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钨酸催化合成乙酸丙酯

2015-12-25 02:33于笑寒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丙醇环己烷酯化

于笑寒

(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乙酸丙酯具有强烈的果香味,可用作食用香料、化妆品香料;是多种合成树脂的有效溶剂,常用于喷漆、塑料及有机物合成等;作为一种缓和快干剂,用于弹性版印刷油墨和凹版印刷油墨;在气相色谱中也能作定性、定量的标准物质[1].经典合成方法是采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但存在设备腐蚀、污染严重、副反应多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新型催化剂如阳离子交换树脂[2]、固体负载酸 Al2O3/SO2-4[3]硅藻土附载硫酸盐[4]、铁钾盐加合物[5]、硫酸氢钠[6]、硫酸铝[7]等广泛应用,但磷钨酸作为催化剂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冰醋酸、正丙醇、磷钨酸、无水乙醇、环己烷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WAY-阿贝折光仪,DZF型真空干燥箱,美国Bio-Rad公司FTS2100型红外光谱仪,ZSQ型电加热套,常规有机合成仪器.

1.2 酯的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的三颈瓶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冰醋酸、正丙醇和催化剂,用环己烷作带水剂,控制反应温度87~93℃,加热回流分水,当分水器中出现水滴时开始计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然后冷却分离出催化剂,取样分别测定水层与反应液酸值,按下式计算酯化率:

反应液依次用饱和Na2CO3、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分离出有机层.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24 h.将反应液倒入蒸馏烧瓶常压蒸馏收集100~102℃的馏分,即为产品.测定其红外光谱、折光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实验

为获取最优合成条件,将酯化率作为考察目标,在固定乙酸用量为0.1 mol,10 mL环己烷作带水剂的基础上,在回流温度87~93℃条件下,选定醇酸物质的量比(A)、催化剂用量(B)、反应时间(C)作为考察因子设计正交实验,各因素见表1.实验结果及分析见表2.

由表2数据分析,通过正交实验无法完全确定出合成乙酸丙酯的最优合成条件.因此,还需要再进行单因素实验.

2.2 单因素实验

2.2.1 醇酸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的影响

取0.1 mol乙酸,加入0.2 g催化剂,10 mL环己烷带水剂,改变丙醇的用量,在回流温度下,控制反应时间为2 h,其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随着丙醇用量的增加酯化率升高,但是当丙醇的用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其酯化率就会开始降低,这可能是丙醇用量过大导致反应溶液浓度降低,因此最佳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5∶1.0.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表2 正交实验

表3 醇酸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的影响表

2.2.2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取0.1 mol乙酸,0.15 mol丙醇,加入0.2 g催化剂,10 mL环己烷带水剂,在回流温度下,改变回流时间,其实验结果见表4.实验结果表明,酯化率会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而增长,但反应时间达到一定值后,酯化率增长很小甚至有所下降,这主要由于反应时间过长,导致副反应增多.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反应时间以2 h为宜.

表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2.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取0.1 mol乙酸,0.15 mol丙醇,10 mL环己烷带水剂,改变催化剂用量,在回流温度下,控制反应时间为2 h,其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酯化率提高;但是当催化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酯化率增大效果不明显,结合成本综合考虑,催化剂用量以0.2 g为宜.

表5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3 最佳条件的重复实验

根据以上结果,选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1 mol乙酸,0.15 mol丙醇,10 mL环己烷,催化剂0.2 g,在回流温度下控制反应时间2 h,重复实验4次.结果见表6.其酯化率在97.95% ~98.14%之间,最佳条件的重现性良好,证明该实验条件稳定可靠.

表6 最佳条件的重复实验

2.4 样品分析

本实验所得产品为无色有一定水果香味的液体.用阿贝折光仪测定其折光率为:n20D=1.384 8(文献[8]值为1.384 4).测定其红外光谱,其红外光谱如图1,吸收峰如下:2 971.77 cm-1(C—H);1 742.77 cm-1(C=O);1 236.04 cm-1(O—C—O),与标准图谱[9]基本一致,由此判定本次实验产物为乙酸丙酯.

图1 产物红外分析图

3 结论

(1)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丙酯的最佳条件为:乙酸用量为0.1 mol,丙醇与乙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0.2 g,带水剂环己烷为10 mL,反应时间为2 h,酯比率可达98%.

(2)磷钨酸催化剂对设备无腐蚀、环境污染小、催化剂容易分离、后处理工序简单、酯化率高,是合成乙酸丙酯的良好催化剂.

[1] 章思规.精细有机化学品技术手册(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521.

[2] 张首才,赵庆权.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Fe3+催化合成乙酸丙酯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3,98(5):53-54.

[3] 崔国星,朱忠敏,王仁章.固体负载酸Al2O3/SO2-4催化合成乙酸正丙酯[J].天然气化工,2008,33(4):24-26.

[4] 成奎春.硅藻土附载硫酸盐催化合成乙酸丙酯的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20(3):73-76.

[5] 郭莉莉,宋学礼,朱 蕾.铁钾盐加合物催化合成乙酸丙酯[J].云南化工,2008,35(4):9-11.

[6] 訾俊峰.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乙酸丙酯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5):45-46.

[7] 蔡述兰.硫酸铝催化合成乙酸正丙酯的研究[J].云南化工,2008,35(1):30-31.

[8] 《常用化学品手册》编写组.常用化学品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9] 凌关庭,王亦芸,唐述潮.食品添加剂手册(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丙醇环己烷酯化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金属迁移”策略推动环己烷合成
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现状
酒用酯化酶利用酒尾生产酯化液研究
环己烷催化氧化生产环己酮催化剂的专利技术综述
吸收法处理有机尾气技术研究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进展
棕榈油还能吃吗
硫酸酯化剂和溶剂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