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国母文化的现代建筑设计
——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方磊

2015-12-25 09:47刘方磊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文化

植根中国母文化的现代建筑设计
——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方磊

刘方磊

按:北京2014年APEC会议吸引全球的关注,作为本次会议的主会场馆,APEC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汉唐飞扬)以其“鸿雁展翼,汉唐飞扬”建筑造型,在雁栖岛众多优秀建筑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体现出中国在崛起中的自信。刘方磊,APEC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安保中心主创设计师。如果说他的创意理念来源于中国建筑母文化,那么他极富现代气息的构造与功能布局,以及APEC会议后几乎满负荷的运营,则体现出设计师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精准把握。

建筑设计管理:请谈一下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刘方磊:文化是一个无形的东西,摸不着、看不到,但它却能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取向,包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比如说中国应不应该生产高品质的红旗轿车?当我看到一个城市满街跑的几百万辆汽车,真正的高端车却没有一个自主品牌,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这其实意味着,中国母文化在汽车行业的缺失!因此我认为红旗轿车必须得做,我们可以学习和利用别人的东西,但必须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

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衣、食、住、行”来分析,除了吃饭之外,“衣”和“行”都已经“国际化”了,现在还很难从服装和汽车中找出一个非常知名的民族品牌。“住”作为一个城市最核心的、最大的文化载体,同时也应是母文化的载体,也在被“国际化”。这些身边的东西看似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但这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建筑文化,他是中国母文化的重要载体。

什么叫“母文化”?当母亲抱孩子的时候,用右手抱孩子就哭,用左手抱孩子就不哭。原因是用左手抱的时候,孩子会感应到母亲心脏的跳动,在母体里时他就已经习惯这个节奏了。可以说,“母亲”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是祖国提供了一个母文化的载体。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就会感觉很放松,很恬淡。

其实建筑与我们的距离如此之近。我们旅游,去欣赏那里的美丽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其中约百分之二十是自然景点,比如大海、石林等;约百分之八十是人文景点,也就是说是人建造出来的,比如说西递、宏村、婺源的村落等。我曾经去过新疆的禾木和白哈巴等村落,那里村子都不一样。我感觉当地的村落、村落里的房子很接地气,它们并不是高大上、也不是冷冰冰的宫殿,而是很自然的小桥流水,村烟袅袅和谐地融于天地之间。让人感觉很舒服。

建筑设计管理:谈一谈汉唐飞扬的创作过程?

刘方磊:这其实是一步步来实现的,并不是说我开始就能想得这么完整。建筑创作实际上就像画家画画,刚开始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甚至连自己都说不清最后会设计成什么样子。

诗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说的是他在东墙下采撷菊花,心情徜徉,猛然抬头看见南山景色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鸟儿成群飞回山的怀抱。这其中隐含了人生的哲理,想要说出却忘记如何表达。其实创作的灵感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它就是一种感觉,是抽象的,不能一下子说明白。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灵感会慢慢地实际化、物化和细化。随着慢慢地调整,使之契合这块场地,完善一些细节,慢慢地就丰满了。再往后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进入,充分考虑形象与功能、环境与场地,这样就会越来越接地气,最后所有的东西全有了,一个建筑完成了。

有个成语叫“白云苍狗”,是从白云的变幻无定中引申而来。灵感其实就像白云,刚开始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但是它却能变来变去,最后就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了。比如说,房子的出现,就像是从屋角拉出一个线头,然后越拉越多,就成了一个理想中的房子。我们看到一个具体的东西,把它抽象,在脑海中提炼、组合。经过这种变化,成了我们最终想要的东西,这也符合创作的习惯和规律。

列夫·托尔斯泰从一张报纸的夹缝里看到了一条新闻,忽然有了灵感,然后就有了世界名著《复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偶然事件触发了他的某根神经,而他这根神经变成的小说触发了一大群人的神经,其实很多作家都是如此。当然由灵感触发产生的作品一定要有影响力,能让大家看进去,要能产生共鸣,否则就没有意义。所以灵感的产生,是由个人提炼而出,但其落实、固化、产生结果,则需要大多数人共同参与、应用、认可,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建筑。

建筑设计管理:您怎样给汉唐飞扬定位?

刘方磊:整个怀柔,它是北京北部离机场比较近、自然风光较好的地方,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从APEC整个项目的策划、从燕栖湖景区的策划来考虑到了怀柔城市定位从而确立汉唐飞扬的定位:“国际交往中心的客厅”。

服务中央是北京一个很重要的职能。服务中央也是服务国际交往,而国际交往日趋重要。各国首脑通过各种会议在一起交流,能实现很多互利政策。这些都是国家大事,它需要交流的平台,需要在一个融洽的环境中进行谈判实现共赢。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都是以“个体人”的角色聚在一起,同时代表的是国家间的交流与交往,实现经济的共赢,国际交往回归人和人交往。

所以,如果将来能够运转得好,外交部将有很多的会议在这里举办,国际会议中心就能持续运营。同时会议的中心的高端定位,会吸引国际上众多的高端商务会议来这里召开,我们从物业管理方了解到的预订量来看,其前景令人期待。

建筑设计管理:在创作设计过程中,您怎样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尺度?怎样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刘方磊:我们为什么急于推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建筑文化?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不再是粗犷性发展,要追求美好的东西,追求自己的文化。文化代表着国家精神面貌,体现着国民的素养。建筑如果一味地模仿西方:只是做玻璃盒子或者是异形建筑,别人反而会觉得我们对自己的母文化不尊重,不尊重“母文化“,又怎么可能尊重世界文化呢?一个设计师先得爱家,爱国,然后才能谈国际主义,他所做的建筑才能有地域特色,才能接地气;如果一上来就谈国际主义,却没有爱国主义的概念,没有民族文化的概念,那他可能就是“奇怪的人”,他所做的建筑可能就是“奇奇怪怪的建筑”。

会议中心-北广场鸟瞰

我认为汉唐飞扬是一个中式的现代建筑。为什么要做一个现代建筑?因为我们不复古,我们的思想也不复古。我们不要回到封建社会的古建筑,而是要创造一个新时代的现代建筑,这既体现了核心的母文化价值观,也对接了国际价值观。所以我们才要建设这种既有国际视野,又带有母文化色彩的房子,这才是我们的方向,这也契合了这个新时代精神。

我们得承认西方有的东西确实很先进,比如某些电器、某品牌的手机,中国目前没有与之匹敌的产品。这会带来一种文化自卑,我们甚至不敢跟人交流。以前接外宾的时候,我们在文化上其实有特别好的东西,比如唐诗、宋词、元曲,但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包装或演绎,没有告诉别人。其实我们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以产生新文化去影响别的国家。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美国有很多英雄的人物形象,连中国小孩都知道,我们的英雄哪里去了?这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文化的主根,然后再创作。文化主根在哪儿?这需要我们从五千年的历史中找源头。美国的源头在希腊和罗马,但它想做自己的文化源头,可是它的历史很短,这怎么办?它通过漫画的形式创造出很多英雄人物,这是它的聪明之处。

所以要打造中国的建筑软实力,还是要学习中国传统古建筑。但在同时,我们要向西方学习一些现代建筑的精华,包括构成手法和构造手法等。不回头看,只看周边,那肯定不行,反之亦然。

外国建筑师搞的异形建筑,构造三维化,曲面化、不规则化,是超前的未来建筑,目前国内一流设计院已具备这种设计能力。但这对于目前国内的经济水平、细部设计与构造、工程建设与施工都有相当的难度。关键在于异形建筑很难实现其功能、空间的有效利用。

一些西方建筑他们没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他们更多的是在创造一种建筑文化,面向未来的建筑文化,他们的卖点是未来感、科技感,作为一种小众文化的探索,可以小范围存在、实验。如果一个城市大范围的出现所谓未来建筑,这个城市的建筑、历史、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被外来文化侵蚀而乱了自己的发展的节奏。

现代的建筑文化风格首先要符合地域文化、民族特色,要接地气,要有母文化的“精魂”,但同时也要有时代气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式方式变了,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文化的地位,中国建筑的地位要与其在世界经济地位相匹配,着力培养软实力,谁的软实力强谁就会吸引别的文化、影响别的文化。

(《建筑设计管理》)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1.004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谁远谁近?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