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 哈密839000)
腐植酸类叶面肥中铜、锌、锰的测定
刘晓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哈密839000)
摘要王水溶解样品,选择合适的波长谱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就可连续测定出腐植酸类叶面肥中铜锌锰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5.60 %~103.50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 n = 6)<3.5 %。
关键词腐植酸类叶面肥原子吸收光谱法铜锌锰
腐植酸类叶面肥是以液态喷雾形式作用于植物叶面的一种有机肥料,主要作用是补充作物所需微量元素,刺激作物生长,降低叶片气孔的开张度,增加植物抗旱能力。铜、锌、锰含量是确定其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目前,国内报道的腐植酸类肥中铜、锌、锰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等。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设备价格昂贵,分光光度法操作比较繁杂,原子吸收光谱法多采用三次称样、三次溶样、存在费时,浪费材料等问题,本文参考文献[1-5],用王水溶解样品,控制溶液酸度,消除腐植酸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只一次称样,即可连续测定出铜、锌、锰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腐植酸类叶面肥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1主要仪器和试剂
WFX-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有空气一乙炔燃烧器和铜、锌、锰空心阴极灯,乙炔;BS224S型电子天平;可调电热板(功率为1.8 kW~2.4 kW);
盐酸:ρ 1.18 g/mL;硝酸:ρ 1.42 g/mL;铜、锌、锰储备液:均为1000 μg/mL;铜、锌、锰标准溶液:铜和锰的浓度0.0、0.5、1.0、3.0、5.0 μg/mL,锌的浓度0.0、0.5、1.0、1.5、2.0 μg/mL,盐酸(3+97)介质。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1.2实验方法
称取0.1~5.0 g试样(精确至0.0001 g),置于250 mL高型烧杯中(液体试样,可使用单标线移液管准确吸取或于称量瓶中快速称重后定量转移至烧杯中),加入40 mL盐酸溶液(1+1)和5 mL硝酸,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上煮沸20 min,移开表面皿,低温蒸至近干,加入40 mL盐酸溶液(1+4),加热煮沸5 min,取下,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50 mL滤液,保留滤液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锌、锰用。空白实验同时进行,除不加试样外,试剂用量和操作与试样相同。
2.1仪器工作条件
铜、锌、锰的每个元素特征谱线都有若干条,使用图谱扫描,选择干扰少的灵敏线作为分析谱线;选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佳工作条件。仪器工作条件见表1。
表1 仪器工作条件
2.2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在铜(锌、锰)标准系列中,测定其吸光度,以所测元素的浓度(μg/mL)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工作曲线。其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2。
按实验方法处理11个空白样,在仪器最佳条件下,以去离子水调零,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测定结果标准偏差的3倍计算铜、锌、锰的检出限,结果见表2。
表2 方法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检出限
2.3酸度选择
腐植酸具有较强的吸附力[6,7],会吸附铜锌锰等金属元素,并随酸度的不同而不同。实验称取0.5000 g腐植酸类固体样品于250 mL烧杯中,加入100 mL水,混匀。加入铜、锌、锰储备液(均为1 000 μg/mL)20.00 mL,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0.2、0.5、0.8、1.0、3.0、5.0、7.0,用电磁搅拌器搅拌20 min后,测清液中铜锌锰的含量。以加入量减去测定量计算,吸附的变化结果:pH 0.2~0.8时,吸附水平很低,可忽略不计;当pH值≥0.8时,吸附明显有增加;当pH=5时,吸附达到最大;当pH值≥5时,吸附略有降低,仍有较高吸附水平,实验选择盐酸介质,pH值保持0.3~0.6。
2.4溶样方法的选择
使用蒸馏水、高氯酸+硝酸、硫酸及盐酸+硝酸四种方法溶样,制备成待测液,原子吸收上进行测定。蒸馏水溶解的样品,遇高含量的铜锌锰,测定结果都偏低;硫酸溶样和高氯酸+硝酸溶样,空白值高,锰的测定结果重复性差;硝酸+盐酸溶样,空白值低,测定结果重复性好。本实验选用盐酸+硝酸方法溶解样品,一次性完成铜锌锰待测液的制备。
2.5方法精密度
取市售腐植酸类叶面肥,按1.2实验方法重复测定6次,计算所得相对标准偏差(RSD)见表3,由表3可知,方法精密度均<3.50 %,精密度较好。
表3 方法精密度 %
2.6回收率试验
分别在样品溶液中加入200 μg的铜、锌、锰标准溶液,测定各元素的回收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见表4,回收率在95.60 %~103.50 %之间,准确度好。
表4 加标回收率
本方法用于腐植酸类叶面肥实际样品分析,精密度与准确度好,不仅解决了腐植酸吸附问题,而且只需一次称样、溶样,就可以连续测定出铜锌锰的量,具有分析步骤简单、数据准确可靠,检测速度快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GB/T 14540-2003,复混肥料中铜、铁、锰、锌、硼、钼含量的测定[S].
[2]李善祥.腐植酸产品分析及标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36-157.
[3]符斌.有色冶金分析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60,168,236-237.
[4]邓勃,何华焜.原子吸收光谱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67-408.
[5]李玉珍,邓宏筠.原子吸收分析应用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1990.219-221.
[6]张彩凤,李凌燕.腐植酸对铜、锌、钼和锰的吸附研究[J].腐植酸,2009(6).11-15.
[7]周霞萍.腐植酸应用中的化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8-131.
[8]尹明,李家熙,等.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第三分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36-39.
收稿:2014-12-16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2.026