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地区市售黄瓜品种对黄瓜褐斑病的抗性

2015-12-25 12:21何苏琴荆卓琼张广荣文朝慧申培增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褐斑病白银病斑

何苏琴,荆卓琼,张广荣,白 滨,文朝慧,申培增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白银市植保植检站,甘肃白银 730900;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4.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甘肃 兰州 730020;5.甘肃省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白银 730900)

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褐斑病是近年来在甘肃省白银地区日光温室黄瓜上大面积暴发流行的新病害,造成叶枯和茎疫[1]。虽然一些农艺措施和施用农药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病害的发生为害[2-3],但从农产品安全和减少农药施用量等方面考虑,种植抗病品种仍然是最经济、最安全有效的防病措施。为了给当地黄瓜种植者提供黄瓜品种选择的参考,我们对白银地区市售的15个黄瓜品种进行了黄瓜褐斑病抗性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15个黄瓜品种购自白银市各黄瓜种子经销商,品种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时间等见表1。试验用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株cu-1和cu-4,分别于2014年6月和11月分离自甘肃省靖远县日光温室罹病的黄瓜茎和叶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温室蔬菜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组分离鉴定。

1.2 试验方法

1.2.1 接种用黄瓜苗的培育 试验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温室内进行。播前用10%的洗衣粉液洗去黄瓜种子表面的包衣剂,清水冲洗干净后将种子置于30℃恒温箱内催芽,出芽后播于盛有灭菌营养土的育苗钵内(营养土为草炭与田土按2∶1配制),常规管理。

表1 试验用黄瓜品种明细

1.2.2 接种方法 于黄瓜2片真叶期进行。菌株cu-1和cu-4在PDA平板25℃培养10~14 d,用水(1 000 mL水中加1滴吐温80)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并调配成浓度为1×104个/mL的孢子悬浮液,用手持喷雾器分别均匀喷雾于受试材料,喷至叶片边缘开始滴水,以喷清水为对照。接种后保湿48 h,之后仅在夜间保湿。每处理10株,2次重复。试验期间温度保持在(26±6)℃。

1.2.3 调查方法 接种后7 d调查发病情况。每个处理调查每株所有接种叶片的病级,分别计算不同叶位叶片病情指数(DI)及其平均值。依据黄瓜品种对2个接种菌株病情指数的平均值评判其对褐斑病的抗性。病情分级和抗性分级参照王惠哲等的分级标准[4]。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症;1级,接种叶出现少数病斑;2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3以下;3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3~1/2;4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2~2/3;5级,病斑占叶面积的2/3以上。

抗性分级标准:高抗(HR),0<DI≤15;抗病(R),15<DI≤35;中抗(MR),35<DI≤55;感病(S),55<DI≤75;高感(HS),DI>75。

病情指数(DI)=[∑(每病极病叶数×病级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病级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在本试验条件下,第4~5 d黄瓜叶片开始显症,病斑分布均匀。对照未发病。通过表2可以看出,2个菌株对供试黄瓜品种的致病性存在差异,菌株cu-4致病性强于cu-1。多数处理的第1真叶较第2真叶发病严重。在供试的15个黄瓜品种中,津旺68表现高抗;津棚A2、津典303、津优312、津棚A1、碧丽1号、SV1102CC表现抗病;碧丽2号、津典308、博耐168、博耐881、德尔120、津旺88-1表现中抗;津旺606表现感病;津旺607表现高感。

表2 15个黄瓜品种对多主棒孢霉菌株cu-1和cu-4的抗性

续表2

3 小结与讨论

1)评估结果表明,津旺68表现高抗;津棚A2、津典 303、津优 312、津棚 A1、碧丽 1号、SV1102CC表现抗病;碧丽2号、津典308、博耐168、博耐881、德尔120、津旺88-1表现中抗;津旺606表现感病;津旺607表现高感。建议白银地区的黄瓜品种可优先选用抗病品种津旺68、津棚A2、津典303、津优312、津棚A1、碧丽1号、SV1102CC等,由于农艺性状、品种兼抗性等原因选用中抗及感病品种时,要密切关注褐斑病发生情况,及时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

2)对于黄瓜褐斑病菌的致病性测定或品种抗性鉴定,不同研究者采用的接种浓度和试验条件不尽相同[5-10],接种用孢子悬液的孢子浓度自1×104个/mL至2×105个/mL(包括 1×104个/mL,2×104个/mL,3~4×104个/mL,1×105个/mL及 2×105个/mL),接种后保湿时间为24 h或48 h;因试验期间温、湿度的不同,调查时间也不同,一般在接种后5~10 d调查。本研究采用浓度为1×104个/mL的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2片真叶期的受试黄瓜品种,接种后保湿48 h,之后仅在夜间保湿,试验期间温度保持在(26±6)℃,接种后第4~5 d黄瓜叶片开始显症,发病均匀,接种后7 d的调查结果可充分反映品种间抗性差异。

[1] 张广荣,白 滨,何苏琴,等.甘肃省白银地区日光温室黄瓜棒孢褐斑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建议[C]//陈万权.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植保(2014年中国植保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83(摘要).

[2] 纪军建,张小风,王文桥,等.黄瓜褐斑病化学药剂防治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28-31.

[3] 姜延军,岳德成,杨金云,等.日光温室地面覆膜对黄瓜棒孢叶斑病控制作用比较[J].甘肃农业科技,2011(12):13-14.

[4] 王惠哲,李淑菊,管 炜.黄瓜褐斑病抗病性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J]. 中国蔬菜,2008(10):26-27.

[5] DIXON L J,SCHLUB R L,PERNEZNY K,et al.Host specialization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Corynespora cassiicola[J].Phytopathology,2009,99(9):1 015-1 027.

[6] SHIMOMOTO Y,SATO T,HOJO H,et al.Pathogenic and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isolates of Corynespora cassi原icola in Japan[J].Plant Pathology, 2011(60):253-256.

[7] 李长松,张 眉,李 林,等.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J].中国蔬菜,2009(18):29-33.

[8] 蓝国兵,何自福,罗方芳,等.广东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的发生及品种抗病性鉴定[J].中国蔬菜,2012(11):30-31.

[9] 张卫华,刘文宝,曹齐卫,等.山东黄瓜主要种质资源多抗性鉴定[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2):84-88.

[10] 高 苇,李宝聚,石延霞,等.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J].园艺学报,2011,38(3):465-470.

猜你喜欢
褐斑病白银病斑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2种杨树烂皮病害早春症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