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创新撑起的新高度
——中建东北设计院总工程师、大连中心·裕景结构设计人谭明访谈录

2015-12-25 17:04文/林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钢骨大厦东北

文/林 涛

积累创新撑起的新高度
——中建东北设计院总工程师、大连中心·裕景结构设计人谭明访谈录

文/林 涛

谭明,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辽宁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所计算力学硕士。历任中建东北院结构专业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主持完成多项特级大型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包括大量的高层、超高层及复杂、大跨钢结构工程。

对于383 m高的大连地标建筑——大连中心·裕景项目,用结构专业负责人谭明的话讲“是东北院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项目”。说它重要,可以是因为它全球第二十的高度排名,可以是因为它东北第一高的称号,也可以是因为它对现有超高层钢结构技术的贡献,更为主要的是它凝结了整个东北院近30年的技术积淀。

谭明主持的部分超高层项目

大连中心·裕景大厦南侧鸟瞰

2012年10月大连中心·裕景ST2主体完工

1 关于大连中心·裕景

大连中心·裕景裙楼的柏威年商场就要开业了,裕景项目也要逐步交付使用了,这对我们东北院而言意义重大。

大连中心·裕景项目是大连市政府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批出让的土地,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是我院几代人长期跟踪经营,一点点演化到今天这个样子的。最早的构想并没有这么高,当时国内已有百米高层建筑,业主想要突破100 m高度。咨询东北院,我们回应:没有问题,技术上能够实现,东北院有这样的设计能力。

东北院早在八十年代就进行了高层钢结构专项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储备,从那时一直延续到现在。东北院的一流结构专家,大都参与过超高层钢结构的设计和预研工作。大连中心·裕景项目的设计是我院多年来设计与研究成果的结晶,代表了我院在超高层设计方面的技术水平。

大连中心·裕景项目建筑面积约50万m2,是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各专业的施工图全部由东北院独立完成。而且我们既是设计方,也为业主提供全过程的技术咨询服务,业主和我们签了两个合同:一个设计合同,一个顾问咨询合同。我们从建筑、结构到水暖电各个专业的施工图都是全过程自己独立走下来的。

2 绕不开的云山大厦(大连世贸中心)

谭总的谈话总是绕不开云山大厦。

他说,本世纪初,大连最高的建筑是云山大厦,现在叫世贸中心,250 m高,是当时东北地区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应该说就是大连中心·裕景了。云山大厦各专业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都是东北院独立完成的,该工程的很多经验编入后来的规范中。所以说我们院在国内超高层钢结构设计方面,应该讲是不落后的,而且在很多地方是超前的。

云山大厦当年就用到了60 mm厚的钢板,舞阳钢厂(国内生产厚钢板的专业厂)在介绍国内厚钢板发展历史的文章中提到,第一个用到60 mm厚钢板的民用建筑就是我院设计的云山大厦。到了设计裕景时就发展了,用了100 mm的厚钢板。当时民用建筑中这么厚的钢板还不是太多,而且我们用的是高建钢,对材质要求比较高,占总用钢量近三分之一。

大连中心·裕景项目

3 技术创新要勇开先河

高效的结构体系

技术本身是相互借鉴的。当年的云山大厦施工以后,国内高层钢结构的规范还没有,编制规范时借鉴了这个项目的构造和施工措施。同样,裕景这个项目的结构设计也被后来的项目借鉴,技术本身就是这样相互借鉴,不断发展的。国内近年的一些超高层结构设计,大家基本上有了共识:500 m以上高度的超高层,专家一致的看法是“巨柱+桁架+支撑”的结构体系效率较高。基本上就是我们裕景这个结构体系:巨柱放在角上,桁架布置结合每隔15层的避难层,桁架之间设置支撑。有的项目还要设置伸臂桁架,裕景项目的结构效率较高,就没必要再设置伸臂桁架了,经济指标很好。

大支撑与次框架柱脱开布置

如果只看裕景的外形,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差不多,两个项目都有大支撑。但是二者的做法截然不同。上海环球的大支撑跟每一层的外框架柱都是刚接的;而我们的大支撑是跟柱是脱开的,外框架柱穿过大支撑上的开孔。脱开有什么好处呢?裕景的结构由间隔15层的桁架层和角部的5个巨柱及穿过15层的大支撑组成了巨型支撑结构,桁架之间的15层我们叫做次框架结构,就是相对“次要”些的结构。大支撑与次框架柱分开独立工作,互不干涉,受力简单,而且能确保大震下的结构安全。从裕景项目之后,国内一些超高层的大支撑也与次框架柱脱开,裕景项目在这方面是开先河的。

动力弹塑性分析

在我们裕景项目之前的超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计算,国内是很少有做的,国内设计院也做不了,即便是做也只是简化模型的。我们裕景呢,是国内设计院与国内研究单位合作,第一次做了整体模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复核,东北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做的这个工作。在超限审查时专家们说:“在这个项目上,我们国内是真正把动力弹塑性做了复核”。在这之前,只是境外设计师在做,人家说行就行,因为也没有能复核他们的,是不是合适你也不知道。自从这个项目以后,国内和国外做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可以拿过来互相验证。从那时开始,国家超限审查就要求高度超过300 m的项目应做两个独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之前并没有这个要求。我们这个项目也算是开了个先例,自此以后国内的结构设计又上了一个台阶。

组合巨柱

组合巨柱是什么概念呢,首先讲我们这个柱比较大,最大边长为3.2 m,里面是钢骨,外包混凝土。

上海环球采用的组合巨柱,就是3个独立的分离式钢骨,由混凝土包裹着,钢骨较难发挥整体工作性能。

我们裕景这个项目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做了构件模型试验。经过试验和专家的论证,我们在施工图中将初步设计时巨柱中的3个分离式钢骨改为整体实腹式,抗震性能很好。后来我们国家的规范和审查要求就改了,国内现在600 m左右的超高层巨柱都做成整体实腹式的钢骨,不再允许做分离式钢骨了。我们这个项目验证了整体实腹式钢骨的性能,这种做法也是在国内领先的。

4 技术积累推动技术发展

大连朗廷酒店项目

“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谭总笑着强调。裕景大厦的成功,是我们东北院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并不是某个人的成就。大项目对个人来说一定是个机遇。东北院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进行超高层钢结构的相关技术储备,但当时国家经济还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缺少实现超高层钢结构设计的机会。我们只是赶上了好时候,享受着前人植树的荫凉。话说回来,这也是我们院长期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大连云山大厦项目,200多米级别的,加上它上面的钢塔,总高250 m,大概有十来年是大连最高的建筑。现在又有了大连中心·裕景,还是大连目前最高的建筑。我感触最深的是,因为有了之前的云山大厦,才有了大连中心·裕景,也成就了大连分院后来的十几、二十几个超高层项目。有了前面的积累,才有了后面的发展。

最近,我们东北院完成了一个中建总公司的科研项目——“千米塔”研究课题,大连分院负责其中一个结构方案。“千米塔”课题由东北院负责建筑和结构两个专业,设备专业由中建设计集团直营总部负责。在中建系统内,东北院的超高层技术储备是得到了总公司的认可的,我们在超高层结构技术储备方面在国内算是靠前的。近十年来,大连分院完成了不少200~400 m的项目,400 m以下的结构设计已是我们完成过的业绩,谈不上突破了。完成五六百米以至更高的结构设计,我们院也没有什么问题。

5 打造一个技术团队

通过这些年的超高层项目,我们的技术储备、技术积累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最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一支队伍。我们的队伍是通过实际项目锻炼起来的。有了队伍才有技术的储备,才能完成技术的传承,人才是技术的载体嘛。像我们现在这个团队,也是由前几代老总、优秀设计师一代代向下传承,不断积累发展到今天。像我们东北院这样的大院,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设计院,需要有意识地一代代传承,把积累的精神财富传下去。没有传承的话,即使机遇好,有爆发,也只会昙花一现。

裕景项目的成功,归结于有一个好的项目,又有一个好的平台、还有一个好的团队,再加上院里长期的积累,对我来说也是个机遇。讲收获呢,这种大项目做下来,从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收获比较大,而且更觉得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是不可能把一个大项目做好的,这种大项目需要很多人参与、历经多年的长周期,没有合作精神是万万不可以的。

大连世界金融中心效果图

6 服务是我们的优势

一个项目做下来不光是技术问题,也是服务和管理问题。一个大项目做好了,带来的收益不仅仅是“签了多少设计费”,还包括锻炼了队伍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实际上边际效应是很大的,并非仅限于项目本身。

裕景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实质性接触到现在8年了。应该讲,与业主保持长期的和谐关系很不容易。几年下来,建设、施工单位的人都换了多轮,从头到尾除了业主的核心人员,就数我们的队伍稳定,我们的主要人员一直没变,服务也比较到位。包括景观、幕墙、装修、施工……各种杂事儿找到我们,只要我们技术上能处理的事情都帮业主解决。

我们这种大型甲级设计院之所以能做大项目,也是由于我们具有整体的优势。一是综合能力强,什么都能做;二是服务、配合、团队精神强。品牌和服务是设计院的无形资产,我们继承了前人的资产,也要为后人留下财富。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4.001

猜你喜欢
钢骨大厦东北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地下室钢骨柱变形控制技术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影子大厦
大东北的春节
电梯
冰淇淋大厦
浅谈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
钢骨混凝土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