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福祥,周锐锋
(1.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 陇西 748100;2.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人民政府,甘肃 陇西748100)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具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1]。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类化合物。甘肃中部地区为我国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而柴胡是目前甘肃省传统大宗地道中药材之一,也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中药材之一,其产量在各种中药材之中位居第1[2-3]。目前,甘肃省陇西县种植的柴胡品种有红柴胡、黑柴胡、黄柴胡、竹叶柴胡[4],品种间良莠不分,且穿插种植,田间自然授粉造成品系混杂变异,柴胡品种的多、杂、乱现象严重,导致品质下降。因此,我们选育了适宜在定西市、通渭县、岷县、漳县、武都市、武威市等地种植的柴胡新品系JX06-1-6(拟定名陇系1号)。
2005年采用单株选择法,从野生柴胡群体中筛选出了13个优良单株,2006年种植株行圃。2007年种植株系圃,选择优良株系9个,代号分别为 JX06-1-1、JX06-1-2、JX06-1-3、JX06-1-4、 JX06-1-5、 JX06-1-6、 JX06-2-1、JX06-2-2、JX06-2-3。2008年继续进行植株系圃种植,按株系淘汰不良单株,选择优良品系6个(JX06-1-1、 JX06-1-2、 JX06-1-3、 JX06-1-4、JX06-1-5、JX06-1-6)。2009年进行品比试验,2010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1年进行生产示范推广,其选育过程如下。
2009年在陇西县首阳镇中草药示范园区的品比试验中,JX06-1-6平均折合产量1 372.5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1 041.0 kg/hm2)增产31.8%。
2010年在陇西县首阳镇、陇西县通安驿镇、通谓县平襄镇的区域试验中,JX06-1-6折合平均产量1 338.0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1 074.0 kg/hm2)增产24.6%,居6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其中在陇西县首阳镇折合产量1 240.0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增产21.2%。在陇西县通安驿镇折合产量1 340.0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增产25.2%。在通渭县平襄镇折合产量1 352.0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增产26.1%。
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JX06-1-6具有良好的丰产特性,折合产量1 467.0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1 056.0 kg/hm2)增产30.4%。其中,在陇西县首阳镇中草药示范园区种植0.67 hm2,折合产量1 355.0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1 020.0 kg/hm2)增产32.8%;在陇西县通安驿马头川试验点种植0.53 hm2,折合产量1 489.0 kg/hm2,较对照品种红柴胡(1 150.0 kg/hm2)增产29.4%。
3.1.1 直根粗壮 主根粗大、坚硬,外皮浅棕色,有少数侧根。主根长约18.80 cm,直径9.27 mm,根重2.13 g,均明显大于其它柴胡品种。平均根长较品种中柴1号和红柴胡分别高9.30%和97.89%,根直径较中柴1号粗38.36%。
3.1.2 茎叶繁茂 主茎“之”字型弯曲明显,平均株高83.00 cm,较中柴1号(72.30 cm)和红柴胡(45.00 cm)分别高14.80%和84.44%;茎上部具3~4级分枝,平均由13.60个茎节组成,直径4.72 mm,较中柴1号粗41.32%。
3.1.3 果实细长 果实为长椭圆形,长2.50~3.70 cm,千粒重0.9 g,较红柴胡(0.93 g)略低,与中柴1号相同。
JX06-1-6抗病性较强,田间病株率为5%左右,较抗大白菜根肿病。
经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对随机抽取的300 g送检样品(药用干燥根)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要求检验,各指标均符合或优于药典规定的标准,品质优良。水分含量为5.80%,总灰分为4.60%,酸不溶性灰分为1.4%,浸出物为22.80%。柴胡皂苷a(C42H68O13)和柴胡皂苷d(C42H68O13)含量为0.92%(规定标准不得少于0.30%),是药典最低限量的3倍多。
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市、通渭县、岷县、武都市及河西走廊的武威市等地种植。
一般可在冬、春季节播种,尤以冬播为好。播前精选种子后用温水浸泡,放入适量洗衣粉,轻轻擦洗后,将洗衣粉用清水冲净、晾干用适量细黄土与草木灰将种子拌匀,然后用开沟条播或撒播2种方式播种,开沟条播可先将肥料施入沟内,再撒播种子,播后盖土1.6 cm左右。撒播是把拌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平整的田块表面,播后可人工浅盖[5-6]。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水灌溉、填实土壤,对田块进行适当镇压。春后即可出苗,春播方法同于冬播,但需盖草保湿。
[1] 任菊芳.临洮县冬小麦套种柴胡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4(3):62-63.
[2] 赵 谦.甘肃中部旱作区柴胡和胡麻全膜覆土穴播混作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3(11):58-59.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秦雪梅,王玉庆,岳建英.栽培柴胡资源状况分析[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8):30-32.
[5] 董凤英.甘谷县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套种柴胡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3(9):65-66.
[6] 毛元奎.柴胡丰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6(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