是直接对农户进行技术推广的相关人员;而农户指的则是在面对农业技术推广时,能够决定是否选择新技术的那部分农户。

三、本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户决策行为研究的过程中,将使用博弈论中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演化博弈是博弈理论和动态演化过程相结合的一种博弈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演化稳定策略(ESS)和复制动态概念(RD)是演化博弈最重要的两个概念。

传统博弈论有两个基本假设,即参与人的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由于演化博弈本身源于经典博弈理论与演化生物学研究的结合,因此它体现了演化生物学中生物演化的关键特点,在基本假设方面,不再要求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也不要求信息是完全的,而是假定参与博弈的个体是有限理性的,这种有限理性个体的假设,反映了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对于博弈结果的影响[18],即探讨有限理性的个体是如何通过诸如学习或者进化过程的某种演化机制而达到纳什均衡。

演化博弈的基本均衡思想在于:如果一个原群体的行为模式能够将任何小的异质性群体消除,那么这种行为模式必定能够获得较原异质性群体高的支付。如果异质性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从原群体中消失,那么原群体所选择的策略就是演化稳定策略,此时所处的状态即是演化稳定状态,这种均衡即为演化稳定均衡。

虽然演化博弈理论体系本身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但演化博弈理论相较于传统博弈理论更具有现实性的优势使得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各类问题的分析中。尤其是在演化稳定策略和复制动态概念提出之后,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也将借助于该理论模型为工具进行分析。

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间的演化博弈分析[19-20]

(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双方的支付矩阵

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双方支付矩阵中所涉及的变量定义如下:π1:农户采用技术之前的收益;π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技术之前的收益;C:农户采用技术所需付出的成本;C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技术所需付出的成本;Δπ1:农户采用技术后所获得的收益增量;Δπ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技术后所获得的收益增量。

据此,得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博弈的支付矩阵(见图1)。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的演化博弈模型

令α为农户群体中采取合作策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α∈ (0 ,1) ,则农户群体中,采取不合作策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为 (1-α ) ;令β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群体中采取合作策略博弈方占总量的比例,则该群体中,采取不合作策略博弈方占总量的比例即为 (1-β )。

对农户而言,采取纯“合作”及“不合作”策略的适应度分别为:

则农户采取混合策略的适应度为:

可知,农户的动态复制微分方程为:

同理,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采取“合作”与“不合作”两种纯策略的适应度分别为:

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采取混合策略的适应度为:

可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动态复制微分方程为:

(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间演化博弈模型的稳定点分析

根据农户的动态复制微分方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动态复制微分方程,可以推导出两者在演化博弈中的进化稳定策略。

1.农户在动态复制下的进化稳定策略分析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动态复制下的进化稳定策略分析

(四)博弈的收敛分析

博弈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将会收敛至(0,0);当博弈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时,博弈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则将会收敛至(1,1)。在这两个收敛过程中,影响其收敛方向的因素是双方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需的成本C和C2以及双方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增量Δπ1和Δπ2。显然,当固定成本C和C2增大时,双方获得的收益增量Δπ1和Δπ2越大,博弈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将越有可能收敛于(1,1)点;而当固定收益增量Δπ1和Δπ2时,双方所需付出的成本C和C2越小,博弈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将越有可能收敛于(0,0)点。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的动态博弈结果存在着两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这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分别是:博弈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的ESS;博弈双方都采取“不合作”策略的ESS。而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最终收敛于上述哪一个演化稳定策略则取决于双方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以及所获得的收益增量。降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交易成本以及增加双方所能获得的收益,能够使得博弈双方收敛于采取“合作”策略的稳定状态,从而使农业技术推广获得更好的效果。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得到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降低双方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第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构建科学考评制度,合体地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收益,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第三,继续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更多的非政府主体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第四,以农户需求为导向展开农业技术推广,切实了解农户对技术的需求,为农户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农业技术。

[1]廖西元,王志刚,朱述斌,等.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7):4-13.

[2]蒋和平,孟俊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61-64,67.

[3]刘水东,姜永平.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2):73-76.

[4]吴春梅,陈文科.农业技术推广领域中的政府支持与公共服务职能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2):127-131.

[5]朱方长,徐小琪.我国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重构[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13-51.

[6]王磊,王志刚,李建,等.基于农民视角的农业科技推广行为:形式和内容孰轻孰重[J].中国科技论坛,2009(10):115-120.

[7]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5(2):46-54.

[8]张利庠,纪海燕.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财政投入[J].农业经济问题,2007(2):55-62.

[9]黄天柱,杨和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31-35.

[10]赵佳荣.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18-21.

[11]王建明,李光泗,张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14,25.

[12]廖西元,申红芳,朱述斌,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推广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基于中国14省42县的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2(8):131-138.

[13]熊鹰.基于不同属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博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29-32.

[14]吴浙,李静.农业技术推广的最优反应动态博弈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75-2578.

[15]刘兴斌,盛锋,李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主体动态博弈及协调机制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9):24-27.

[16]张亚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三方博弈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9):2209-2212.

[17]李辉,杨海芬,赵增锋,等.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主体的行为博弈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6):92-119.

[18]陈卓.动态网络上的演化博弈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3.

[19]明仪皓,刘巍,朱盈盈.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合作问题研究——基于“有限理性”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上海金融,2012(12):57-60.

[20]林朝朋,刘广海.猪肉供应链各主体间基于安全成本的动态进化博弈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2):100-102.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动态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国内动态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